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奇案》
《古塔奇案》是模拟中国传奇剧起的名字。按照原义应译为《涅斯尔之塔》。这是一部典型的以情节取胜的传奇剧。
故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初的巴黎。在卢浮宫对面,紧靠塞纳河耸立着涅斯尔古塔。滔滔河水从塔基下流过。这座古塔既是瞭望楼,又是监狱,阴沉沉, 黑魆魆,使人感到神秘可怕。
哨兵每天早晨都在塞纳河下游发现三具男性尸体。他们是什么人?谁是杀害他们的凶手?
剧本开始,在圣·奥诺尔酒店众酒客发生殴斗,十几个人向一青年攻击。这时一中年人十分不平,拨刀相助。众人溃散。青年人十分感谢,他叫菲力普,是为了寻找担任王后随从上尉的孪生兄弟戈蒂埃·多奈刚才来到这里的, 中年人叫布里丹,来自意大利。菲力普向他讲了他今天的奇遇。菲力普看过王后出巡,在回旅店的路上发现有一女人尾随。他于是放慢了脚步。那妇女追上来说:“年轻的先生,有一位喜爱军人的太太,认为您十分可爱。您如此英俊,希望您也同样勇敢。而您的勇敢和您对人的信赖也将是一样的。对吗?”菲力普回答:“如果您的夫人只需要一颗为爱情而视死如归的心,我准备拜倒在她的足下。当然她必须是年轻美貌的。否则就不如出家为尼。” 那人回答:“她是年轻美貌的。明天晚上她将等您。打烊后您到福鲁亚·蒙
特尔大街。有一人走来对您说:‘您的手’,这时您就让他看这只戒指,然后跟她走。”
布里丹也接到一个约会,其经过完全一样。这时戈蒂埃·多奈来了。菲力普向他介绍了布里丹,他们向戈蒂埃讲了神秘的约会。戈蒂埃劝他们不要去,并告诉他们最近塞纳河上接连出现尸体的事情。但他们还是决定赴约, 因为他们已发过誓言。
黎明时分,风停雨霁。王后玛格丽特出现了。古塔看守人劝她回宫,她不肯,她说与她销魂的那个青年很像她的戈蒂埃,她想放他一命。这个青年人就是菲力普。玛格丽特要同他告别,但菲力普不答应,他一定要知道对方是什么人。玛格丽特回答说:“对于你,我没有名字!黑夜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我是自由的,我也还你自由。我们彼此了账。⋯⋯我们夜间的游戏结束了,我再也不认识你,⋯⋯走吧!”菲力普仍是不肯,他说他不能让人当成玩物。为了留下可认的标记,他用别针在玛格丽特脸上划了一道伤痕。玛格丽特大怒,他说:“我想救他,他偏要寻死!”
菲力普和布里丹在黑暗中相遇。他们猜到了他们是在涅斯尔古塔,他们遇到的是淫荡的贵妇,想起塞纳河中天天出现的尸体,他们知道了他们处境的危险。布里丹让菲力普给他的兄弟戈蒂埃写了血书,他们约定,不管谁死, 如果另一个能逃走,就一定为对方报仇。说罢他们分头出去。凶手朗德里出现了。布里丹哀求救命,刽子手动了恻隐之心,但他不能放他走,而让他跳了河,生与死,让上帝判定吧。菲力普浑身血污,呼喊救命,玛格丽特拿着火把,戴着面具出现了。她对菲力普说:“你说过‘看到你的脸死也甘心’ 是不是?让你如愿以偿(摘掉面具),看我一眼死掉吧!”菲力普看到站在他面前的竟是法兰西王后玛格丽特·蒲高涅!非力普大叫一声死去。更夫在幕后高喊:“深夜三点,平安无事哟,睡觉吧,巴黎人!”
这是十分阴沉可怕的一幕。
早晨大臣萨瓦济向王后报告塞纳河里又发现两具尸体,听到只有而具尸体,王后暗暗吃惊。她把门外算命的吉普赛人叫进来。这个人实际是从河里逃生的布里丹。他告诉侍卫戈蒂埃说,他的兄弟已被人害死;又告诉王后今天早晨少了一具尸体。他故意让王后看了使她留下伤痕的那只别针。王后本能地用手把伤痕捂住。布里丹要求王后当天晚上在奥尔西尼旅店会面。他低声对王后说:“你的爱情,你的幸福,你的生命都在我的手中。”王后屈服了。
玛格丽特早早地来到了奥尔西尼旅店。在她面前出现的并不是期望中的吉普赛人,而是布里丹。他告诉王后,塞纳河里少的那具尸体现在就站在她的面前,他历数了王后在涅斯尔塔中的罪恶。他为何如此胆大敢在这里要挟王后?因为菲力普临死前看到了王后的真面目。菲力普在蜡版上写了血书。这封秘密血书已在宫廷侍卫戈蒂埃手中。布里丹曾同戈蒂埃约定,只要布里丹不按时会见戈蒂埃,戈蒂埃就可打开密信,弄清真相,王后的罪行和丑闻就会张扬出去。在这里杀了布里丹只会使事情迅速扩大。布里丹要求把现任首席部长玛里尼撤掉由他来代替。王后暂时被折服了,当即签署了命令。但是她不会轻易投降,关键在于毁掉作为证据的血书。戈蒂埃爱她,而那个致命的血书正好在他手中。
第二天戈蒂埃同王后见面时,发誓要为兄弟报仇。但是在王后的哄骗之下,他把密封血书交给了王后。王后把关键性的词句毁掉了,并告诉戈蒂埃,
杀害他兄弟的凶手可能是布里丹。她让戈蒂埃去执行逮捕布里丹的命令。她暗自得意,以为布里丹又落到她手里了。
第二天早朝时分,宫门外发生了一系列的喜剧场面。首席部长玛里尼要进宫,布里丹以王后的命令把他逮捕了,群臣目瞪口呆。这时戈蒂埃下来, 又以王后的命令把布里丹逮捕了,命令的措词都是一样的。布里丹要求戈蒂埃拿出密封的蜡版,他发现那上面关键性的词句已经抠掉了。他非常气恼, 骂戈蒂埃不争气,连一昼夜的秘密也守不住。他对站在凉台上的王后说:“第一局算你赢了,我希望我能报复。”
布里丹被送进死牢,里面黑暗如漆。正在布里丹思量如何逃走时朗德里出现了。他现在是这里的看守,他一直同情布里丹。后者请求他做如下的事情:到布里丹过去住过的房间,从一块有十字架标记的地砖下面,取出一个铁匣,铁匣里藏有文件。明天国王进城时,把这一铁匣呈献给国王。
再说心毒手狠的王后想看一看被捕的布里丹,嘲笑一番以解她心头之恨。她问布里丹:“你不抱希望了,是不是?”她又拿出那个作为唯一证据的蜡版说道:“让你最后一点希望的火花也熄灭吧。现在我是自由的对不对?我可以随意处置你是不是?”她多么得意!她说像布里丹这样的犯人都是半夜由刽子手掐死,然后吊起来,第二天宣布为畏罪自杀了事。王后说完这些话转身要走。布里丹则要求她留下听他一段回忆。那是在二十年前的一二九三年,大公罗伯特二世有一女儿名叫玛格丽特·蒲高涅。大公还有一位漂亮的书童名叫列昂涅·布尔诺威尔。书童与小姐相爱,小姐怀孕生子。大公气极,要把小姐送修道院。小姐则与书童合谋把大公杀死,之后小姐成了法国王后。她曾写信给书童,请求他远走高飞。在这封信中描述了他们共同的犯罪行为。这一故事使王后胆战心惊,那位小姐就是她自己。但她还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她的二十年前的情人。她说:“他不是走了吗?谁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他永远不会回来。那封信丢失了或者撕碎了,不会成为证据。” 布里丹告诉她,那个书童并没有死,明天将有人把那封信呈给国王。对于杀父的女儿要火剪烧头,开胸挖心,把心烧成灰扬掉,把尸体挂在木桩上游街三天!这可怕的景象彻底把玛格丽特压服了,轮到她向布里丹求饶了。布里丹要求明天国王进巴黎时让他随驾。有人向国王呈那封信时他会先接到手。他的条件是“权力对半分,法国对半分。”
国王进城了。群众欢呼雷动。根据布里丹的要求,王后再次下令逮捕了首席部长玛里尼。布里丹又要求王后再给他一次在涅斯尔古塔幽会的机会。阴险的王后未想到布里丹竟会自投罗网。她立刻答应了。王后的心理活动布里丹看得一清二楚,双方都怀着杀机。王后把钥匙交给布里丹,暗中则去布置人刺杀。布里丹则以首席部长身分命令十个卫兵于晚上九时半包围古塔。在旅店里,布里丹给了朗德里十二个金马克换回了铁匣。紧接着戈蒂埃
进来了,要求布里丹设法让他与王后会见。布里丹给他打开铁匣,让戈蒂埃看王后二十年前给布里丹写的情书和她的一缕金发。戈蒂埃不肯相信,布里丹说:“你去问她吧。”他把钥匙交给戈蒂埃。让他去涅斯尔古塔。布里丹知道那是一条死亡之路。
一切都准备好了,布里丹仿佛已经看到了血泊中的尸体。他同朗德里坐下来聊起了家常。他问起那对孪生子的下落。朗德里告诉他,那两个孩子被他放在了教堂门前的台阶上了,并在他们的左手上用刀划了一个十字作为记号。听到这里,布里丹猛地站起、叫苦不迭。原来菲力普和戈蒂埃左手上就
有这一标记,就是说他们正是布里丹和玛格丽特抛弃的一对私生子。现在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正在走向死亡。
玛格丽特正在要求奥尔西尼再做最后一次凶手,把她以为要来赴幽会的布里丹杀死。这时布里丹破窗而入。他示意玛格丽特不要呼喊。他告诉玛格丽特,菲力普就是他们的私生子,已被她杀死了。另一个是戈蒂埃,正处于危险中,必须马上抢救,但为时已晚。他们听到戈蒂埃呼救的声音。接着戈蒂埃血肉模糊,踉踉跄跄地进来。玛格丽特说:“可怜的孩子,我是你的母亲。”戈蒂埃反问:“我的母亲?该死!”说罢倒地而死。紧接着大臣萨瓦济进来宣布:“奉国王旨,将玛格丽特和布里丹逮捕。”全剧到此结束。
历史上的玛格丽特·蒲高涅确曾被她的丈夫路易十四指控为不忠,被囚禁于沙托——卡亚尔古堡,后又被用褥子活活闷死,年仅二十五岁。国王如此残酷地对待她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必须同匈牙利的克列得蒂娜结婚。玛格丽特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尽管《古塔奇案》同史实相去甚远,但并不妨碍这一剧本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真实。它艺术地再现了中世纪封建宫廷的残酷与黑暗。这一剧本也如《亨利第三和他的宫廷》一样,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专制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在当时的法国还具有进步意义。大仲马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时候没有任何理想化的成分。在这方面他比雨果更为彻底。雨果在抨击封建专制的同时, 还创造出“高尚的人物”与恶人相对比。而在大仲马的《亨利第三和他的宫廷》和《古塔奇案》中则没有高尚的人物,也没有幸福的结局。这一特点也同大仲马接受的美学原则有关系。大仲马接受了许多前浪漫主义的情节剧的影响。他在戏剧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悲欢离合的情节和程式。《古塔奇案》是这种剧的代表作。在这一类戏剧中充满了各种变故,各种巧合,一切都是可能的。二十年前的情人重新相会又不相识,二十年前的私生子又成了母亲的情夫,父亲的情敌。情节总是出人意料地发展,问题总是在似乎无法解决的时候解决。波澜起伏,使读者(观众)始终处于悬念之中。大仲马的这种才能在以后的小说创作中更进一步地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