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田猎时训练军队

相传在元代蒙古最强盛时期,每逢大汗成吉思汗要进行大猎时,他就传下诏旨,命令驻扎在他大本营附近的军队做好行猎准备。按照指令从每10人中选派几个骑兵,提前把武器及其他适用于田猎的器用分发下去。

而成吉思汗下令,田猎军队的右翼、左翼和中路必须按照固定排好队形,由千夫长、万夫长们率领。

后勤部队携带后妃、嫔妾,以及粮食、饮料等,陪同军队一起出发。

成吉思汗的一次田猎,通常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形成一个巨大的猎圈,他的军队缓慢地、逐步地驱赶着前面的野兽,小心翼翼,唯恐有一头野兽逃出圈子。

在这一两个月中,他们日夜驱赶着野兽,好像在赶一群羊一样。随后,田猎部队捎信儿给大汗,向成吉思汗报告猎物的情况,比如捕获的猎物多少,或者将猎物赶到了何处等。

最后,成吉思汗的猎圈收缩到一定范围时,他的田猎军队就会把绳索连接起来,还在上面用毛毡覆盖住,军队围着圈子停了下来,肩并肩站立在那里。

当猎圈已经再收缩到野兽不能跑动的时候,成吉思汗便带领几骑首先驰入猎圈去打猎。

当他打猎累了后,他就在高地上下马,观看诸王同样进入猎圈打猎。等贵族们打猎完后,再按照顺序,最后进入的是那些将官和普通士兵。

就这样几天以后,除了几头伤残后游荡的野兽外,再没有别的猎物了。这时,几个老头和白髯翁卑恭地走近成吉思汗,为他的幸福祈祷,还替劫后余生的野兽们乞命,请求让他们到有水草的地方去。

这时,成吉思汗的田猎活动才堪堪完毕,他们把猎获物集中在一起,清点捕获的猛兽数量。

这便是田猎中的围猎,是我国蒙古族老少娴熟的一项活动。元代的蒙古大汗、王公贵族们都喜欢围猎,他们围猎时经常上上下下一齐出动,正是全民性的活动。

元代的围猎可分为虎围、狼围、鹿围和鸡兔围等,而实际上是一场蒙古马竞技表演和准军事的演习,凡参加围猎者均要骑一匹精良的蒙古马,骑兵很是威风,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其实,狩猎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蒙古族狩猎经济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漫长的原始社会。

在蒙古族的发祥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山林地带,他们的祖先在密林中度过了漫长的狩猎生涯。据史书《蒙古秘史》记载,在成吉思汗成长时期,他们全家人曾经迁往流经不尔罕山前的桑沽儿小河附近住下,而生活就是靠捕杀土拨鼠、野鼠等来维持生计。

其实,蒙古人狩猎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狩猎所得来代替家畜的消耗。此外,狩猎还有3个附属的功能:一是军事训练;二是以所获的珍贵皮毛换取所需要的物资;三是人们的日常娱乐。

元代狩猎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大规模的围猎;二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猎。前者是由大汗君长或部族长们领导执行的,后者是个人的行动。

根据狩猎对象划分,狩猎还可以分为虎猎、狐狸猎、黄羊猎、兔猎、野猪猎、狼猎等。

一般,元代的狩猎对象可分为两种,一是禽类;二是兽类。禽类是以鸟为对象的,它的娱乐成分较多,多半是用鹰来捉捕猎物。

大汉君长们所用的是敏捷的海东青,他们以弓箭射鸟,更要把鸟和箭的距离与速度计算恰当,才样才可能射中,不然他们弯弓射雕,又有什么奇特的呢?

当然,狩猎除了具有军事性的围猎以外,适用猎犬也是可汗们行猎的方式之一。元代蒙古人的打猎活动,大体上从秋末冬初开始一直坚持至第二年的初春。当然,其他季节也有打猎的活动,但毕竟不是最主要的。

之所以在秋末冬初开始打猎,是因为“九月狐狸十月狼”。在九、十这两个月间,猎取的猎物皮毛质量高,绒毛适当,毛皮成色好。特别是就狐狸来说尤其如此。

因为狐狸毛皮极为珍贵,错过了此期间猎取的狐狸皮就会成了老羊皮,也就不适于再做裘皮了,而那时候它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也都不高了。所以即使在初春季节,元代蒙古人也不大愿意猎取狐狸。

元代的打猎除了射击之外,无论驯犬、调鹰,利用动物心理等,都需要人们有纯熟的技巧,这也是草原艺术之一。例如猎黄羊只能一头一头地去瞄准,否则便一无所获。

对于每一种猎法,都有特别的技巧。打中猎物不伤害猎物的皮毛,这才算是一个优良的射手。元代人们一般用弓矢长枪去狩猎,也有一个短而有力的铁锤是专为猎狐兔而准备的,此外,还有陷阱、夹套等,也都时常使用。

蒙古人在没有战争的时候,一般就要去田猎,从而使达到训练军队的目的。

不仅元代的田猎并不仅仅在于围猎本身,还在于训练战士们熟于射术和能耐艰苦的能力。所以狩猎不仅是在获取猎物,在娱乐方面和军事训练放么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元代蒙古人有驱使猎狗捕猎的方式,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的猎狗。

他们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也就是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的小狗,这些小狗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也非常的快,只有这种小狗才有可能被作为猎狗。

蒙古人第一次出外调驯猎狗时,他们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的热血,使猎狗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

如果是专门猎取狐狸和狼的猎犬,那么就不能用它来猎取兔子,这事为了培养猎犬专一的精神,否则猎犬在追逐狐狸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兔子,猎犬就会失去主要目标。

元代田猎方式,通常是成群结队的蒙古猎人围捕所猎取的各种野兽,这些野兽是蒙古人重要的肉食来源。而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雄才大略,便有一部分来自他的狩猎经验。

蒙古草原也栖息着多种鹿类,如瞪羚、赛加羚、麝香鹿等,此外,还有成群的剑羚和野驴,这些动物的肉都是可以吃的,但是,他们行动敏捷,生性警觉,是极难猎捕的。

蒙古猎人如果单枪匹马,就只能放慢脚步,悄声跟进,或者是伏在灌木丛旁水池中,伺机而动。不过,最有效的狩猎方式是围猎。

成吉思汗极其重视狩猎,他曾经说:

行猎是军队将领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蒙古军团应尽的义务,他们应当学习猎人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怎样摆开阵势,怎样视人数多寡进行围猎。这不单是为猎取野兽,更主要的是使军队在围猎中熟悉弓马,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学到战争技巧和艺术。

成吉思汗把这种围猎方式,扩大成缜密的军事训练,每个成年男子都必须纳入团队行动中,发挥他的功能。也难怪蒙古将领在战场上,除了勇气过人、坚忍卓绝之外,行军布阵的本事更是不容小觑。

在集体围猎的过程中,那些千夫长、万夫长们可以体会出整合的精义,他们知道如何激发出将士的战斗力。所以,猎场与战场上的经验得到了相互的印证,也难怪他们用兵如此出神入化了。

[旁注]

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春天他建立了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他庙号为太祖。

大汗 我国古代北方部落的首领。“大”是至高无上和伟大的意思。“汗”是首领音译而来的。本意是王、皇帝和帝王等,也是古代蒙古族部落的首领,清代早期女真人努尔哈赤也曾经称过“大汗”。

蒙古马 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他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没有失去雄悍的马性,它们头大颈短,体魄强健,胸宽鬃长,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雪,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古代一种良好的军马。

《蒙古秘史》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及蒙古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就秘而不传。至明清两代,虽然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了民间。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史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海东青 又名“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10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是满洲族系的最高图腾。代表着勇敢、智慧、坚忍、正直、强大、开拓、进取、永远向上和永不放弃的满洲精神。世俗化的海东青是隼科矛隼东北亚种的汉语俗称,是一种有名的猎鹰。

裘皮 由带毛鞣制而成的动物毛皮,用作服饰材料。常见有狐皮、貂皮、羊皮和狼皮等。裘皮服饰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商代甲骨文中已经有表现裘皮的象形字,古代裘皮雍容华贵,是上流社会才能享受的精美服饰。

射术 原为西周社会的礼仪之一,最先是狩猎的工具,后演变为健身和娱乐项目。春秋时战事纷繁,弓射成为训练士兵素质的军事体育项目。秦汉时期,历代都视步射、骑射为重要的军事体育训练项目。射艺是我国传统六艺之一。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元代的创建者。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蒙古尊号“薛禅汗”。他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万夫长 元代蒙古军队的官阶,前线军团指挥官。万夫长权力很大,在边境地区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直接发动一场战争。一般一个军团,只有一个万夫长,是蒙古军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蒙古人的猎狗也叫“细狗”,是专门训练出来捕猎狐狸的好手。它只要随着一点模糊不清的狐踪,就能准确无误地跟下去,在草丛中把狐狸惊起,追上去捉住。如果狐狸钻进洞里,它也能随着爬进去,咬着狐狸尾巴将其拖出来。

好的细狗一天能猎获10来只狐狸,最次的也能抓到两三只,而且这种猎狗还十分善解人意,它们知道狐狸皮毛很值钱,便专挑脖子等无关紧要的地方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