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

一般来说,心脏是通过内在的有节奏的电脉冲系统来输送血液的。电脉冲通过神经传遍心脏;神经与肌肉纤维相连,使其收缩。有两根主要的神经通向负责泵送血液的心室。如果其中有一根神经工作不正常、心脏跳动就显得没有规律;如果两根神经有数分钟之久工作不正常,大脑就会缺乏血液, 病人就会休克。在通常情况下,神经系统马上又会重新开始工作,但是大脑缺乏血液供应达数分钟之久常常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有时甚至会引起死亡。心脏有一套备用的脉冲系统,在紧急时接过第一套脉冲系统的工作,但是它在每分钟内产生的心跳次数只有必要的心跳次数的一半,不足以维持整个身体的活动。

最先慎重地提出在心搏停止时使用感应电脉冲的是一位英国外科医生, 他叫沃尔什。沃尔什是在 1862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这个办法的。十年以后,他的法国同事德布洛内,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用所谓的“电手”这种仪器做的一些成功的实验:医生把一个电极安在心搏停止的病人的皮肤上,把另一个电极握在右手中,与此同时,左手有节奏地轻压病人的胸膛。这样就会使心肌收缩。

在美国海军中服役的美国心脏病专家海曼,于 1932 年研制出了有临床用

途的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搏器。他把这个 7.2 千克重的仪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器”,这样,就把一个新的术语引进了医学词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的技术发展,使起搏器的体积能缩到很小很小,甚至能缩小到可以永久地安在病人的体内。1950 年以后,很快就研制成功了约十二种不同的起搏

器。

起搏器不是人工心脏,也不能代替心脏输送血液——它只能产生电脉冲。有的起搏器一直不停地产生电脉冲,有的起搏器只是在自然系统失灵后才产生电脉冲。起搏器是一种很小的的电子器件,为了便于更换,通常直接植于胸部的皮肤下。它有一个电池,还有一两只能放大从电池获得的微弱电流的晶体管。而海曼原来的大型起搏器,则是从起搏器引出一根导线,通到心脏的表面,或穿过一条静脉进入到里面,通到右心室。

由于晶体管有放大作用,起搏器的电池提供很小的一点儿电流就行了。因此,电池可以用数年才更换。最近研制成功了使用核电池的起搏器。这种电池内有一个用放射性同位素怀 238 做成的小球。小球发出的热产生电流。这种电池的寿命可长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