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临危受命

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利斯堡。一幢景色宜人的古老田舍。屋里,一位老人正在悠闲地翻阅着画报。从窗外射进来的阳光使屋里变得暖洋洋的,窗台上的花卉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发出阵阵沁人的馨香。这是一个恬静的家园。

然而,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划破了这惬意的恬静,铃声很急促,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电话。

坐在沙发上看报的老人敏捷地跃起身来,赶紧抓起了电话。谁看见这个情景,都会毫不怀疑:他是一个老资格军人。

“将军吗?您能代表我去中国吗?”

天啊,总统打来的电话,老人一听这熟悉的声音,马上就判断出来了。他两脚并拢,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坚定而简洁地说道:“是!总统先生。”

这位被总统称之为“将军”的老人就是乔治·卡·马歇尔,六天前刚刚将美国陆军参谋长一职移交给艾森豪威尔将军。

他挂上电话,轻松了几天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军人总是没有歇息的时候,不管是战时还是平时,一接到命令,就得无条件地奔赴指定的战场。他微微闭上眼睛,回忆起昨天,1945年11月26日的难忘情景:

12点半,在五角大楼的庭院内,杜鲁门总统宣布授予他一枚特殊功勋橡叶簇奖章,以表彰他在二次大战中的卓越功绩。战争期间,他曾拒绝了所有的美国勋章,也拒绝了大多数外国勋章。他说过,当士兵们在死亡的时候,当他还是陆军参谋长的时候,要他接受那些勋章,是不合适的。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在11月19日已提出辞呈并得到了总统杜鲁门的批准,尽管总统对他的离去深感惋惜。

他记得总统在宣读嘉奖时充满了朋友之情:

“在一场规模和惨烈程度都是空前的战争中,成百万的美国人以其杰出的服务贡献给国家,陆军五星上将乔治·卡·马歇尔把胜利贡献给国家。

作为政治家和军人,他具有胆略、刚毅和远见,更难能可贵的是鲜见的自谦。他作为两位总司令的顾问而被倚为干将。他的品质、行为和功勋,鼓舞了全军、全国和全世界。他对美国前途所作的贡献,不亚于任何一个人。在历史上所有伟大统帅中,他位居前列。

在接受了军功章的第二天,马歇尔夫妇就启程回弗吉尼亚州利斯堡老家了。他们在那里买了一座环境优美的庄园,打算在那里隐居,安宁地度过他们的晚年。

然而就是那么不巧,马歇尔还没来得及熟悉这美丽的庄园,享受这明媚的阳光,就又接到了总统的召令,作为军人,他只能应召。不过怎样对妻子说呢?几十年戎马生涯,没有很好地和妻子过几天安宁的日子,他觉得实在对不住她,妻子是那样温柔,那样贤慧。真是难办!

“是谁打来的电话?”大概妻子在楼上听到了电话声,特意下来问。因为这是他们搬到庄园来的第一个电话,所以她显得特别关心。

“哦,是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候你和我。”马歇尔不想过早地让妻子知道他又得披上战袍的消息。

“是吗?”妻子并不在意,“亲爱的,这里的田园风光真是太令人陶醉了。”她随手打开了放在桌上的收音机。

收音机偏偏播出让她惊呆的消息:“今天上午,杜鲁门总统任命马歇尔将军为特使前往中国执行任务。他将立即出发。”

“这是怎么回事?亲爱的。”妻子有几分恼怒。

“是这样,刚才的电话是总统打来的,我想在你休息好后才告诉你。”马歇尔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孩,感到惊慌和不安。

“你去中国干什么呢?”妻子问。

“我还不知道。”马歇尔说。

马歇尔的确不知道他去中国的使命是什么。当12月初,贝尔纳斯向他交待任务时,他才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重大。

贝尔纳斯告诉他:“必须使中共、其他持不同政见的党派以及国民党合成一个统一的政府,领导人应该是蒋介石。”

马歇尔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

“假如共产党作出可以接受的让步,而国民政府却拒绝让步,怎么办?”

“要是这样,那就应该告诉国民政府,我们本来要给予中国的援助,将不再给予,诸如贷款、军事供应品、民用供应品、设立军事顾问团等等;并且在从华北撤走日本人的问题上,我们将被迫直接同共产党打交道。”贝尔纳斯毫不犹豫地说。

“如果是共产党不肯让步呢?”

“那我们将全力支持国民政府,按需要把它的军队运到华北。”

12月11日下午,在总统办公室里,马歇尔同总统、贝尔纳斯国务卿和海军上将莱希一起讨论了对华政策。

杜鲁门总统问道:“马歇尔将军在中国工作的依据是什么?”

贝尔纳斯说:“已经授权陆军和海军运送蒋介石的军队到东北,支持他们把日本军队撤出中国。陆海军还受命秘密安排船只运送军队到华北。当然,这两点对外是保密的,目的是便于马歇尔将军强迫双方达成协议。”

现在马歇尔明白了他的使命,就是要促使国共两党达成一项和平协议,避免内战,建立一个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

飞机穿过云层,向着太平洋彼岸飞去。几天以后,马歇尔就将到达遥远的中国了,对于那里他既熟悉又陌生。不管怎样,他毕竟于1924年至1927年在那个国家呆过。但是那里的纷争,马歇尔却不清楚,他不知道中国人究竟是如何想的。不过,他是谈判桌上和会谈室内的行家里手,他对他的中国之行充满了信心。

昨天,总统杜鲁门交给了他一封指示信,信中有三个附件:一、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将在马歇尔离美赴华时由白宫发表;二、1946年12月9日贝尔纳斯国务卿给陆军部的一份备忘录;三、由国务院和陆军部起草的美国对华政策声明,以作为白宫发表的声明的基础。

“总统的对华声明可能已经发表了。”他这样想。

他记得总统的声明是这样说的:

“美国与其他联合国家,都承认现在的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它也就是达成中国团结统一这个目的之适当的机构。”

“为了在进行这次战争中继续和中华民国政府不断地亲密地合作,为了执行波茨坦宣言,清除日本势力保留在中国的可能,美国在解除日本军队武装和撤退日军方面,担负了确定的义务。”

“美国的支持将不致发展为军事干涉,以致左右中国任何内争的发展。”

还讲了些什么呢?马歇尔闭上眼睛尽力回忆着,他觉得他必须特别熟悉总统声明的主要内容。对了,总统还说:

“美国知道目前的中国国民政府是一党政府,同时相信,假如这个政府扩大其基础,容纳国内其他政治力量分子,那么中国的和平、团结和民主的改革才能推进。所以美国坚定地主张,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代表的全国会议,应该对于使这些政治力量在中国国民政府中都能得到公平和有效的代表权的诸办法成立协议。”

“自主性军队的存在,如共产党军队,不但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符合,并实际上促使它不可能实现。在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政府成立后,自主性质的军队应该取消,而全中国的武装部队都应有效地编入中国的国军。”

马歇尔对这个声明是满意的,要达到自雅尔塔会议以来美国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声明中所提出的那些政策是必须加以贯彻的。

最令马歇尔满意的是,总统给了他一个威力极大的“武器”。杜鲁门在信中说:

“你可以用最坦白的态度和蒋介石及其他中国领导人物谈话。尤其是涉及中国在经济方面希望得到贷款与技术援助,以及在军事方面的援助时,你可以表明:一个不统一的和为内战所分裂的中国,事实上不能被认为是适当的地区,按既定方针而得到美国的援助。”

马歇尔非常了解国民党的致命弱点,没有美国的援助,国民党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地位是岌岌可危的。有了杜鲁门总统授予的“武器”,事情就好办得多。

不过,国共两党对杜鲁门总统的声明及他的调处持何态度?苏联人又是怎样看待他的使命的呢?他急于知道这一点。

于是,他打电报给正在莫斯科访问的贝尔纳斯,要求得到苏联人的意见。

为了试探苏联的态度,贝尔纳斯在会议的第一天就散发了杜鲁门对华政策声明,并就马歇尔赴华的基本目的和做法向苏联打了招呼。

贝尔纳斯还对莫洛托夫说:“苏联应该支持蒋介石。斯大林元帅已说过,蒋介石是目前中国唯一的领袖,还不能期望有其他什么人能够实现中国的统一。”

莫洛托夫重申:“支持蒋介石是苏联的政策,我们遵循着这项政策。”

“马歇尔将军这次使华,将试图说服蒋介石与共产党达成一项专门的协定,使之成为避免大规模内战和实现中国统一的最佳途径。”贝尔纳斯解释着马歇尔使华的目的,看看莫洛托夫如何反应。

莫洛托夫说:“美国处于了解蒋介石政府的意图和计划的最佳地位上。唯一问题是,蒋介石是否确实希望解决他的内部问题?”

“我认为他是这样的。”贝尔纳斯小心谨慎地回答着。

“那我没什么可说的。”莫洛托夫笑笑。

贝尔纳斯很满意,看来苏联政府对马歇尔使华还是支持的。不知,斯大林是怎么想的,如果他的态度能明确一下,那就好了。

终于,机会来了。

12月27日晚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贝尔纳斯。

贝尔纳斯寻找着时机,终于很自然地说:“中国国共两党目前关系紧张,美国政府已派马歇尔将军去进行调处。”说完,观察着斯大林的反应。

斯大林把手一挥说:“如果有什么人能解决中国这个形势的话,那就是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是仅有的几个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中的一个。”

贝尔纳斯获得了他想获得的东西。

他赶紧给马歇尔回电说:“目前斯大林打算履行其对华条约,不会有意地去干什么事情来破坏我们为统一中国所作的努力。”

马歇尔得到贝尔纳斯的电报后,如释重负。他感觉到在他成功的天平上又增加了一只砝码。

而在中国共产党方面,自然是欢迎马歇尔来调处的。

自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定《双十协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希望战后的中国能朝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前进。但是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而言,如果蒋介石硬要与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那也是无法扼制的,一场内战不可避免。现在,马歇尔来了,而且是作为美国总统的特使来的,他的调处,有希望制止蒋介石发动内战。

12月16日,亦即马歇尔启程赴华的第二天,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偕代表团其他成员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等人飞抵重庆。周恩来在机场发表谈话说:“中共代表这次来渝,一方面是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一方面是继续进行国共之间的谈判。”

同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欢迎杜鲁门总统的声明。社论说:“美总统杜鲁门认为:一、中国的内战必须迅速设法停止;二、用政治协商的办法实现中国的团结、和平、民主;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美国才准备以信用贷款及其他方法援助中国。我们欢迎美国总统的这一声明,相信美总统的这一声明,将对中国时局和远东时局产生良好的影响。”

国民党对马歇尔的调处似乎也是欢迎的。

蒋介石清楚得很,离开了美国的援助,他不可能把百万军队从西南迅速地运送到华北和东北,因为通往华北的铁路控制在中共军队手里,根本不可能通过。只要美国撤出海军陆战队,华北甚至于东北就会被中共所占领。对蒋介石来说,政治解决真是一剂苦药,但再苦他也得喝。

另一方面,国民党军队在近几个月同共产党军队的较量中损失惨重。自抗战胜利至此时,蒋介石在与共产党争夺地盘中损失已达十几万人。如此数量巨大的损失,使蒋介石明显地感到,他的军队准备得还不充足,需要时间重新进行军事筹划,而这决非十天半月所能办到的。

当然,蒋介石并不是非得与中共兵戎相见。他读过《孙子兵法》,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为上策的。于是他想:既然用武力不能立即将中国共产党消灭掉,那就不妨先与中共谈谈看,同时作好谈不成的准备。如果能在谈判桌上,凭着马歇尔的三寸不烂之舌,软硬兼施,将共产党吞并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万一谈判不能成功甚至于破裂,那么利用谈判来争取时间,作好军事上的充足准备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并且,到时候可以将谈判不成的责任推到中共身上,没准还可以争取美国政府更多的援助。不错,不错。蒋介石想到这里,不由得心花怒放,记起了在上海滩上混迹时常用的一句口头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根据蒋介石的授意,《中央日报》在11月29日发表了一篇颇具友情味道的社论,题目叫做“惜别赫尔利,欢迎马歇尔。”社论对突然辞职的赫尔利大使表示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对马歇尔的到来表示了热情的欢迎。

通过广播和电报,马歇尔了解了中共和国民党对他的态度。他感到国共两党都对他抱有希望,都信任他。于是,他设想着将来的调处,三方都会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他定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赢这场战争。

马歇尔并不是在盲目地乐观。作为军人,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做一件事,都得周密地了解要做的事情的性质、特点、难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能否胜任,真正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现在,他已掌握了苏联和国共三方面的情况,可谓知彼了,他当然更了解自己的能力,一个有着非凡经历的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会做不好国共两党的调处工作?他不信。

的确,就马歇尔个人来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

1924年,马歇尔第一次被派往亚洲,来到中国,在驻天津的美军第十五步兵大队任职。后来在二次大战中成为他的直接部下的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当时也在这里。马歇尔在第十五步兵大队长期担任副职。史迪威在他手下任军官,两人相处得挺不错。

三年以后,马歇尔回国,在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教,并担任该校副校长。

马歇尔在治校与培养学生上颇有一套,在五年中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军官,其中有布莱德雷、李奇微、史密斯、柯林斯、霍季斯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都成了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并大都负责一个方面的军事指挥工作。这大概也是他在二次大战中和战后在军界极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9年9月1日,欧战爆发,马歇尔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并开始主持联合参谋总部的工作。马歇尔的卓越才能从此开始表现出来。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投入了对德、日、意轴心国作战。马歇尔由于他的才干,先后受到罗斯福总统与杜鲁门总统的倚重。二次大战中盟国间召开的几次重大会议他几乎都参加了,而且作为主持美国联合参谋总部工作的陆军参谋长,为盟国的历次重大决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表彰马歇尔在二次大战中的卓越贡献,美国政府于1944年12月晋升他为五星上将。五星上将是一种特殊的军衔,自美国建国以来,被授予此种军衔的人寥寥无几。至此,马歇尔在军队内的地位达到了顶峰,他本人也随之誉满全球,为世人皆知。

当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特使去中国调处时,国务院的官员提醒总统是否得事先和英国、苏联交换一下意见,杜鲁门自信地说:“不,不用,他能行。”

杜鲁门非常清楚,英国政府不仅熟悉而且非常尊敬马歇尔,因此,完全有理由说马歇尔是个能得到英国支持的人选。至于苏联,杜鲁门记得斯大林对马歇尔的印象非常好,二次大战时,曾提议马歇尔担任实行“霸王”计划的最高统帅,因此,苏联是不会有反对意见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杜鲁门的推测一点也没有错。

1945年12月20日。上海江湾机场。

一架大型美国空军运输机穿出低厚的云层出现在机场上空。一度繁荣的机场,现在已变得荒芜凄凉,跑道上满是弹坑。飞机在破毁的平顶房上转了一圈,缓慢而又沉重地降落在机场上。

这是一架载有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的专机。

机舱门“哗”地一声打开了,马歇尔第一个出了机舱,他抬头看了一眼细雨氵蒙氵蒙的天空,然后步下飞机。机旁早有接待人员引导着他穿过停机坪,来到飞机库前。

美国海军陆战队奏起“杨基歌”以示欢迎。马歇尔以标准的军人姿势肃穆行礼,然后在欢迎者的陪伴下,踌躇满志地检阅了仪仗队。仪仗队是蒋介石专门从南京运去的。

前来机场迎接马歇尔的是瘦高个的魏德迈中将和美国驻华使馆的代办罗伯逊。

“将军,欢迎您来中国。”魏德迈半天才挤出这样一句话,也许是马歇尔的名气太大,魏德迈和罗伯逊在他面前显得有几分拘谨不安。

“谢谢你们的迎接。”马歇尔倒显得很和蔼,慈祥地朝两人微笑着。

“请上车吧,将军。”魏德迈打开了轿车的小门。

轿车行驶在失修的道路上,颠得很。

“将军,很抱歉,道路难走得很,战后一切都还没有恢复。”罗伯逊用一种关切的口气说。

“没什么,军人嘛,没有战争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马歇尔似乎不是在回答罗伯逊的话,而是陷入到了某种沉思。

十多分钟后,车子沿着外滩一拐弯,来到“中国饭店”。一面大型美国星条旗在饭店的入口处飘扬。在战前的那些繁华的岁月里,中国的富翁和他们的夫人、从香港来的大班,以及军火商和军阀常常在这里聚会、跳舞,或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取乐。

马歇尔不再说什么,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他从黑色的皮箱里拿出总统的指示信,递给魏德迈说:“魏德迈,我要你读这个,”马歇尔郑重地加了一句,“并且告诉我你的看法。”

魏德迈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总统的指示信,这才知道作为总统特使的马歇尔究竟要完成总统赋予的什么使命。

“马歇尔将军,”魏德迈说,“您决不能做这件事,这是不行的!”

马歇尔自从接受使命,大概第一次听到说他“不行”的话,顿时惊愕:“为什么?”

“将军,”魏德迈似乎没有注意到马歇尔异常的表情,只管把自己的想法实实在在地告诉他,“国民党拥有这里的所有权力,我可以向您保证,他们将不会作一丝一毫的放弃。共产党一直想取得这里的全部权力,而且他们有外国——苏联的支持。不存在使他们团结起来的机会,我了解这些人。我了解蒋介石,您能够与他及他手下的人一起工作,但您要首先记住这是一个封建国家。我也了解共产党领袖,他们经常来我的住处,我们在一起谈论卡尔·马克思,谈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我必须诚实地告诉您,国民党与共产党决不会合到一起来。这是行不通的!”

魏德迈越说越激动,最后,他竟然冲着马歇尔说了一句:“将军,您肩负着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来到了中国。”

罗伯逊在一旁为魏德迈的这番话惊呆了,他知道魏德迈和马歇尔的关系非常好,但是,给刚刚被任命为总统特使的马歇尔劈头浇上一盆刺骨的冷水,罗伯逊真怕他受不了。但是,他不好说什么。他望着马歇尔,想看看他的反应。

作为军人时,马歇尔是个攻无不克的将军,他决不会容忍部下在战斗尚未打响前,就预言战斗将以失败而告结束。所以,当魏德迈说完“将军,这是行不通的”时,马歇尔脸已气得通红,他用近乎咆哮的嗓音说:“魏德迈,这是一定行得通的,我要去做!而且,你一定要帮助我去完成这项使命!”

魏德迈吓得有些慌乱,他从没有见过马歇尔这样粗暴地和他说话。过了好一阵,魏德迈才胆怯怯地向马歇尔保证说:“我一定做好您的助手,听从您的调遣。”

罗伯逊也连忙作了同样的保证。

马歇尔脸上,这时才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

第二天,马歇尔飞抵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其实,当时政府的办公地尚在重庆,马歇尔在南京稍事停留后,就将飞往重庆,他的调处工作主要将在那里进行。

然而,南京这时已经云集了不少军政要员了。马歇尔抵达南京的当晚,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就接见了马歇尔。参加接见的还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王世杰。

马歇尔作为客人,直截了当地向蒋介石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美国政府希望国共两党能组成一个联合政府,使中国的民主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蒋介石听了觉得不是味儿,本想发作,但还是忍住了:“马歇尔将军,中国的事情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外人恐怕不是太清楚。”

马歇尔知道蒋介石的意思,笑着说:“美国并不愿意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美国政府不愿把自己的军队、舰只和飞机留在远东,除非它已向和平迈出肯定的步子。”

“这么说,美国政府准备在近期内撤走在中国的军队喽?”蒋介石担心地问。

“不,只要国共两党真正地互相让步,实现中国统一,美国政府就乐于帮助中国建设,包括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只要共产党军队有自主权,我就没办法统一中国。”

“如果我去说服他们和国民政府合作呢?”

“他们不会听的,他们得看看苏联是怎样反应的,因为他们在一切有关重要政策的事务方面都依靠苏联。”

为了更有说服力,蒋介石举例说:“从10月末到11月中旬,他们在俄国人的帮助下,一直很活跃并且相当顺利地接管了日本撤出的地区。不过最近他们在地方冲突中遭受了重大损失,现在想寻找政治解决以争取时间。苏联鉴于东北紧张的局势,已答应延迟到2月1日撤退占领军。”

蒋介石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国民党领袖人物,他虽是军人,但并不是一员猛将,而是以智慧取胜的文武双全的人物,他最善于运用手腕,用一派的力量去打败另一派,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现在他就是这样,他并不谈自己同共产党如何不共戴天,而用较多的时间大谈苏联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蒋介石心里清楚,美国决不会容忍苏联插手中国的事务,如果美国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受苏联操纵的,必然会尽全力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到那时,自己的一党天下仍然会稳如泰山。于是,他极力把苏联和中国共产党拴在一起,以此来打动马歇尔,使之在调处中倾向于他。

“苏联的目的是在东北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傀儡政权,苏军在东北的司令官有意拖延从东北撤出苏军,是作为援助中共的一种手段。”

马歇尔知道蒋介石政府对苏联一直是不信任的,所以并没有附和蒋介石的观点,而是极有礼貌地听着。

“我完全赞成杜鲁门总统对华声明中的观点,只要中共取消自主性的军队,国共两党的联合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蒋介石显得非常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