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公会

旧时戏曲艺人为了维护整个梨园行的一些公共利益,形成了各地名称不一的行会,许多大城市中多有设置。如过去老北京称梨园公益会,上海有伶界联合会,广州有琼花会馆等。凡组班邀角,贫苦艺人的生养死葬以及其他集体公益事项,都通过公会或由公会出面办理。会首常由有声望的艺人担任。

早在清代,北京的戏曲艺人就组成了“精忠庙”,基本上是行会组织的性质。庙首一般由清廷内务府加委,带有半官办性质。徽班名角高朗亭、程长庚等曾先后担任庙首多年。梨园界发生纠纷,一般在庙首家中解决。遇重大事件,由庙首召集各班社“言公人”开堂公断。严重时,由庙首请示内务府堂郎中处理。该组织因设在北京东大市精忠庙内而得名。辛亥革命以后, “精忠庙”作为清朝的半官办组织似乎难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1912 年,梆子演员田际云等发起成立“正乐育化会”。1914 年正式成立,推举谭鑫培任会长,田际云任副会长。会内专门设置处理有关戏曲艺人生活福利事项的部门,费用由各戏班共同负担,基本上从每张座票抽取铜元一枚。1928 年,该会撤销,改设“北京梨园公益会”,为救济贫苦同行的生活福利组织。最初, 由戏曲界人士捐助经费,后来又靠义演筹资,最后则与戏园、戏班商定每日抽头等票一张,以票值作为基金。1936 年,北平市政当局以该会未经登记, 责令筹备改组。同年 7 月,召开了“北平梨园公会”成立大会,选用杨小楼、

尚小云、于连泉、荀慧生、程砚秋、梅兰芳、余叔岩等 15 人为候补董事。 在田际云等于北京筹划发起“正乐育化会”时,上海的戏曲演员潘月樵、

夏月珊等呈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准予设立上海伶界联合会,以“改良旧曲,排演新戏,表扬革命真铨,使萎靡之社会日就进化,旁及教育慈善事业”。1912 年 3 月经孙中山批准,复文奖勉潘、夏等伶界义勇军“夺获制造局有功”。该会曾举办各项集体公益事业,经费除由在业艺人按月缴纳“五厘捐”(包银的千分之五)外,主要依靠举行义演筹款。义演每年举办三四次,每次一至数天,在沪的著名戏曲演员荟集一堂,争相上演精彩剧目。

广州的琼花会馆不仅与各地梨园公会性质相同,而且形成年代也很早, 相传明代建于广州黄沙附近,但现已无迹可寻。佛山大基尾有琼花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系当时名艺人张五所创建。在组织班社、照顾艺人生活、加强艺人团结诸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反清后,琼花会馆即被解散、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