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肠人维持生命的绝招

“人是铁,饭是钢”。人体必须依靠一日三餐来维持生命。在形形色色的人体脏器中,消化系统的器官,担负着消化处理食物,从中摄取营养的重任。特别是其中的小肠,简直像一条“长廊”迂回曲折,长达 5~6 米,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全在这儿被吸收进身体里。那么如果消化系统失灵,尤其是肠子无法担负此任务,无法吸收食物时,人还能生存吗?回答是肯定的,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了一项崭新的技术——全静脉营养疗法,居然让没有肠子的人都能活下去,是奇迹,又是现实⋯⋯

在我国上海,时间是 1986 年正月初五,人们刚刚度过春节,还沉浸在喜庆之中,妊娠已近产期的周绮思,当晚突然腹痛如绞,大汗淋漓。谁都认为她要分娩了,但如此疼痛又不象生孩子,于是她被家人急送上海中山医院。谁知检查下来,竟是严重急腹症,必须急诊手术。

这场无影灯下的“战斗”让人辗转不安。医生打开周绮思的肚子,全都惊呆了。原来她的小肠由于发生扭转,血液循环阻断,已全部成为紫黑色坏死,无法保留了。经过大力抢救,生命是保住了。但是全部小肠都被切除掉, 生命又如何得以维持呢?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小肠至少要保留 60 厘米才能吸收到使人生存的起码营养。可是周绮思,真的成了一位“缺肠女”。

中山医院为了周绮思采用了当代先进技术:全静脉营养疗法。不是没有肠子了吗?靠吃东西是不行了,那么,将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血管输送进人体,不是照样可以维持生命吗?

“我们在消毒条件下调好营养液,每晚临睡前将输液针头插入橡皮帽, 到天明 2000 毫升输完,一天的营养全在里头啦!”中山医院麻醉科蒋豪教授对正在采访周绮思的报社记者说道。

这时,周绮思拉开毛衣领口,露出前胸的一段输液导管,导管端有一个橡皮帽封口,这儿应就是每天营养液输入的部位,是输液导管通向颈胸部的大静脉。

“那你感到嘴馋吗?”记者问道。

“手术后 2 年我就开吃戒了,不论甜咸荤素,一日三餐不误。”周绮思笑着说。

记者有些迷惑不解,小肠全切除,怎么又开吃戒? “尽管吃什么对她来说都是白搭,因为没有肠子吸收营养,而维持生命

的营养全靠静脉输入,吃东西仅仅是解解馋。”负责治疗的医生作了解释。周绮思就是依靠全静脉营养疗法生活至今,整整 6 年过去了,一切安然

无恙,而且这位 33 岁的妇女在 1992 年 5 月 4 日还通过剖腹产养下了一个体

重 2020 克的女孩子。

这的确是奇迹,世界医学史上还没有过采用全部静脉营养疗法连续 6 年以上又能生养孩子的报道。

全静脉营养疗法的问世,今天救活周绮思这样的病人,也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当代医学,凡是在谈到维持人体生命营养问题时,谁都不会忘记两位有名的医学家摩尔和罗特,是他们对静脉营养和能量代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为全静脉营养疗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摩尔和罗特的最大贡献是查明了人类生存的能量代谢规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观察、计算,以及根据前人的经验得出了非常重要的几个总结性论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确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场所,但是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逾越消化系统这个环节,照样可以使人生存。

——维持生命有一个最基本的能量单位代谢要求,如果按能量卡路里计算,休息时,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能量 25~30 卡路里;轻度工作时为 30~ 35 卡路里;中等度工作为 35~40 卡路里;重度工作需要 40 卡路里以上。而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的人还需要在上述工作量基础上酌情增加能量。

——每克蛋白质和糖都可供给 4 卡路里能量,每克脂肪可供给 9 卡路里能量。同时还要补充必要的无机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摩尔和罗特的几个论点为全静脉营养疗法指明了方向,问题就变得十分清楚。凡是由于消化系统有病变而无法吸收营养时,只要按照一个人标准的能量需要,去寻找与制造从静脉途径输入的营养物质,然后从静脉按日输给, 人就能活下来。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在手、臂或腿上打了一次静脉针,尤其是注射一些浓度较高的药液或葡萄糖溶液,不消多少功夫,这根静脉就会变硬, 甚至阻塞。所以要像平时输液那样采用上、下肢的浅表静脉,作为长期、甚至一辈子的静脉营养治疗,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看来,必须寻找良好的静脉途径,而且这类静脉途径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行:

——可以用于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可以较为直接地尽可能接近心脏。

——可以长期与连续地使用。

——使用时不妨碍本人的正常四肢活动。

1952 年法国医生奥勃尼向医学界推荐了一条极好的静脉途径,即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

人体颈部下边左右前方各有一根锁骨。相传,古代江湖大盗被捕捉后, 本领大的都会越狱而逃,可是在锁骨处穿上铁链,再也无法逃脱,由此而得

“锁骨”之名。在锁骨的下方有一根锁骨下静脉,通向上腔静脉,而上腔静脉直接通向心脏,这是一条符合上述各项条件的静脉途径。因为,这里既有可能穿刺与插管进去,而且管腔较粗,药液或高浓度营养液通过这里很快进入上腔静脉。这里血液流速极快,营养液即时被送向心脏,所以不会因浓度太高而刺激静脉造成变硬或阻塞。

奥勃尼报告了 10 年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输液经验。在此基础上,到 1960 年世界医学界正式推荐这条静脉途径,由锁骨下静脉穿刺进入静脉,然后从中间插入一根静脉输液导管直达上腔静脉,并且长期保留应用。

能不能完全依靠静脉营养方法维持一个人的生命,截止到 1961 年,谁也没有把握。

1961 年,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的杜特利克医生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探索一下。

一条健壮的猎犬被牵进实验室。施行麻醉后,杜特利克在狗的颈部作一个切口,寻找通向心脏较近的较为粗大的静脉,将一根细软又不容易压瘪的输液导管插进这根静脉,然后固定好导管,缝合好切口。然后,再也不给这条狗喂任何的东西,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由这根输液管输入,连续观察了 36 个星期,这条狗照样活得不错。

动物实验获得成功。

杜特利克开始用这个方法治疗病人。1965 年,他遇上一名先天性肠道闭锁的女婴。这个孩子从娘胎里生出来就是肠子闭塞不通,当然无法吃东西。于是这种全静脉营养疗法被用到她的身上,采取的静脉途径就是锁骨下静脉。这女婴居然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全凭这种疗法活了 22 个星期,以后由于家属不肯坚持这个治疗,终于死去。

1968 年,村特利克经过将近 10 年的实践,在充满信心、踌躇满志的情况下,向医学界报告了他的实践心得。他将摩尔、罗特的理论,又将奥勃尼的静脉穿刺经验都融汇贯通地结合起来,终于率先创用了全静脉营养疗法。当然,全静脉营养疗法,决非像平时看到的输液那般简单,它要涉及到

营养液的配制与调整,静脉液管的清洁、保养和调换,也要防止发炎、栓塞、静脉炎等并发症。但是,这种方法的发明,又多了一种拯救病人的“武器”。周绮思这样的病人获得新生,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