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一、第四题:把句子补充完整,再抄下来。

这一题的训练目的,主要是巩固句子的概念,认识带有宾语的句子。(不要出现理论性的术语。)

  1. 分析例句。

(“我爱读儿歌。”如果缺了“儿歌”,句子就不完整了。看的人就不知道我爱读什么,是儿歌呢?还是故事,还是小说⋯⋯)

  1. 读句子:
  1. 思考:每一句怎么不完整?横线上应该补充什么词才能让句子完整? (不知道树林里有什么,不知道我学会了什么,不知道这是沙小荣的什

么。)

  1. 口头回答,让学生多补充一些不同的词语。3.填充:
  1. 树林里有许多小鸟。许多树

  2. 我学会了穿衣服许多知识洗手绢。(3)这是沙小荣的书包文具

  1. 巩固练习:

    1. 爸爸买了 。

    2. 医生给病人 。

    3. 我喜欢 。

    4. 王小光和李丽都爱 。

二、第五题:听写句子,再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这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三种不同语气句子的认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

  1. 朗读这三句话:想想这三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分别是高兴、疑问、平静的语气)

  2. 想想每句话该用什么标点符号?为什么?

  3. 教师按照上述语气读句子,不读标点,学生听写: (1)我可喜欢滑冰啦!

(2)你知道青蛙和蚂蚁怎么过冬吗? (3)新年晚会上,大家玩得很高兴。4.巩固练习:加标点符号。

  1. 你会游泳吗

  2. 这里的景色真美呀

  3. 老师讲课的时候 大家听得很认真

三、第六题: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这是训练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1. 自由读句子,思考:这几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秋游爬山的事)

  2. 出示小黑板上的思考题: (1)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 (2)怎样爬上了山顶?

(3)在山顶看见了什么? (4)在什么时候下山的?

  1. 按思考题的顺序,想想句子该如何排列,用铅笔在书上标出序号。

  2. 把整理后的句子读一读。

秋游那天,老师带我们去爬山。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爬,一口气爬上了山顶。我们站在山上往下看,行人小得像蚂蚁,汽车只有火柴盒那么大。天快黑了,我们慢慢地往山下走去。

  1. 巩固练习:

( )大家津津有味地吃得又香又甜,一阵阵欢笑声回荡在长江两岸。( )每人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干粮。

( )春游那天,我们举着队旗整队出发了。( )来到江边,各自找一块地方坐下。

( )一路上,同学们尽情地寻找大自然的春天。( )往远处看,是一片湖水。

( )他想,要是我也能去钓鱼,该多好啊!

( )窗户外边还有几棵洋槐树,树上开满白花。

( )李小虎同学站在窗台跟前,窗户开着,油菜花的香味一阵阵扑进来。

( )沿着湖岸是一棵大树,有人坐在树底下钓鱼。

第三课时(写字训练)

这次写字是训练学生写好品字结构和笔画复杂的字。一、读题目要求。

二、分析这七个字的结构: 1.“品、众、晶、森”是品字结构的字。

  1. “蹦、疑”是左右结构的字。

  2. “熊”是上下结构的字。

三、仔细观察这些字,说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这些字有何规律?

品:虽是三个口,但并不一样大。上边的“口”稍大些,占上半格中下边,左下的“口”稍小些。

众:上边的“人”要大得把下边的两个“人”盖住。左下边的“人”小些,最后一笔是“丶”。右下边的“人”在右半格,“丿”从右下半格撇到了左下半格。

晶:同“品”类似。

森:同“众”类似。上边的“木”稍短。

规律:写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把三个部分摆得匀称,上边的稍大,左下的稍小。

蹦:左边的“”应写得窄一点,居左半格。右上边的“山”不能写得太长,位置高于“”。右下边的“朋”要写得细而长。

熊:上半部分的“能”左右大小均等,但两“匕”是上小下大。“灬” 居下半格的二分之一偏下处。第一点是往左点,这四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疑:左右大小基本相等。“匕”在左上格,“矢”的第一横压住中横线, 最后一笔是“丶”。右上部分的“”要小点,“乛”托住它,最后的“丿”

第二课时 - 图1

规律:写这种结构较复杂的字,应该把每个部分写得紧凑。 四、指名上台写“品、蹦、熊、疑”,然后教师评点,范写。五、学生把每个字写五遍。

巡视近五分钟左右,请同学们暂停写字,教师再次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讲评。

第四课时(看图说话训练) 一、说话内容:懂礼貌的孩子。

这次看图说话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共有三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一位阿姨来到王明家有事,王明请她进屋。第二幅图画的是王明请阿姨坐下后端了一杯热茶给阿姨。第三幅图画的是王明送阿姨出门并说:再见!

二、对照图画,指导说话,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1.出示三幅图,整体感知三幅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可自由想象他们之间

的对话。

  1. 说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 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说。(1)同座互相练习、讨论。

  1. 指名说。

  2. 纠正指导。

  1. 谈谈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怎样做?

  2. 例文:

有一个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妈妈出去办事了,小明一个人在家,忽然听见敲门声。小明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阿姨,就问:“阿姨,您找谁呀?”阿姨说:“我找你爸爸有点事。”小明说:“他刚出去了,您先进来坐一会儿,说不定他马上就会回来呢。”阿姨进来坐下后,小明又小心翼翼地端来一杯热茶。小明陪阿姨说了一会儿话,知道这位阿姨是爸爸的同事。他们等了二十分钟,爸爸还没有回来。阿姨说:“我不能等了,请你转告你爸爸我找过他。”小明说:“那您慢走,有空再来玩。”阿姨笑着向小明摆摆手, 说:“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沈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