王仲舒修建宝带桥
仙女抛玉带化作宝带桥,以及其他美丽传说,都说明了人们对宝带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赋予了它种种传奇的色彩。
苏州城的太湖上原来的确没有桥,宝带桥始建于唐代。那时在江、浙一带,水网密布,到处都是渔民,这里自古被称作“鱼米之乡”。所以,历代帝王都把这里作为征敛财赋的重地。
在610年开凿了京杭大运河,将江浙地区的粮食和珍宝大量运往北方的京都。
至唐代,漕运就已经空前的繁忙了。从苏州至嘉兴的一段运河为南北方向,秋冬季节货船要顶着西北风前进,不背纤是很难行进的。
而且牵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有着一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如果填土做堤连接牵道,会切断苏州各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而且路堤容易被湍急的湖水冲决。因此,在这里修建一座大桥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在任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了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他下定决心在此建造一座桥梁。
816年,王仲舒带领许多能工巧匠开始动工,历时4年时间终于将大桥建成。从此以后,船工纤夫和过往的人们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在修建大桥的开始阶段,由于当时的官府财政十分紧张,王仲舒就慷慨捐出自己的玉质腰带,用来充资建桥,宝带桥也由因此得名了。
大桥建成后,有人说大桥好像一条悬浮在水上的宝带,真是恰如其实的美妙。从远处看去,宝带桥真像是一条飘动在绿色原野上的玉带,这样的命名显然可能是从它的观感角度出发的。
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其中3孔联拱特别高,以通大船,两旁各拱路面逐渐下降,形成弓形弧线。
宝带桥上的石塔高4米,它是以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有海浪云龙纹,每级8面,各自都设有佛龛,龛内镌有佛像。而且在宝带桥的26孔与27孔间的水磐石上,也有同样的石塔一座。
宝带桥的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4座碑亭和五级八面石塔各一座。北端的一对石狮一直蹲着迎接来往的客人,南端的一对早已经沉入深不见底的河床了。
宝带桥北端的石塔坐落在离桥约2米处,高3米。在宝带桥的27孔和28孔之间也有同样的石塔一座。正是这样的一些附属物,为宝带桥的风光增添了姿色。
王仲舒同工匠们一起施工设计规划并构筑长桥,他们打破江南建桥的常规,不采用“垂虹架空”的石拱形建桥方式,而是将大桥设计成为“宝带卧波”式的长堤型。
王仲舒和工匠们采用了多孔、狭墩以及“挽道”的结构,使湖水大大通畅了,提高了泄洪的能力。这也是宝带桥能够保留下来的一个关键创举。
在宝带桥的建造工程技术上,他们采用的是多孔薄墩联拱石桥,使用的材料是柔性墩。这样的建造方式和材料的考虑可以防止多桥孔连锁倒塌。
宝带桥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赵州桥的单拱并合,也不同于卢沟桥的条石弧砌,而是采用了结合两者优势的多绞拱。这样的多绞拱在古代建桥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宝带桥后来经过了历代的多次重修,大桥建成以后,屡受创伤,也历经了多次的兴废。唐、宋、元、明、清5代曾6次重建重修,后来清代湖广总督林则徐也主持维修过一次。
1436年至1446年期间,庐陵周恂如以工部右侍郎身份巡抚此地,与苏州知府及吴县、长洲知县共同商议重建宝带桥,此时才建成了保存至后来的53孔石拱桥。
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景色绮丽,又是处在苏州古城,横卧在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故有苏州第一桥之美称。
[旁注]
漕运 我国历代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送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王仲舒(762年~823年),唐代文学家。少好学,善诗文。他历任苏州刺史、洪州刺史、中书舍人等职。他曾在南昌奖励文学,还邀请当时担任袁州刺史的韩愈来南昌,对南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品有《滕王阁记》和《钟陵送别》等。
云龙纹 是龙纹的一种,因其构图上以龙和云组成纹饰,故名。龙为主纹,云为辅纹,龙或做驾云疾驰状,或在云间舞动。始见于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窑各色瓷瓶上的云龙纹、宋定窑印花盘上在祥云间盘曲舞动的龙纹等。元、明、清时期瓷器上云龙纹更为多见。
佛龛 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一般为木制。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
柔性墩 指的是墩身较细长,墩顶可随着上部结构顺桥向方位移动而相应变位的桥墩,是一种纵向刚度很小的桥墩。这种桥墩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通过桥跨与纵向刚度很大的刚性桥墩串联,形成共同承受纵向水平力的结构。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他是清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列强的侵略、坚持维护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我国人民的敬仰。
右侍郎 古代官名。秦汉时期郎中令的属官之一。隋唐时期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代雍正时期,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阅读链接]
在宝带桥何时能看到“串月”呢?据说一般在农历八月十八晚上能看到串月,但也有人说在农历八月十六或十九的前后各一天晚上也能见到串月。
而当地的人们说,在农历二月十八晚上也可见到串月。赏串月的具体时间,亦有黄昏、月光初起和半夜等几种说法。
有谁见到“串月”呢?据说仅有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钱牧斋和徐元叹见到,就别无他人了,其余人只是对串月奇观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