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圣李时珍

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圣”。他于正德十三年(1518 年)出生于蕲(音 qí)州东门外的瓦硝坝(今湖北蕲春蕲州镇)。父亲李言闻是当地一个著名的医生。

李时珍自幼体弱多病,李言闻细心为他诊断治疗,才使他身体慢慢好起来。他受了父亲的影响,十分向往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喜欢阅读家中的医书,并经常跟随父亲到山间野外采药。李言闻并不想儿子继承自己的职业, 他希望儿子能顺着科举考试的阶梯,当举人,中进士,进入仕途。李时珍 14 岁就中了秀才,但是,随后接连三次参加乡试,都未能考中举人。他对当官没有兴趣,立志为医,不再去应考,不久就成了一个远近驰名的医生。一些达官贵族听到他的名声,也时常请他到府中看病。这些人家中一般都有丰富的藏书,李时珍替这些人看好了病,就向他们借书看。这样一来,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药圣李时珍 - 图1楚王朱英药圣李时珍 - 图2(音 xiān)的世子得了暴厥症,经常抽风。朱英 把李时珍请来为儿子看病。李时珍仔细观察病人的脸色,又按了按他的脉象,判断病的根源在肠胃,开了一副调理肠胃的药,很快治好了世子的病。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朝廷在全国征求人才,朱英药圣李时珍 - 图3 向明世宗朱厚熜推荐了李时珍。

李时珍到了北京,进了太医院。太医院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明世宗

朱厚熜最感兴趣的是仙丹妙药,一心追求长生不老,最宠用的是那些为他炼金丹的道士。作为一个正直的医生,李时珍十分看不惯这些乌烟瘴气的现象。起初,他耐着性子,利用在太医院供职的机会,阅读了院中收藏的珍贵医书, 并研究那些南方没有的名贵药材。后来,他越来越觉得太医院里不是搞学问的人可以长久呆下去的地方。第二年,他找了个借口,辞职回乡。

路过河南一个驿站时,李时珍看到几个车夫在锅里煮一种粉红色的花。他知道这种花叫旋花,但不知道煮它有什么用。他向车夫请教,车夫告诉他: “我们这些人,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容易得筋骨病。煮点旋花汤喝,可以止筋骨痛。”李时珍听了,心里想:民间的偏方、验方、秘方很多,我要好好将它们搜集起来,为天下人治病。

李时珍回到家乡后,经常到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游历, 采集药材标本,搜集民间药方。他给人看病常常不收诊金,只求病人向他介绍一点他们所知道的药材和药方。

有一次,李时珍听人说均州(今湖北均县)武当山有一种叫榔梅的果子, 吃了以后可以延年益寿,被称为“仙果”。他特意赶到均州,想实地采集榔梅果,考察它的疗效。当地人告诉他,当今皇上有令,榔梅果只能由皇家采。民间有人私采,是要抓起来治罪的。李时珍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仙果”。为了弄清真相,他冒着危险,趁着夜色,抄小路进了武当山。他在药农的帮助下,避开看守武当山道观的道士,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榔梅的标本。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榔梅果只有一点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不是什么“仙果”。

在进行药物研究时,李时珍有一种忘我的献身精神,又有一种科学的实证精神。为了弄清蔓陀罗的药理作用,他冒着危险,亲自服用这种药草。喝下以后,他精神恍惚,失去了痛觉,体验到蔓陀罗的麻醉效果。古书上说大豆能解毒。李时珍给小狗吃了毒物,再让小狗吃大豆,并没有救活小狗。他并没有轻易对大豆的解毒作用下结论,又继续实验,终于发现,只有加上甘草,大豆才能显示出解毒的效果来。

李时珍总结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药物学的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有 52 卷,分成 16 部,记载了 1892 种药物,收入了 11000 多

个药方。这部书写成时,李时珍已经是 70 岁的老人了。他从蕲春专程到当时出版业的中心——南京,想找一个书商将《本草纲目》刊印出来,以造福当世,流惠后人。唯利是图的书商却认为刊印这部书赚不了什么钱,对这个奔走呼号的老人采取了极为冷淡的态度。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去世,生前一直没能看到自己毕生心血的结晶印刷成书。

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本草纲目》才在南京刊行。这部书一问世, 就受到广泛的欢迎。国内一版再版,到处翻印。在国外,《本草纲目》被翻译成日、英、德、法、俄、拉丁等各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创立进化论的过程中,他曾利用过这百科全书中的丰富资料。俄国的莫斯科大学廊厅中镶嵌着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的画像,李时珍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