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投壶道教化过程

在西晋永熙年间,皇都洛阳宫廷中很流行投壶游戏。当时有一个投壶高手名叫冯佯,他在当时无与匹敌,全国上下都没有人能在投壶游戏中胜过他。所以晋惠帝司马衷对他非常宠幸,将他留在宫廷中任官,作为自己的门客,每日只是让他陪自己玩投壶游戏。

冯佯比所有的投壶者都要厉害,他技高一筹,甚至可以百投百返,竟然没有一次落空。

晋惠帝对冯佯的这种儒雅和技艺极为赞赏。每次宫廷宴会,晋惠帝便命冯佯代替他投壶。而冯佯果然不负圣望,他每次都会胜利,晋惠帝便厚赐他金帛。

据说冯佯从小就特别喜欢投壶,因为晋代以前的投壶需要射进去,并不要求箭矢返回来,所以人们在壶中装了很多小豆,用这个办法使箭矢不会跃出。

然而,冯佯却想出了一个新的主意,他把原来的木矢改为了竹矢,而且他还倒掉了壶内的小豆,这样就可以在投壶的时候,让矢重新回到自己手中。也就是说,利用箭矢的反射能力,让箭矢投中壶之后,再借力反弹回来。

冯佯利用这种技巧,他可以用一支箭矢投很多次,甚至可以达到上百次之多。

晋惠帝最喜欢看他投壶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冯佯每次为晋惠帝投壶,总能让晋惠帝开心。因此,他也总能得到晋惠帝赏赐给他的金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废除了射礼,从而投壶也就变成了一种宴宾的娱乐。晋惠帝最喜欢投壶,由此也爱屋及乌,所以他同样也喜欢善投壶之人。

在魏晋时期,人们投壶技艺明显都提高了,投壶的技法和花样不断翻新。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投壶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投壶游戏已经有了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南北朝齐梁时期是一个娱乐大行其道的时期,由于社会上层的身体力行和乐此不疲,投壶风气一时大为盛行。

六朝时代,以前的投壶游戏活动被发扬光大,花样不断翻新,创意和水平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也使得社会的休闲生活空前丰富多样,色彩斑斓。

齐梁时期的投壶活动,由于前代的积累和传承,已经非常丰富了。齐梁的投壶游戏十分普及,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法。

很多投壶高手都能一箭连投40余次,甚至有人还能在壶外设置障碍,隔障投壶,据说从来就没有失过手,可见他们的手段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南北朝时期的大才子柳恽,他的投壶技艺也非常高超。柳恽曾经一箭连投不绝,在当时被称为“神投”。而其他的投壶高手,还有东晋的名士王胡之,他投壶的时候,熟练到根本不用睁眼,可以闭眼投壶。

这些高手的出现,说明了当时投壶的多种技法,真是花样翻新,出神入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不仅儒雅,还很有技巧,因而极有趣味性。那时的人们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也使投壶器物和规则有了很大的发展。晋代的投壶在东汉壶型的两尺高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进。

晋代投壶为了增加花样,还在壶口两旁增添了两耳,耳口比瓶口略小,于是投壶就有了“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技法。

在这一时期,宫廷和民间的投壶高手辈出,晋代著名文学家孙盛在他所著的《晋阳秋》中说,晋代的投壶高手技术非常好,他们甚至闭着眼也能进行投壶。

这时的投壶用的壶才是贯耳瓶。贯耳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晋代的投壶技法,晋代以前根本没有“贯耳”的投壶技法,所以之前用来投的壶也不能称之为“贯耳瓶”,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管耳瓶”,这两种耳的作用却是完全不同的。

在三国时代的魏国,投壶活动继续向前发展。至晋代,投壶活动更为流行,而且成为清谈玄学士人必会、贵族争相推崇的活动。由于投壶活动经常举行,以至于擅长投壶的高手越来越多了。

在晋代,有的人竟然可以隔着屏风投壶。史籍《晋书》中说,石崇有个歌妓非常善长投壶,她可以隔着屏风就能投壶,甚至闭着眼睛也能将箭矢投入壶中。

在其他古籍中,也有关于投壶的记载。特别是史书《南史》中的记载,当时齐竟陵王因为投壶,甚至连上朝都迟到了。

上朝迟到在封建社会可是了不得的大事。齐武帝当时非常生气,可是他听说竟陵王是因为玩投壶游戏而来晚的时候。齐武帝不但没怪罪,反而赐给他20匹绢。可见在南北朝,投壶之风是多么的盛行。

在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颜之推写了一本《颜氏家训》,它是以修身齐家而闻名的著作,但是在其中也有关于投壶的详细记载,还对投壶新的发展进行了细致地描述。

众多史籍表明,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宴饮成风,这一社会风气在投壶活动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成为继两汉后投壶的又一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投壶成为普世追求、民众热慕的活动,这也为投壶融入道家文化奠定了群众基础。

然而,投壶活动在从两汉到魏晋发展的最大转变是,投壶受到了道教影响,并在晋末基本完成道教化,从此,投壶成为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实在之前的东汉晚期,随着道教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投壶活动已经进入道教文化的视野。

当然,投壶在诗文歌赋中也有不少体现。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中的王璨就在他所著的《棋赋》中,提到了投壶游戏。晋代文学家李尤也有《壶筹铭》,其中也详细写到了投壶游戏。这些文学作品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求道、崇尚自然的玄学思潮对投壶的影响。

这也标志着投壶活动广泛进入玄学名流的视界,从此,投壶就带有谈玄、学道乃至求仙的思想倾向。这正是道家思想深刻影响投壶的结果,也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空前发展的显著例证,说明了投壶具有强大的包容力。

还有,在确切的史料中表明,在此时投壶活动的确已经成为学道求仙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

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在《神仙传》还说:“玉女投壶,天为之笑”。这句话的意思是,玉女在玩投壶的时候非常高兴,她一投进,连上天也禁不住笑了。

在这些文献中,投壶不再仅是普通百姓的游乐活动,也成为仙人经常进行的活动,成为仙界生活状态的一种象征。这恰好勾勒出了投壶活动进入仙界视野,以及投壶者身份仙化的程度,同时,这个过程也越来越清晰了。

不仅在中原地区投壶活动道教化普遍存在,远在西北地区的敦煌也有类似的记载。敦煌莫高窟出土文献的写本里就有投壶问道求仙的诗歌。

古代佚名所写的《涉道诗》中有一首诗叫《卫叔卿不宾汉武帝》。这首诗就是借仙家史迹把投壶作为题材,用来对汉武帝进行劝诫的诗歌。

这首诗写道:

銮殿仙卿顿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

便回太华三峰路,不喜咸阳万乘春。

涉险漫劳中禁使,投壶多是上清代人。

犹教度世依方术,莫恋浮华误尔身。

由此可见,在晋代道教推崇的清谈理想中,投壶游戏乃是众神的游戏,它象征着飞升仙居的生活。所以在两汉魏晋时期,投壶游戏被融入丧葬习俗,也包含有死者弃世仙游,去品享投壶仙境的仙家旨趣。

前两句诗句里面提到了卫叔卿的典故,据说他是位仙人,在史书中有传可考。晋代文学家葛洪在《神仙传》中专门对他有过记述。

诗中还说到了上清代人,也是古代的仙人。其实,上清是天上的一个区域,八皇老君和九天之仙,他们都住在上清宫里,其中最有名的神仙是太上老君。

因此,这诗无论是语言方面的遣词造句,还是内容方面的主题素材,都是一篇质量很好的道教诗歌作品。由此可见,投壶活动在魏晋时期完全被纳入了道教视野,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

总之,投壶原本是一种风雅礼仪,它属于贵族阶层的高雅文化,但它真正广泛流播、普及到民间其实也是在魏晋时期。

但是投壶发展到顶峰阶段,并在思想层次上发生新的飞跃,这就不能不归功于崇尚老庄和玄学大兴的魏晋时期,也不能不归功于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和持续创新性。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中,投壶游戏获得了一种新的宗教文化内涵。其实,投壶的社会风气在南朝和北朝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据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杂艺》中记载,当时北朝的投壶也是花样繁复,单是当时投壶的名字,就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等众多别名。

只要看当时投壶的名字,就能知道当时投壶有多少创新发展,这已经与周代甚至秦汉时期的投壶大不一样了。当时的投壶游戏不仅是男人们宴席上的专利游戏,就连女人们也加入到了这项活动中来。

南朝梁代,有首乐府民歌《华山畿》,内容是这样的: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民歌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她在回想与情郎的欢洽情景,久久不能入眠。于是她就在夜间投壶,用来排遣思念之情。可见在当时,投壶已经深入闺闱之中,而且日益大众化和娱乐化了。

后来洛阳出土的晋代画像砖《投壶图》中,清晰地描绘出当时的投壶情景。画像中部一个用来投矢的壶,一个酒樽,壶内有两支箭矢,酒樽内有一个勺。

在鼓乐声中,宾主两人正举矢投壶。投入壶中的人为胜利者,投不中的人是输家,胜利者要对输者要进行罚酒,由旁边的司射来进行裁判。

图中有个彪形大汉好像一直是输家,他饮酒有些过量,醉醺醺地瘫地坐着,面部表情非常难看,正被人搀扶离席。中间的两个人跪坐两旁,一手怀抱数支矢,一手执一支矢,他们以壶口为目标,全神贯注,正用箭矢在玩投壶。

所以,在晋代以投壶输赢来赌酒已经非常流行了,这时期的投壶已经真正成为没有礼节约束的“酒令”了。人们利用投壶游戏尽情地玩,尽情地喝酒。因此,晋代的酒席娱乐,一定是雅歌投壶,这是晋代人们饮酒时的习惯。雅歌与投壶合而为一,是当时一种高雅的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投壶所迷恋,更加挖掘投壶消遣娱人的功能,这也是这一时期对投壶活动的重要贡献。

由于投壶盛行,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专门的著述。先是三国时的邯郸淳,他写了篇《投壶赋》,后来晋人傅玄、李尤也写有《投壶赋序》、《壶筹铭》等,此外还有很多,只可惜后来都遗失了。

南朝时期以社会上层为倡导,在相对偏安的环境下,人们在闲暇中通过投壶游戏娱乐性情,他们追求投壶游戏的娱乐性,这也将投壶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至南北朝时期,投壶游戏进一步得到普及与发展,开始由官府走向民间,甚至还包括了住在深宅大院的妇女。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土过有关晋代至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贯耳瓶,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瓷器生产技术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而那时投壶所用的贯耳瓶一般都是铜质的,瓷质的数量还非常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宫深深,寂寞浓浓,宫廷里里既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也有其不堪承受的礼仪之重。在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下至宫女,上至嫔妃和皇帝都轻易不能离开皇宫半步。

在如此多的时间,都耗在一个皇宫之内,任谁也会厌倦。于是,宫廷游戏就成了他们闲暇之时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我国古代的皇宫,最流行的游戏不下数十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便是投壶。

由于投壶不需耗费太多的体能,因此受到了宫廷中高贵者的欢迎,所以在上层贵族间颇为流行。

我国的宫廷宴饮中也很盛行投壶,即便不是宴饮聚会,闲暇无事的宫女嫔妃们也会以投壶自娱,消磨光阴。宫中的壶和箭都很精美,制作工艺细致绝伦。

皇帝有时也会禁不住韶光美景的诱惑,也会在殿中、室外和厅堂玩投壶游戏。皇帝通过小试身手,以投壶游戏寻点开心。当然,更多的时候,至尊至贵的皇帝和皇后,他们是坐在龙凤宝椅上,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着伶官、侍从和窈窕宫女们投壶的。

投壶在晋代时是一种儒雅的活动,通经博学的儒士们都很喜欢它。

投壶随着在宫中盛行,渐渐也被达官、显贵和儒雅博学的士大夫所接受,甚至于武臣宿将也迷上了投壶。

据说在三国时期,大王公袁绍经常和侍从投壶。甚至在打仗时,他依旧谈笑风生,继续与人进行投壶游戏。袁绍的这种临危不乱和处变不惊的大气,赢得了部下的崇敬。

古籍中记载了晋代雅士的燕饮投壶,其中这样说:

即便是在外出征的将军,他也非常了解儒术,也一定会玩投壶游戏。将军们在喝酒娱乐的时候,一定要雅歌投壶。哪怕是在军队之中,在前线打仗,也不能忘记这样的活动,因为这表示了对王室的尊敬。

据后来唐代古籍《艺文类聚·巧艺部》中的记载,三国时著名文学家邯郸淳对投壶就极有研究,他写了一篇1000多字的《投壶赋》,还拿这篇赋上奏给魏文帝。魏文帝同样爱好文学也喜欢娱乐,他觉得《投壶赋》写得很有功力,就赏赐给邯郸淳1000匹布帛。

这也表明当时的国君对于投壶游戏的重视程度,但在这篇赋文里所记述的魏时投的壶风俗已经与《礼记》所载情况很不相同了。邯郸淳的《投壶赋》,现存的只有389个字,其中这样说:

敬不可久,礼成于饫。

乃设大射,否则投壶。

赋中写名匠所铸的壶很华美,以金银作为装饰,壶高6尺,圆肚长颈。而关于投壶规定的距离,《投壶赋》中说:“壶距宴席7尺”。但是《礼记》中说是二矢半,东汉著名文学家郑玄在注释中说:“壶离座二矢半,就是间距7尺的意思”。这也说明了魏晋时期与先秦时期的投壶距离是一样的。

关于投壶时箭矢的数量,《投壶赋》中说:“矢惟二四”。也就是说箭矢有8支。后来清代文学家王文锦在《礼记译解》中解释说,“矢惟二四,即每人四矢”。数量也是一样的,因为有两个人在投壶,最后还是8支箭矢。

至于箭矢的形状,在《投壶赋》里,箭矢是前粗后细的,也没有羽毛。《礼记》中并未直接明言,不过箭矢是用木头做的,不用去皮,也没有羽毛,和射箭时用的矢是不一样的。因此,投壶的箭矢可以用来代替射箭的,所以它的名字也叫“矢”。

邯郸淳的赋文所记投壶虽不如《礼记》那么具体,但过程大致是一样的。另外,邯郸淳在赋中还讲到了投壶的功用,说它既可以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还能够起到宣传国家政治礼仪的目的。

[旁注]

永熙 290年4月至同年12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一个年号,共计9个月。晋惠帝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儿子,西晋的第二代皇帝。

晋惠帝(259年~307年),西晋的第二代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在共计17年。司马衷于267年被立为皇太子,在290年即位。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屡屡被人辗转挟持,形同傀儡,死于307年。

齐梁 420年,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废恭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从此,我国的南方进入南朝时期,南朝先后有宋、齐、梁、陈4个朝代更替,每个朝代都很短暂,各存在了几十年,后人便用齐梁来表示南朝这一历史时期。

柳恽(465年~517年)。南朝时期梁著名诗人、音乐家和棋手。502年,萧衍建立了梁朝,那时他为侍中,与同时期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制订新律。后来他在朝中,先后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等。他为政清静,颇得民心。

孙盛(302年~374年)。东晋时期著名史学家,出身仕宦家庭,从小便受着良好的文化教育。成年之后,曾任多种官职,最高做过长沙太守。他反对迷信,反对鬼神的唯心论观点,他还深刻地指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迷信鬼神的保佑,不信民众之力,是一种败亡的征兆。

颜之推(531年~595年)。是古代著名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曾经著有《颜氏家训》,这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王粲(177年~217年)。东汉末年的大才子,也是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后来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他归降于曹操。曹操令王粲为丞相,赐爵关内侯,他的著作有《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葛洪(284年~364年)。东晋时期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来在罗浮山隐居炼丹。他的著作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卫叔卿 传说中的仙人,汉武帝闲居殿上时,他曾经乘云车驾白鹿来见汉武帝,身穿羽衣,头戴星冠,颜色如童子,自称本是中山人,后来就不见了。汉武帝命他儿子往华山寻访他,见他在白玉床上与许多人下棋。

玄学《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当时主要的文化思潮。玄学是古代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是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士大夫阶层重新寻找的精神家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此书,用以告诫子孙。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酒令 是我国古代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是我国人在饮酒时一种特有的助兴方式,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演变方式。属于我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

傅玄(217年~278年),西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出身于官宦家庭,他最有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水旱灾的情况,表达了他重农爱民的政治主张及反对“天命”的唯物观点。精心政务,忠于职守,几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还指出弊端。

袁绍(154年~202年)。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朝廷三公之列,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他初为司隶校尉,后来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文艺类书,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欧阳询主编。624年编成。它与《北堂书钞》、《初学记》和《白氏六帖》合称“唐代四大类书”。它大量保存了自汉代至隋代的辞章名篇。

赋 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它一般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当然,它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阅读链接]

魏晋时的玄学大师王弼生性豪迈,放荡不羁,而他也尤其善于投壶,他也记述了当时的投壶时尚,推动了投壶的发展。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一代玄学大师王弼确实喜欢投壶游戏。何劭在为王弼写的传中这样说:“王弼喜欢研究有关周易的理论,他最喜欢喝酒玩乐,尤其擅长投壶游戏”。

这表明了投壶在晋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因为在玄学的晋代,能够与《周易》放在一起让玄学大师喜欢的活动,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