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礼人的反应。

一件适当的礼品会准确表达您的愿望与情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许多人却并不清楚他们送出的礼品将会得到什么反应。

这里有一事例。“希望工程”在全国卓有成效地开展着,小张曾随考察团到江西革命老区考察,当他看到一家村办小学利用社会捐资改变教学条件时很是高兴,但仍有一些儿童因各种原因辍学,他摸着一名眼巴巴望着校门的孩子,问道:

“小朋友,你怎么不到学校上学呢?” “我家穷,没有钱再给我交学费了⋯⋯”孩子喃喃着。“那你想不想上学呢?” “我想死了⋯⋯”,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小张让孩子带他到家,当即拿出五十元钱交给他们,“赶快叫这孩子复学吧,以后我会定期给他寄来学费的⋯⋯”

“不,不能再要您的钱了,我们也是没办法,”感激涕零的孩子父母托辞着,千恩万谢着。

“我当年家里的情况也是这样⋯⋯就算我每年儿童节送给他的礼物吧。”

小张的“礼物”使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孩子的父母告诉他永远不要忘了这位不知名的叔叔。

恰当的场合把恰当的礼物送给恰当的对象,还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一块写有“金不换”的牌匾送到某教改大队,指导员这时才得知,一名获准回家的犯人在途中看到落水的儿童挣扎在渐要没顶的河中,便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将儿童救上岸,并做了及时的救治,使儿童转危为安,这时赶来的落

水儿童的父母坚持要他留下姓名、地址,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通过他遗留在河边的物品才找了他。指导员立刻对该犯的表现予以表扬,后来又做了减刑的处理。这名犯人看到人们并没有歧视他而是给了他荣誉、奖励,他表示今后一定要重新做人。出狱后,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单位、家庭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同时,他也默默地保存着那块匾牌,把它作为自己浪子回头的起点。

送礼因为是只发生在两人或数人间的“短兵相接”,所以不慎大意会使本来的好事变成了坏事,象前面提到过的选择礼品不注意到对方的风俗、礼俗或者忌讳,都会使您遭到猜疑甚至忌恨,让您的满腔赤诚在不经意的失误间付之东流。自然,不注意的礼品反应也大多平平,这样费时、费力还不如不送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