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液

1979 年 4 月 3 日,日本福岛医科大学医院里,手术台前的外科医生面对

垂死的病人,一筹莫展。病人是一位 61 岁的老人,因患胃溃疡吐了大量的血, 医生认为必须马上给他动手术输血。可是,这位病人的血型极为罕见,医院里根本没有这种血型的血浆,福岛中心血库也没有。

眼看病人的生命奄奄一息,时间不能再等了。一位医生提出了一个建议, 大家一合计之后,认为现在也只能这么办了。于是,1000 毫升乳白色的液体注射到老人的体内,然后进行了手术。结果,病人起死回生,得救了。

这种神奇的乳白色液体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叫人起死回生?这要从10 多年前的一只小白鼠讲起。

1966 年 7 月的一个上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医学中心的实验室里,克拉

克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项生物化学实验。 “哎唷!”突然,一位助手轻轻地叫了一声。原来一只供实验用的小鼠

从笼子逃了出来,助手一把没有逮住,那小白鼠从桌上掉了下去。这位助手没有再去找这只小白鼠,因为在实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岗位,不允许随便离开干其他事情的。

3 个小时之后,实验做完了,大家开始整理容器和实验器械。“它原来在这里!”助手叫了起来——他在搬动一只玻璃容器时,发现刚才的那只小白鼠在乳白色的液体里,显然,它从桌子上掉下来之后,正巧落到了这容器之中。“嗨,它活着!”这回助手惊叫起来了。大家围拢来一看,果然见那小白鼠还在动。受惊之后,居然还像鱼一样欢蹦乱跳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克拉克检查了那只容器,容器里装的乳白色液体是一种氟碳化合物的溶液。“这真是件怪事!”克拉克大感诧异;老鼠掉进水里都得淹死,掉在一般的液体里,也会是这样的,可掉到这种液体里 3 个多小时后,居然仍然活着,而且是活得这样的自在!

这个偶然的事件,引起了克拉克的好奇心。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分析,克拉克发现,氟碳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氧能力。当时的试验表明,用氟碳化合物制成的超细乳状液,溶解氧的能力要比水大 15 倍,而运载氧的能力竟然比血液中专管运载氧的血红蛋白还要大一倍多。

由此,克拉克想到,既然氟碳化合物有这样的本领,能否用它来代替人血呢?于是,他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并提出了研制人造血液的设想。

1970 年,克拉克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他试用氟碳化合物乳剂替换狗的

90%血液,结果这只狗一直存活下来,也未见有任何不良影响。此后他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也进一步证明,氟碳化合物乳液可携带氧气到组织细胞,同时还能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带回肺中,可以起到红血球的作用。

在人造血液研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日本医学工作者内藤良一。克拉克的发现和试验结果公布以后,轰动了整个医学界。当时正在欧洲访问的日本红十字公司经理内藤良一知道后,提前结束访问赶回日本,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带人到美国专程拜访了克拉克,回国后,内藤组织了 150 名专家进行突击研究。

氟碳化合物有上千种,克拉克所用的那种,乳液中悬浮的颗粒较大,不易从人体中排除,易引起慢性中毒。内藤的目标是要找到能够和血液混和, 又对人体无害的氟碳化合物,这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实验。在经过 11 年的努力

之后,内藤终于在 1978 年末研制成功了对人体无害的氟碳人造血液。

继日本之后,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附属医院于 1979 年 11 月,也在临床

治疗时成功地使用了人造血。当时有一位 67 岁的老人在手术后严重贫血。死亡已经开始步步逼近。可是,这是位“上帝见证会”的教徒,他严格地遵守教规,拒绝输入人血。医生只能给他输人造血了,在输入了 3000 毫升的人造血之后,这位老年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1980 年,我国也研制成功了人造血。这一年的 6 月 9 日,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第一次将这种人造血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成功。此后,它在我国许多医院中应用过数百次,未发生过任何意外。

人造的乳白色血液,与人血相比,有着许多奇妙的功能。首先,它的溶氧量比人血高 2 倍,这对危急病人的供氧特别有利;第二,它没有血型之分, 无论任何人均可输注,十分安全和方便;第三,它的化学性质稳定,无需低

温贮藏,而且保存时间可长达数年。

不过,现在的人造血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血。因为目前的人造血只有输送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不能执行输送营养物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以及免疫和凝血结痂等多种功能;在人体中的寿命还不够长。目前,人造血只是被用来急救。

已有人预言,在本世纪内,人类将有可能研制出具有人血全部功能的人造血。到那时,血库不再需要依靠善意的献血来充实了。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前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