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的美名远播
广济桥是一座美轮美奂、活色生香的文化古桥。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多次修复仍面貌一新,其独特之风姿与高雅之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而且桥上琳琅满目的楹联亭匾,更让人恍若置身于诗文书法的艺术长廊中。
潮州的广济桥被誉为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不但历史悠久,建筑壮观,而且洲梁与浮梁相结合,桥道和桥市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功能与风貌。
从宋代初建时起,著名诗人杨万里称广济桥就有题咏:
玉壶冰底卧青龙,海外三山堕眼中
明代潮州知府王源曾大规模重修广济桥,架亭屋126间,桥楼24座,会稽王友直也曾撰写碑记称,四面八方来的游客,都说广济桥为江南第一。
明月初上的广济桥,酒肆中灯笼高悬,蛋艇里猜拳行令,妓篷中丝竹细语,真是“万家连舸一溪横,深夜如闻鼙鼓鸣”,待到“遥指渔灯相照静”,已是“海氛远去正三更。”
广济桥的夜色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吹角城头新月白,卖鱼市上晚灯红。
猜拳蛋艇犹呼酒,挂席盐船恰驶风。
广济桥也被誉为“湘桥春涨”,是著名的潮州八景之一:
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
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像浮在水面,景色宜人,疑似三湘。这一番景致在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盛传海内外的《潮州八景》诗中,描绘得绝妙:
湘江春晓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冒,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云霄。
这座充满神奇的大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
1426年至1435之间,王源在桥上建造的126亭屋和24座桥楼,的确不是单纯为了点缀景观和遮蔽风雨,而是当时的东南沿海一带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已经有了最新的萌芽。
潮州人利用桥屋来做生意也许比大街通蔺更有利于招徕和流通。
至清代,商品物资交流更是进一步活跃。潮州府城人口稠密,士商富足,湘桥桥市更为繁荣。近代诗人丘逢甲在《广济桥》一诗中便写出了这样的情景。
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蓬,
涨痕雨急三门信,夹道风喧百果香。
五州是指潮州、嘉应州、汀州、赣州、宁州,这么广阔地区的食盐、鱼盐均由桥市发运,称为“桥盐”,一年税额高达16万两白银。至于“百果香”一句,丘氏自注说“卖果者千筐万篓毕集于桥”。
由此看来桥市有向专业化市场发展的趋势。当时,不但桥面上熙熙攘攘,油栏画槛,桥下江湄,还有成列的花艇,当时称为“六篷船”。
丘逢甲对湘子桥桥市也有生动描述,民间则流传着:“踏上湘桥不知桥,疑是身在闹市中”的民谣传说。
然而有关潮州湘桥的最早照片摄于1868年,这张照片是最早的一张,已经有100多年了。照片是英国人约翰·汤姆逊所拍,他尤为擅长于拍摄建筑物。
1868年的一天,汤姆逊随着外国教士、官员首次来到潮汕地区。由于职业的本能和行家的眼光,使得汤姆逊对湘子桥深感兴趣。
汤姆逊先生后来写道:
拍摄韩江桥的工作是艰辛的。拍摄时,为了避开喧闹的不友好的人群,我一清早就开始工作。但人们还是骚动起来。当他们看到我拿着枪炮般的摄影家伙对准他们那高悬桥外摇摇晃晃的住处时,他们认定我是在耍外国巫术,加害于古桥及上面的居民。
于是人们便丢下店铺摊档不管,由一个“勇敢分子”纠集一批擅长于投掷的无赖,与其他市民一起,齐心协力,准备好泥巴瓦片等投掷物开始向我发起攻击。
没过多久,这些东西便雨点般落在我的身旁和头上。我跃入水中,狼狈不堪地向停靠附近的篷船撤退,登船躲避。当人群中一个“无赖汉子”不顾一切继续进逼,欲毁我摄影机时,我不得已操起尖利的三脚架当做武器把他击退。
对于我来说,损失并不大。说真的,古桥的照片还是在三脚架上拍摄到的。
潮州韩江桥也许是中国的一条最值得提的桥梁。它和伦敦老桥一样,它们都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供居民做生意的地方。”
原来汤姆逊的着眼点在“桥市”。湘子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桥市确实堪称中国第一,也是世界所罕见的。
有的船布置清雅,蛋家姑才貌出众,竟可与珠江花艇媲美。真是“春水三篙湘子渡,红栏一曲女儿花。”这是《韩江记》里的一段话,而且也是当年桥市生活繁华的一个侧面写照。
汤姆逊先生将广济桥与伦敦桥相提并论自有他的见地和道理的。除了桥上做生意这一点相似外,伦敦桥也是举世闻名的古桥。
广济桥桥上有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这也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潮州的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之说。
[旁注]
楹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鼙鼓 小鼓和大鼓。它是指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代以后名叫“骑鼓”;古代乐队也用。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闻鼙鼓,一般是指有战事发生。
潮州八景 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内八景后来被逐渐湮没,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
丘逢甲(1864年~1912年),1889年进士,是清代末期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虽然在潮汕地区任教的时间不长,但他扬弃旧式以时务、策论、诗、古文辞课士,摒弃八股试帖,创办当时粤东各县独一无二的新式学堂,开创了潮汕近代新学的先声。
六篷船 清代中叶以后,潮州韩江有载妓花艇称“六篷船”,被一些文人称为“平康盛事”,潮州俗语遗留“花娘花艇”一语。艇身昂首巨腹而缩尾,前后五舱。首舱停时设门摆几,行时并篷施楫。中舱为款客之所,两旁垂湘帘,敝若轩庭。榻左右立高几,悬名人书画,焚香插花,俨然有名士风味。
亭台楼阁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它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在我国的名胜古迹中,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潮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岭东首邑”等美誉,有史以来一直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治之所在地。
[阅读链接]
德化广济桥坐落于福建省戴云山麓的德化的一个村落里,它始建于1522年,后经过1657年因为水灾冲毁了而重建。
广济桥上的廊屋内部装有藻井。广济廊桥上的藻井雕刻有虎、豹、狮、象、鱼虾水族、花卉鸟鸣。这一仅有一米见方“藻井”共有5层斗拱,每层斗拱下大上小层层收敛成外六角形内圆形状,每层斗拱的斗随层逐层变小,每层33斗,共计165斗,斗拱排列有序、结构严谨、线条流畅。
广济廊桥的藻井,装饰成了德化廊桥中的“一绝”。它寓意着鞭策后人秉承先贤、历经磨炼、方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