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

湖北的黄梅采茶戏传入了安徽省的安庆地区,与当地的民间小调结合, 衍用了当地的语言,形成了现代黄梅戏的前身——怀调,也称怀腔。

怀调受到青阳腔、徽戏等影响,又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了黄梅戏, 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

黄梅戏的曲调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既有适用于歌舞小戏的花腔,又有适用于大本戏的板腔体,还有从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曲调。

黄梅戏的伴奏发展较快,已形成了中乐为主中西结合的乐队。

黄梅戏在解放后从剧本、表演、舞美、音乐等各方面广招人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再加上它载歌载舞的形式,优美动听的唱腔,使黄梅戏在各地甚至海外广为流传,一些唱段几乎在国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更有不少戏被摄制成影视作品。黄梅戏的名剧有《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