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帝王对田猎的偏爱

相传在唐代初期,唐太宗李世民自小酷好田猎,甚至他登基称帝后对田猎仍然是兴趣不减。他每隔几天,便兴师动众,率领数万将士一起去出城围猎。

不少大臣委言相劝,唐太宗却认为田猎是在练习骑射和检验军队,对国家有利,因此不听劝谏。

有一天,太宗又准备去打猎,正要上马时,猛然间,他的主簿孙伏伽跑了过来,他一把抓住太宗的马缰,他强行制止了唐太宗出城。

孙伏伽异常严肃地说:“天子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出行的时候仪卫扈从很多,这些并不是为了讲排场,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朝廷的尊严。”

“而走马射猎、放鹰驱犬,那是年少纨绔子弟取乐的事。陛下以前做秦王时,偶尔打打猎,也无关大局。但如今您贵为天子,怎么能时常劳师动众出去打猎呢?‘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陛下不要忘记老子这一警言。殿下太热衷于打猎,既不利于国家,又不是值得后世效法的好榜样,臣以为陛下不当如此!”

但是,唐太宗并不听孙伏伽的劝阻,他一边迫不及待地翻身上马,一边向孙伏伽解释说:“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也不能放松武备。朕外出围猎,练武强身,又有什么不好呢?而且朕从不惊动百姓,又有哪点不恰当呢?你还是不要再多说话!”

可是,孙伏伽却抓住马缰不放,还厉声说道:“今日陛下不听微臣劝阻,定要出宫,就让马从我身上踏过去就行了。我纵然被踏死,也不会放掉缰绳,否则,陛下休想出宫!”

唐太宗一再命孙伏伽松手,左右侍从也来劝孙伏伽,孙伏伽一概不理,死死抓住马缰不放,还对唐太宗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愿看到陛下做天子不应当做的事情。”

唐太宗见孙伏伽这样固执,他怒火中烧,大声喝道:“朕贵为天子,万乘之主,难道连这点自由还没有了吗?怎么还须看你的脸色行事!”于是,主宗立即命武士将孙伏伽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几个武士应声而至,他们抓着孙伏伽的衣领,扭着他的双手就往外拖。孙伏伽面临杀身之祸仍然毫无惧色,他大声说道:“我宁肯直言进谏而死,与被夏桀杀害的关龙逄同游地下,也胜过苟活看陛下犯过不改。”

唐太宗见孙伏伽如此倔强,也被他大无畏的精神和一片忠心所感动。他便从马上下来,笑着对孙伏伽说:“朕不过试一试你的胆量罢了,你能冒死直谏,我还能去打猎吗?”

唐太宗马上命令武士们放开孙伏伽,并解散围猎大军。同时他为了表彰孙伏伽,把他提拔为五品谏议大夫。后来,唐太宗约束了自己经常大规模田猎的行为,在孙伏伽、魏征等忠臣的帮助下,开始专心治理国家,很快就将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了,开创伟大的“贞观之治”。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唐代,狩猎逐渐地具有了娱乐、军事、体育的多重性质,也成为习武练兵、强身健体、振奋精神、谋取收获的一项集体性的综合运动。《周礼》中记载的君王四季田猎礼仪,也被唐王朝沿袭了下来。

唐代的皇帝,个个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们喜爱狩猎,擅长骑射,甚至还把狩猎放在与国家祭祀同等重要的地位。

据史书《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代帝王的田猎活动气势庞大,从事先的准备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从获取的猎物到结束后的分配、赏赐等,都有一套复杂的礼仪,宛若一场谋划周密的重大军事战役。

唐代田猎不仅注重个人的身体素质、武艺技能,还特别讲究集体的配合、整体水平的发挥。而田猎的地点,一般都选择比较空旷、地势比较复杂的长安附近。

但是,有的时候也选择在较远的其他地区,如咸阳的周氏陂、泾阳的华池、同州的沙苑、岐州的凤泉汤等,都是唐代狩猎的主要地方。一般在田猎时间上,短的有一天的,长则5天以上。

比之大型田猎,唐代帝王平时的小型狩猎规模就比较小了,一般仅有大臣从驾、武士护卫等,人员比较精干,时间地点上灵活随意,而狩猎更注重的是皇帝个人的体能、胆略、骑射技能和心理素质。

唐代田猎地点一般在皇家宫苑和长安城周围的野外山林,如三苑就是都城北边的东内苑、西内苑、禁苑、长安城周围的昆明池、咸宜宫、骊山、上宜川、高陵、渭川等。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观猎》一诗,描写的就是在渭川狩猎的场景,诗写道: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其实,唐代狩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火攻、围猎、网捕、索套、骑马箭射等,有时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的,一般用火攻法时,先纵火焚烧草木,使野兽难以逃脱,最后再捕获这些野兽。

而在唐代时,女子也乐于在射箭场习射竞技,她们也经常伴随帝王出游田猎。宫中女子流行射鸭比赛,而随同皇帝和杨贵妃出游时的女官们,他们都配弓带箭,而且射术非凡,抬手举弓,便可以射中天上的飞鸟,而且经常是一箭双雕的。

唐代的开国皇帝是通过武力夺取天下的,他们在各种斗争的磨砺中,使朝廷的核心人物个个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们都喜爱狩猎,是唐代社会的主流时尚。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还把狩猎放在与国家统一、国泰民安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提出了他独特的主张。他说:“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六合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

唐代巢王李元吉更是痴迷田猎,他曾经说过:“我宁可三日不食,也不可一日不猎。”

后来考古证实,唐代帝王对田猎的热衷,在陕西发掘出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墓中,人们发现墓道壁画中有一幅《狩猎出行图》。整个画面有四五十名骑手,他们旗帜招展,骏马奔腾,显示了唐代皇族狩猎场面的热烈壮观。

唐代帝王们奔驰在山林之间,听着战马嘶鸣,拿着手中的刀剑奔走呐喊。此时,连最凶猛的禽兽见了,也为之心惊胆寒。

唐代帝王们经过一番追逐鏖战,猎获的猎物把后车装得满满的。直至天黑,他们还在山林深处举行盛大的庆宴,篝火烧烤的野味喷香,大碗的美酒斟满,所以他们田猎的欢乐是难以形容的。

[旁注]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他从627年即位称帝开始到649年,一共在位23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消除了西域各族对中原的威胁,同时又启用贤能人士,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改革,使大唐帝国空前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孙伏伽 唐太宗时著名的大臣,隋朝末年,他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他成为京都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他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他的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宠辱不惊,他在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后拜为御史。

关龙逄 夏代末年大臣,他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常常直言进谏,劝说皇帝夏桀收敛自己的行为,体恤百姓的苦难。时间一长,逐渐引起了好大喜功的桀的厌恶和反感,最终被夏桀所害,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贤臣,他的一片忠贞节烈照耀了万古千秋。

谏议大夫 古代官名。最早由秦代设置的官职,专掌议论国家朝政大事,有数十人之多。魏晋时期,谏议大夫多由郡守级以上官员迁转而来,是一种散官,有时也作为任官时的过渡,有时是安排闲散、无用之官,品阶是正四品。唐代也有这个官职,却属于正五品。

长安 西安的古称,从西周时期至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在长安,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同时,它也是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列“四大古都之首”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王维(70年~161年)。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他还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他的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杨贵妃 杨玉环,字太真。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天宝四载,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为唐代第一美女,属于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李元吉(603年~626年),唐高祖李渊第四子,窦皇后所生。唐高祖太原起兵时,他留守太原。唐代建立后,他被封为齐王。624年,李元吉随李世民屯驻边境防御突厥,后来任并州兵马大都督。

[阅读链接]

唐代帝王的狩猎活动,有正规的规模庞大的田猎,也有随意灵活、不拘形式的小型打猎。尤其是在仲冬季节举行的田猎活动,被统治者作为了国家的一项重要活动,还被纳入五礼之一的军礼之中。

唐代帝王以狩猎为乐,在唐代皇族之中最为盛行。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之后,他每年都要举行一两次大的田猎。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在禾苗盛长的夏季出猎,府司马大臣卧在他的马前进谏道:“今农在田,陛下何得非时以损下人!”

李世民还在狩猎中亲手刺死一只野猪,称之为“天策上将击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