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

评弹是苏州地区曲种评话和弹词的总称,用苏州方音演唱。它流传在吴语区,主要包括上海市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评话只说不唱,俗称“大书”;弹词有说有唱,俗称“小书”。

“档”,是评弹术语,兼指演出单位和节目,运用相当广泛。评话是单档的,即由一个人表演。双档较为少见。

弹词则可分为单档、双档、三个档,个别也有四个档的。单档,一个人表演,二三弦伴奏,自弹自唱。

双档,两个人表演,分为上手和下手。上手弹三弦,下手弹琵琶,表演以上手为主,评弹术语叫做“掌舵”。进入角色摹拟,叫做“起角色”。上手、下手也有分工,上手多用男角,评弹术语叫做“阳面”;下手多用女角, 评弹术语叫做“阴面”。

三个档,由三个人表演,除上手、下手以外,中间增加一人,评弹术语叫做“插边花”。一般由新手担任。

评弹说的多是长篇大书。传统评话书目主要有《三国》、《隋唐》、《水浒》、《英烈》、《岳传》、《包公》、《七侠五义》等。传统弹词书目主要有《三笑》、《白蛇传》、《西厢记》、《描金凤》、《珍珠塔》、《玉蜻蜓》、《大红袍》、《杨乃武》等。这类长篇大书可以连续说,如果每天说上一段,一般可以连说两三个月,长的多达七八个月。为了吸引观众,评弹特别讲究悬念,俗称“关子”。评弹术语里有所谓“关子书”和“弄堂书”。关子书,就是故事进入高潮,矛盾冲突激烈,情节紧张热闹之处。

弄堂书,就是铺垫交代,情节较为平直之处。一部大书,既不可能都是

关子书,也不应当排斥必要的弄堂书,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还有术语“卖关子”,又叫“落回”,指的是用悬念结束当天的书,相当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扣子”。

“开篇”,又叫“开词”,一般放在正式书目前面演唱,起定场作用, 相当于唐代“变文”的“押座文”为后来评书的“定场诗”。“开篇”一般由一个人演唱,也有时唱开篇和对白开篇。一些精彩的“开篇”成为传唱不衰的保留曲目,如《新木兰辞》:

卿卿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惊闻可汗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卷卷都有爹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长,自恨钗环是女郎。东市长鞭西市马,将那裙衫脱去换戎装。登山涉水长途去,代父从军意气扬。朝听溅溅黄河急,夜渡茫茫黑水长。瞽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关山万里如飞渡,铁衣染血映寒光。转战十年才奏捷,归来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愿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早早返故乡。爹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姊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欢呼舞欲狂,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家喜气上面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含笑出门寻伙伴,伙伴见她尽惊惶。同行一十有余载,不知将军(木兰)是女郎,谁说女儿不刚强。

这篇“开篇”较严格地按照原作改编,甚至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句子,但从语言看,有如下一些变化:第一,原作以五字句为主,“开篇”则以七字句为主;第二,趋于通俗化、口语化;第三,大体上是官话弹词的风貌,文字的方言色彩不明显,上口演唱,就变成了吴音弹词。

对于评弹史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还很难从曲艺的历史溯源中离析出来,加以具体化。为勾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妨从曲艺史上寻出与评弹艺术有着渊源关系的宋代的“说话”以及元代的“词话”和“陶真”。弹词艺人马如飞有段专门描述弹词的“开篇”:弹唱南词昔未闻,始于南宋小朝廷。幸而两国通和议,界隔黄河不用兵。宫闱太宫无聊赖,她本爱把稗官野史听。故此盛行江浙地,相传一直到如今,但不知谁做内廷闲供奉,却是那戴书生与穆书生。宋朝杂事书中考,凿凿有之尚可凭,惜乎传姓未传名。

这里说的“南词”就是弹词。马如飞把弹词的源头追溯到南宋,只可聊备一说。元代弹词倒是见诸文字记载。臧懋循《弹词小序》说:

若有弹词,多瞽者以小鼓、拍板说唱于九衢三市。亦有妇女以被弦索,盖变之最下者也。近得无名氏《仙游》、《梦游》二录,皆取唐人传奇,为之敷演。深不甚文,谐不甚俚,能使少儿少女无不入于耳而洞于心,自是元人伎俩。或云杨夫避难吴中时为之。闻尚有《侠游》、《冥游》,未可得。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

词,声音鼎沸。”

沈德符《野获编》说:“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蓄二瞽妓,教以弹词,博金钱。夜则侍酒。”

李玉《清忠谱》则具体地描绘了表演苏州评弹的情形:

(字字双)[丑扮老男上]阊门好汉我为头,名旧;飞鸿天顺好拳头,传授;赌场到处掼拈头,打忧;人人认得老扒头,年幼。自家姑苏城外,有名的周老男周文元便是,少年无赖,独霸一方。城中玄妙观前,有一个李海泉,

说得好《岳传》,被找请他在此间李王庙前,开设书场。每日倒有一二子钱拉下,除了他吃饭书钱,其余剩下的,尽够我买酒吃,赌场顽耍。昨日说过金兀术破延州了,他说今日要说童贯起兵,甚见热闹。此时日已过午,不免催促他来,撑起布篷,聚人开说则个。正是:要知千古兴亡事。须听当场评话来。

[下]

从戏里描述的坐地分银的小把头得意之状和评话艺人收入之丰,说明此时评话艺术已经相当兴盛。这里说的是“撂地”作艺,后来逐渐进入书场。李百泉套用《陋室铭》的格式,写了《书场铭》:

山不在高,有书则名;文不在深,有谑则灵。斯是书社,惟吾扬声。竹窗映水绿,茶灶透烟青。谈笑集群贤,往来多佳宾。可以弹三弦,论古今, 辟玩徒之知识,儆奸佞之邪心。座多周公谨,我惭柳敬亭。古人云:“姑妄听之!”

苏州评弹的形成大约在明末清初之际。周良《苏州评弹艺术初探》一书指出:“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如果作如下推断:苏州话的评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明末清初已经有苏州的说书和苏州人说书的信息, 乾隆时期已经有了苏州评弹的刻印的脚本。有了很多书目,而且有了‘响档’ 和‘名家’,这是经过相当时间的发展形成的。”

纵观评弹艺人的历史,可以说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先说弹词。清代乾隆、嘉庆以来,有所谓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三大艺术宗师,实开评弹艺术流派之先河。

陈遇乾。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嘉庆、道光以来苏州评弹的大名家之一, 弹词“陈调”的创始人。早年习学昆曲,后改弹词,用嗓与昆曲接近。陈派无传人,但用于老生、老旦的“陈调”则成为弹词的常用曲调之一。他的拿手书目有《白蛇传》、《玉晴蜓》等。

俞秀山。生卒年月不详。清嘉庆、道光以来苏州评弹的大名家之一,弹词“俞调”的创始人。其调婉转抑扬,流传甚广。当今弹词流行的“夏(荷生)调”、“徐(志云)调”、“祁(莲芳)调”都是在“俞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的拿手书目是《倭袍》。

马如飞。原名时霖,字吉卿,苏州人。生于艺人之家,幼读诗书,后向表兄桂秋学《珍珠塔》,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加工修改,使之面貌一新。他的唱腔朴实豪放,流利酣畅,与“俞(秀山)调”一起,形成弹词的两大唱腔体系。他参与组织苏州评弹艺人团体“光裕社”,编辑了《出道集》。

当代弹词名家很多,沈俭安、薛筱卿、刘鉴庭、刘天韵、夏荷生、朱雪琴、徐云志、杨振雄、蒋月泉、徐丽仙、祁莲芳、万惠秋、侯莉君均属自成艺术流派一代名家。

夏荷生。浙江嘉兴人,生于 1899 年,卒于 1946 年。曾随弹词名家钱幼卿学艺。说、唱俱佳,世称“夏调”。拿手书目有《描金凤》、《三笑》等。

徐云志。原名徐燮贤,又名韵芝,江苏苏州人。生于 1901 年,卒于 1978 年。少年时代从师夏荷生学艺,在“俞调”、“小杨(仁麟)“调”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制新声,形成清新徐缓、质朴流畅的“徐调”,世称“糯米腔”、“迷魂腔”,为丰富和发展弹词唱腔作出了重要贡献。

蒋月泉。江苏苏洲人,生于 1917 年。他在“俞调”和“周调”的基础上, 创立了旋律婉转、韵味醇厚的“蒋调”。为了表现现代生活,后又创制了苍

劲雄浑的新腔。拿手书目有《白蛇传》、《玉晴蜓》等。

杨振雄。江苏苏州人,1920 年生。9 岁从父学艺,11 岁开始说书。1954 年参加上海评弹团,与其弟杨振言拼双档,长期合作演出。他在“夏调”的基础上创立“杨调”,又擅唱“俞调”,遂有“杨派俞调”之称,又以手面、身段、扇子功见长。

苏州评话也拥有不少艺术名家,浦琳,姚士章、王效松、程鸿飞、杨莲青、潘伯英、张鸿声、曹汉昌、唐耿良,金声伯当属其中的佼佼者。

关于浦琳的生平和技艺,《杨州画舫录》说:

评弹 - 图1浦琳,字天玉,右手短而捩,称 子。少孤,乞食城中,夜宿火房。邻妇为之媒妁,偕至一处,香奁甚盛,纳 子强而婚焉。逾年,大东门钓桥南一茶炉老妇,授评弹 - 图2子以呼卢术,评弹 - 图3子挟之以往,百无一失,由是积金赁屋与妇为邻。在王故台,妇有侄以评话为生,每日皆演习于妇家。 评弹 - 图4子耳儒久, 以评话不难学,而各说部皆人熟闻。乃以己所历之境,假名皮五,撰为《清风闸》故事。养气定词,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欢咍温噱,进而毛发尽悚,遂成绝技。评弹 - 图5子体肥,多痰善睡,兼工笑语口技, 多讽刺规戒,有古俳谐之意。晚年乐善好施,金棕亭有《评弹 - 图6子传》。

李斗称赞浦琳所用词语,跟吴伟业《柳敬亭传》里称赞大说书家柳敬亭的,竟然十分相似,足见浦琳技艺之高超。《清风闸》是浦琳自编自演的长篇大书,后来又有说这部书的,名叫龚午亭,也和浦琳一样,“用是书为名, 别出己意演之”。当地曾流传俗语:“要听龚午亭,吃饭莫打停。”

唐耿良,江苏苏州人,1921 年生。幼时从唐再良学艺,13 岁起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演出。1951 年参加上海评弹团,积极从事评弹艺术革新,编演新书,成就卓著。

金声伯,江苏苏州人,1930 年生。从少年时代起,先后向杨莲青、汪如六、徐剑衡学艺,兼采众长,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他以书路清晰、语言生动、格调高雅、幽默风趣,自成风格。拿手书目有《包公》、《七侠五义》。 “弹词”渐渐地从民间进入城市,特别是一些有闲阶层的妇女,酷爱“弹

词”,不仅仅听,甚至还动手加工整理,使弹词变得“描状细物琐情,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