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兴盛的清中期琉璃器

清中期,即乾隆至嘉庆初年,是清代琉璃生产的极盛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仍然是清宫琉璃厂的产品。

乾隆时的琉璃器型华丽,花纹精美,是清代琉璃生产的极盛时代。主要器物有炉、壶、瓶、钵、碗、杯、盘、尊等,颜色有白、黄、蓝、青、紫、红等30余种。

如乾隆孔雀蓝琉璃长颈瓶,高27.3厘米,口径8.6厘米。瓶微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为不透明孔雀蓝色玻璃,光素无纹饰。

底中心处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此瓶系清宫造办处琉璃厂造,属皇家陈设品。该瓶器形端庄大方,线条流畅,色泽娇艳,表面平滑光亮,是乾隆朝独具风采的工艺美术品。

乾隆琉璃器形中有大量模仿宋代瓷器,但往往比例夸张,玻璃薄如蛋壳,晶莹剔透,色如宝石。

如乾隆透明蓝琉璃花口式碗,高6.6厘米,口径20厘米。此碗圆形,斜壁,圈足,口沿作豁口6个,似花瓣形。通体呈透明蓝色。底中心单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4字款,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蓝色琉璃器的代表作。

乾隆时期的琉璃器,还运用了套料、金星料、搅胎、珐琅彩等多种装饰方法。

其中,琉璃装饰艺术最重要的创造应是“套料”,也就是在白琉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琉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另外,套料也有许多以彩色琉璃为胎。

如乾隆白套蓝琉璃双耳瓶,高18.6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6.9厘米,此瓶以涅白色琉璃作胎,其纹饰及双耳均为蓝色琉璃。

瓶口向外撇,颈部较细,腹部较阔,足矮,底平。双耳作夔凤形,系单独成行后加热粘于瓶体之上。颈部饰俯仰蕉叶纹,腹部饰缠枝花卉纹,近足处饰莲瓣纹两周。足底阴刻“乾隆年制”楷体款,字呈上下左右排列。

再如乾隆白套红桃蝠纹瓶,高14.3厘米,口径6.3厘米,腹径7.5厘米,足径:5厘米。瓶吹制而成。撇口,细颈,鼓腹微有下垂,足微外撇,平底。

通体以白色琉璃为胎,外套金红色的花纹。一株桃树自底部弯曲向上,老干新枝,十分茂盛,上面花朵争艳,果实累累。

其间有蝙蝠、蜜蜂穿飞,秀石之上还有灵芝和菊花。图案生动,又寓意吉祥。外底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字作上下左右的排列。

类似的还有乾隆白地套红琉璃八卦梵文杯,高10.3厘米,口径9.3厘米;乾隆白地套红琉璃云龙纹瓶,高29.5厘米,口径9.5厘米,花纹繁缛,胎体厚重,是乾隆时期套料玻璃中较大件作品之一。

乾隆白地套蓝琉璃朝冠耳炉,通高18厘米,口径11厘米。而乾隆白地套蓝琉璃缠枝莲纹碗,高5.3厘米,口径12厘米。此碗玻璃胎质纯净,有如羊脂白玉;套料纹饰精细,宛若宝石镶嵌。

在套琉璃器物中,以白套红居多,白色洁净,红色鲜艳,二者搭配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该瓶色泽鲜丽娇美,雕琢精良,花纹布局疏密得当。

常规套色琉璃器以白色为胎体,然后套各种颜色的琉璃进行装饰。而也有突破常规,以深色套浅色,能取得新鲜活泼的视觉效果。

如乾隆蓝套绿琉璃螭纹水丞,高3.9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2.9厘米,水丞圆形,收口,鼓腹,圈足。器身以海蓝色琉璃为胎体,以浅绿色玻璃作装饰。

器表阳起双螭纹,首尾相连,口沿及足底各饰弦纹一周。外底镌单方栏,内双竖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水丞上螭纹虽小,但灵动矫健,为浮雕琉璃器的精湛之作。

与此类似的还有乾隆黄地套红琉璃龙纹钵,高13.3厘米,口径14.2厘米;黄地套红琉璃寿字盖豆,高17厘米,口径15厘米;红地套蓝琉璃花蝶纹瓶,高24.7厘米,口径7.7至7.2厘米,此瓶料色鲜艳,纹饰精美,生动活泼;黑地捺彩琉璃扁圆烟壶,通高4.5厘米,口径1厘米。充分反映了乾隆时期琉璃生产的高超技艺。

乾隆、嘉庆初年的琉璃风格与前期相比截然不同,以追求华丽、繁缛为特色,款识分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双直行,一种是刻于器底周边上、下、左、右各一字的形式。

字体则有楷书、篆书两种,而且款识还有单方栏、双方栏、圈栏、不加栏等多种形式,另外,还有一种“大清乾隆年制”6字3直行楷书阴文款。

如乾隆紫粉色琉璃浮雕荷花纹水丞,高4.4厘米,口径2.6厘米,腹径5.5厘米,足径2.5厘米,水丞吹制而成。圆形,小口,球形腹,外底凹入。

通体为紫粉色不透明琉璃。周身饰通景荷花图,荷花迎风摇摆,风姿柔美,下面是涟漪的水波纹。花纹采用浮雕技法,所以凸起与平面,显得立体生动。外底碾琢“乾隆年制”楷书款,4字作上下左右的排列。

与此类似的还有乾隆蓝色琉璃水丞,高2.8厘米,口径3.3厘米,底径4.2厘米,通体天蓝色不透明琉璃制成,光素无纹饰。敛口,扁圆形腹,下敛,平底内凹。底中心阴刻单方框“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此水丞为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烧造,造型工整,色泽均匀。

“三式”即炉、瓶、盒的组合,是置于室内燃放香料的成套用具。其组合方式始见于清朝,似与满族的生活方式有关。

造办处曾以珐琅、铜镀金、玉、瓷等材质制作了大量的三式,有的器物上还镌刻着所陈设的宫殿名称和千字文顺序。琉璃质地的三式则不多见。

如乾隆粉红色琉璃戗金缠枝花卉三式,炉高7.6厘米,口径8.6厘米,腹径10.5厘米;瓶高12.7厘米,口径2.3厘米,腹径5.7厘米;盒高3.7厘米,口径6.6厘米。炉为双耳,三足,炉内置铜镀金胆以备燃香之用。瓶为马蹄式。盒为圆形。

三式均以粉红色琉璃制成,上饰戗金缠枝花纹。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4字款。此三式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造,小巧精致,玻璃色泽醒目亮丽,为乾隆朝戗金琉璃之佳品。

乾隆时期经常有仿制青铜器、瓷器的炉、豆、斛等琉璃器。如乾隆黄地套红琉璃寿字盖豆,高17厘米,口径15厘米,盖豆以黄色琉璃为胎,外套红色琉璃为图案。

全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个带盖的扁圆形盒,以缠枝莲纹和团寿字为饰;中部为圆形立柱,环饰缠枝莲纹;底部为覆碗式足,上饰缠枝花纹和勾连云纹各一周。此豆的造型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演变而来,器形周正,纹饰则为清代风格。

筒式炉造型新颖,在套琉璃器物中比较少见。如乾隆白套琉璃缠枝花筒式炉,高6.8厘米,口径7.2厘米,炉为有模吹制,足为模压,再经粘接而成。

炉身圆筒形,平底,三马蹄形足。通体以白色琉璃为胎体,外套蓝色的花纹。器身上、中、下饰三道弦纹,将腹部分为两段,各饰连续的缠枝菊花纹,上下交错排列。外底碾琢“大清乾隆年制”横行楷书款,款下面又一“闰”字,为千字文编号第二十五字。

型制仿古青铜器的也很常见,如乾隆蓝色透明琉璃方花觚,高25厘米,口径13.5厘米,花觚方形,撇口,长颈,平底。通体为透明蓝色琉璃,底中心处阴线双方框内阴刻楷书“乾隆年制”4字款。

清代花觚大部分作为五供之一,也可单独使用。该花觚器形挺拔大方,既存古雅之韵,又显琉璃材质之明洁清新。

五供是佛堂的供器,计有瓶两件,烛台两件,炉一件搭配而成,在崇佛的清代各材质中均有出现。

如乾隆白套蓝琉璃五供套,瓶高18.5厘米,烛台通高22.6厘米,厚0.3厘米,炉通高20.2厘米。此五器均以涅白色琉璃作胎,其纹饰及双耳、三足均为蓝色琉璃。

瓶纹饰为弦纹、俯仰蕉叶纹、缠枝莲纹、莲瓣纹。烛台纹饰为缠枝莲纹和卷云纹。炉的口部为连续回纹和缠枝蔓草纹,腹部饰缠枝海棠花卉纹。

另外瓶有双夔凤耳,平底内有阴刻“乾隆年制”楷体款;烛台中腰处有阴刻“乾隆年制”横行楷体款;炉有双朝冠耳,三兽首状足,口边阴刻“乾隆年制”横排楷体款。

蜡台作为五供之一,也可以单独使用。如乾隆蓝琉璃戗金花卉纹蜡台,通高28.5厘米,盘径6厘米。蜡台由蜡扦、大小两个撇口浅盘、立柱、覆碗式高足等组合,再以铜棍穿连,用螺丝紧固而成。器表阴刻缠枝花卉和卷草纹,纹内戗金。高足上饰弦纹,弦纹之上阴刻填金横行楷书“乾隆年制”4字款。

此蜡台以海蓝色不透明琉璃模制而成,造型优美,线条曲折流畅。其装饰采用了髹漆工艺中的戗金漆技法,蓝色琉璃晶莹璀璨,戗饰的金色纹饰华丽美观。

与佛教有关的还有清乾隆透明琉璃藏式佛塔。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二十二年、三十九年均制作过玻璃塔。

乾隆年间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工艺品种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琉璃器自然也不例外,许多琉璃制造方面的难关都是在这个时期攻克的。

搅料工艺是乾隆时期创造的一种新的琉璃装饰工艺,其工艺过程比较复杂,类似于拧丝。乾隆时期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的琉璃厂烧造了一些搅胎琉璃瓶,其制造工艺更为复杂,需要经过多次的吹制、缠绕、充气、黏合方可制成。

如乾隆蓝白红搅胎琉璃瓶,高20.8厘米,口径11厘米,瓶喇叭状圆口,口沿外撇,颈直且较长,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弱。腹部类鹅卵形,最大径偏上,近底处束紧,高圈足。足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分布周边的上、下、右、左处。

瓶的口沿和足部为碧绿色,颈、腹部饰白、蓝、红三色相间的条带纹,斜向缠绕全器,其颜色的相间规律为白、红、白、蓝。

此瓶颜色纯正,质地洁净,造型雅致,纹饰流畅活泼,如行云流水,为本来静止的器物注入了勃勃生机,是不可多得的古代琉璃珍品。

乾隆时期是我国琉璃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尤其表现在琉璃品种繁多,工艺技术高超,这是因为既有前人的经验积累,又加上外来技术的引进和吸收,特别乾隆时期开始兼采玉器、瓷器等各类工艺品的优秀造型,创造出全新的琉璃形制。

渣斗即为吐盂,是宫中生活用品之一,其质地多为瓷器、铜器和珐琅器,而琉璃制的渣斗则十分少见,琉璃渣斗更是乾隆以前琉璃器造型中所没有的。

如乾隆绿琉璃渣斗,高8.7厘米,口径7.7厘米,腹部浑圆,平底取直,高颈侈口,颈下部收于腹上线,口为喇叭形,外沿与腹部外轮廓取齐,器虽小,但造型严谨,比例匀称,立之稳定,观之大度。

通体由透明绿色琉璃磨制而成,饰有连续的六角形装饰。此渣斗琉璃质地纯净,透明度极佳,所磨制的几何纹样有立体效果,为清乾隆时期的精品。

金星琉璃,亦称金星料或温都里那石,因在深茶色或红褐色琉璃体内有点点金星闪烁而得名,是在养心殿造办处琉璃厂于乾隆初期烧造成功的。

金星琉璃是在熔融过程中的琉璃料中撒入金粉,然后制成块料,再根据器物的设计需求,将块料剖割、切削、琢磨成器;也有利用某些金属,如铜等物质在琉璃中溶解度很小的特性,从而可在一定温度下从琉璃中提取,获得金属色泽的闪光。

如乾隆金星琉璃起突花蝶饰瓶,通高12.3厘米,长6.3厘米,宽4.6厘米。瓶身呈椭圆形。细颈,长身,圈足,有盖。

瓶体外盘绕茂盛的葫芦藤一株,盘旋曲折直达盖顶。藤蔓上输叶漫卷,并散垂着两个葫芦,更有蝙蝠穿飞行其间。整体装饰呈起突效果,玲珑精巧,生动有致。

乾隆时期的金星琉璃制品形式多样,除日用品以外,还广泛应用于花插、洗、盂、山子、如意、臂搁等制品中。

乾隆金星琉璃桃式花插,高15.5厘米,长22厘米,宽12厘米。花插以金星琉璃雕刻琢磨而成。一枝桃树老干直立,镂空作花插。

其侧生枝盘曲于立干,果实累累,一颗硕大桃实镂空作水丞,上附花叶纹钮盖,另一小桃实镂空亦作水丞。该器雕刻技法娴熟,深雕与浅刻相结合,玲珑剔透,生动逼真,融观赏和实用为一体。

乾隆金星琉璃葡萄叶式洗,长6.7厘米,宽6.4厘米,高1.3厘米,洗以金星琉璃雕琢而成。作葡萄叶式,叶边曲折卷起,形成浅洗。外壁浮雕葡萄一株,叶片肥厚,果实饱满。此器用夸张手法,将造型与装饰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可谓匠心独具。

乾隆金星琉璃天鸡式水盂,高15厘米,长21.5厘米,水盂天鸡形,鸭嘴,羊须,凤尾,卧姿回首,羽饰精致华美,用失蜡法制成。

天鸡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古小说钩沉》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采用天鸡造型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之意。

山子本是玉石雕摆件工艺中的一种,这种工艺多表现山水人物题材,要求制作者有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构思能力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乾隆时期,也将这种工艺与金星玻璃工艺结合起来。

如乾隆金星琉璃“三阳开泰”山子,高12.5厘米,长22厘米。山子作嶙峋山石状,其间有3只温顺的绵羊,姿态各异。

山脚下,左边一羊仰首观天,右边一只低头下山,另一只伏卧在山顶上,回首作张望状,寓意“三阳开泰”。底部中心阴刻双竖行篆书“乾隆年制”4字款。

山子附精细的黄杨木山石水波纹座。山子中的3只绵羊体态浑圆,而山石则陡峭险峻,棱角分明,工匠运用不同的雕刻技法达到了刚柔相济的效果。

金星琉璃如意,高20.3厘米,最高3.4厘米。此器造型仿灵芝。通体在金星琉璃上雕刻而成。如意头雕刻成一朵大灵芝,如意身正反两面雕刻七朵小灵芝,此如意造型新颖,镂雕精细,金星琉璃质量亦好。

金星琉璃书卷式臂搁,长14.3厘米,宽4.7厘米,高1.2厘米,书卷式。上面阴刻船头独坐垂钓老翁,四周水面波光粼粼,松石林立,整体画面犹如工笔绘画,生动自然。此臂搁质地光洁,金星闪烁。

金星琉璃饰件如金星玻璃猴,小猴单腿跪地,双臂举向头后,双手捧桃。此器取白猿献寿之意,华丽美观,堪称琉璃器的代表之作。

金星琉璃鱼式磬颇为罕见,为清宫装饰品之一。此金星琉璃鱼式磬造型美观,它改变了金星琉璃器大部分为立体造型的传统做法,是一种创新。

文房用具中还有铜胎嵌金星琉璃冰裂纹笔筒和金星琉璃书卷式墨床。墨床乃放置墨块之文具。

在清宫中曾以多种工艺和材质制作墨床,如掐丝珐琅、瓷器、玉石、玻璃等,为数众多,但琉璃制器仅此一件,且极为精致,弥足珍贵。

在清代,吸闻鼻烟颇为时尚,华贵别致的鼻烟壶便成为贵族及文人的新宠,是把玩、炫耀之物。其中,玻璃鼻烟壶以其丰富的色彩、精致的工艺、多变的造型深入人心,压花、套料、内画、琉璃胎珐琅等琉璃烟壶百花齐放。

因琉璃谐音接近流离失所,不吉利,故改称“宫料”或“御琉璃”。据传,乾隆初年,御厂胡姓总监,以善造“料器”著称,以精白料做胎,吹成花瓶、烟壶、盘碗,其胎型极薄,外画珐琅釉彩,这些做工精巧、绘画细腻的作品,后人称之为官窑“古月轩”,为稀世珍品。

如乾隆琉璃胎书珐琅芙蓉花鼻烟壶,通高6厘米,最大腹径2.8厘米。烟壶葫芦型。圆底,白色玻璃胎。通体黄色珐琅地上绘珐琅芙蓉花纹。壶底署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铜镀金錾花盖连象牙匙。

为大小相同的一对鼻烟壶,均以花蝶为装饰内容,形状纤小,线条流畅。

再如乾隆琉璃胎书珐琅西洋女子图鼻烟壶,通高4厘米,腹款2.8厘米。烟壶灯笼形。白色琉璃 胎上绘珐琅书。

腹部四开花,前后两面均绘西洋女子图,两侧面绘胭脂粉色西洋建筑图。壶底阴刻“乾隆年制”竖两行楷书款,铜镀金簪花盖连象牙勺。

嘉庆时期,琉璃生产基本上继承了乾隆晚期风格,大多造型较工整,色泽亦较均匀。

如宝蓝色琉璃扳指,高2.9厘米,口径2.8厘米,扳指系模压成型。打磨光滑,做工精致,蓝色琉璃中掺有絮状杂质,类似青金石的生长纹。

高足杯也成为这时琉璃制品的一种常见器型,如透明琉璃蚕丝纹高足杯,高9.1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4.5厘米。杯圆形,撇口,下敛,酒杯形底座,最下面为圆形平面外展,通体以白色透明琉璃吹做器胎,缠乳白色琉璃丝饰出蚕丝纹。无款。

清中期紫色透明琉璃洗等紫色琉璃作品有6件,它们的色彩完全一致,在紫色琉璃器中最为动人。

如葡萄紫色琉璃桃形坠,最大径3.8厘米,坠为模压成型。造型生动、逼真,质地纯净,晶莹剔透,仿紫晶效果。坠上串系珊瑚珠及数十粒米珠。

紫色琉璃龟式镇纸,小巧玲珑,生动可爱,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品。

还有各色透明琉璃羊拐形笔架,笔架系模压成型。羊拐状,一立一倒,紧密相连。一件通体作暗红色,另一件由蓝、绿两色组成。质地纯净,透明度较好,造型写实逼真。

清中期无色透明琉璃卧狮,在同类材质的琉璃器中绝无仅有,极其珍贵。除此之外还有透明琉璃戗金莲花纹海棠式盘、透明琉璃戗金双螭纹勺、透明琉璃戗金蕉叶纹盖碗等。

清中期红琉璃洒金星水盂造型规整,通体金星闪烁,是清中期琉璃器皿中精品之一。

洒金星除继承了乾隆时期风格之外,还创造出了其他颜色品相的作品,如蓝色金星琉璃水丞、绿色琉璃洒金星水丞等。

蓝色金星琉璃水丞高5.3厘米,口径2.7厘米,腹径4.2厘米,足径2.62厘米。水丞吹制而成。收口,鼓腹,矮足,平底,形似高罐。器壁分两层,内为天蓝色,外套宝蓝色。

通体饰自然散布的金星,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在深蓝色琉璃的视托下,好似夜空中的繁星,金光闪烁,具有富丽华美的格调。水丞附白玉螺旋纹柄水勺一个,非常精美。

清中期仿玉琉璃多作为佩饰,如仿玉琉璃云蝠佩,通体仿青玉琉璃制成,半透明,晶莹亮泽,雕刻有朵云蝙蝠纹饰,无款。

白色琉璃精品中有一件点彩琉璃花盆,通体于涅白琉璃表面以点彩为装饰,斑点或大或小,或密或疏,自然随意,生动活泼,是清中期造办处琉璃器中的上乘之作。

绿色琉璃带蓝叶桃形水丞,呈连叶桃式,造型新颖别致,与众不同,微卷的桃叶亦具笔掭功能,且色彩搭配清新淡雅,既美观又实用。

清中期署嘉庆款的琉璃器皿数量有限,故较为珍贵。如嘉庆琥珀色透明琉璃马蹄尊,高17.6厘米,口径3.8厘米,此尊圆口,直颈,器形呈马蹄状。通体为琥珀色透明玻璃,底中心单方框内有“嘉庆年制”4字款。器型周正简洁,器表平滑。

除此之外,还有嘉庆宝蓝色琉璃八棱瓶、豆绿色琉璃渣斗,均为署嘉庆款琉璃器皿中之佼佼者。

清中期双层白琉璃书山水人物杯,高3.9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3.3厘米。此器由两个可分开的薄胎透明琉璃杯套合在一起而成。

撇口,下敛,平底内凹。内层外壁则饰有彩色山水,有大树、花草、帆船、执杖老人等,杯底并绘有一粉色团花纹。无款。

清中期多彩琉璃果供,高13厘米,口径14.8厘米。果供为有模吹制,再经琢磨而成。表面隆起不同的果实形状,有桃实、草莓、佛手、石榴、柿子、香瓜、红果等,其内壁涂饰相应果实的颜色和斑点,想象逼真,如同一颗颗鲜果堆放在一起,形成果山。果供为供品的代用品。

多彩琉璃制品并不多见,类似的还有赭色斑黑琉璃水丞,高3.1厘米,口径3.5厘米。水丞为有模吹制而成。敛口,鼓腹,平底内凹。无款。水丞内附一铜镀金小勺。

通体黑地上散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赭色斑点,此小水丞造型玲珑标致,彩色鲜艳,色泽纯正,应是清中期清宫琉璃厂烧造。

[旁注]

乾隆(1711年~1799年),爱新觉罗·弘历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60年。死后葬于清东陵裕陵,庙号高宗。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夔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有的夔纹已演变为几何图形的装饰。外形与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龙纹也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

豆 盛食器和礼器。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豆作为礼器常与鼎、壶配套使用,构成了一套原始礼器的基本组合,成为随葬用的主要器类。用豆之数,常以偶数组合使用,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但是也有使用奇数组合的。

佛塔 亦称宝塔,是佛教的象征。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后火化形成舍利,被当地8个国王收取,分别建塔加以供奉。在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三阳开泰 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其谐音而已。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正月正是三阳生泰卦,此时既是立春,又逢新年。冬去春来,阴阳消长,万物复苏,故“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便成为岁首人们用来互相祝福的吉利之辞。

扳指 到了清朝才被大家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戴在右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征权势地位,到了后期纯为装饰。

镇纸 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

佛手 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到了果实成熟期,它的形状犹如伸指形、握拳形、拳指形、手中套手形等,状如人手,惟妙惟肖。有人说那是观音菩萨的手掌变的,故称作“佛手”。

[阅读链接]

由于清早中期皇帝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加上大力引入西方玻璃制造技术,使清代的琉璃逐渐走向极盛,同时又恢复了成为传统的博山琉璃,器形上依旧仿制传统的玉器、青铜器,力图达到仿古。

除北京而外,在山东博山、苏州、广州等地,都有玻璃生产地,山东博山的产品,曾远销东南亚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