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铁攀比

不知您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创作的闻名遇逸的短篇小说《麦滇的礼物》没有!

小说描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恩恩爱爱、清深意笃的年轻夫妇,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仍存有两件值得珍贵的东西——

—样是丈夫三代祖传的金怀表。 一样是妻子一头褐色的诱人秀发。

圣诞将至,妻子很想送给丈夫一件让他惊喜的礼物,让清淡的节日变得带有一丝甜味。尽管每天对花销都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可给丈夫买件可意的礼物,妻子没底。

丈夫为了让妻子高兴,千方百计想买那套玳猖发梳——那套曾让妻子怦然心动的礼物,他不想让生活的困苦时时占据妻子的心。

他们都想着不动声色地买一件有价值的礼物给对方。

为了给妻子买那套玳瑁发梳,丈夫忍痛便卖了金怀表,将那套贵重的装饰发梳买了下来。

妻子为了给丈夫买一条象样点儿的表链,以配丈夫那快 金怀表,忍痛将一头秀发卖掉⋯⋯

平安夜,两人手里拿着礼物,望着对方,泪影婆姿⋯⋯

两人的礼物失去了实际意义,可它们却饱含着这对夫妻间的深厚情谊, 感人至深。

欧·亨利创作的源泉是来源于一个传说:

耶稣出生马槽里时,有被称为“麦琪”的三位贤人(也有人说是被称为“东方三王”的三人),给他送来了三件礼物:

一个赠给他以黄金,表示尊贵。 一个赠送给他是乳香,代表神圣。

另一个赠给他药物,预示着基督日后必受迫害而死。

三位贤明而大智的麦琪,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习惯。⋯⋯ 一个是神话传说。

一个是文学作品。

一个是无名作者的想象。一个是专业作家的虚构。

但它们却多少反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事实:世界各民族大多都有一种

“礼尚往来”的传统与习俗。

我国素来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于礼尚往来自然更加重视:

《诗经》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投我们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们木李,报之以琼琚”。

⋯⋯

孔老夫子亦是崇尚“礼”数。

总之,有“投”必有“报”,有“来”则有“往”。

在社会交往当中,互赠礼物,历来是被看做人之常情;朋友相处一段, 互赠礼物,加深友谊、共享美好;情侣相伴一段,互赠礼物,表示对对方的肯定与关心⋯⋯

不但是民间,就是官方,就是团体之间,国家之间,也常常用馈赠礼品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

元首出访,要带些国礼送给待访国家的元首。临别,主国元首要送回礼给访问者,以示感谢与友好。

小到个人与个人, 大到国家与国家。

“礼尚往来”——无处不在。

的确,送礼是一种表达情意的方式,有助于人们增进感情,加强联系, 有助于密切人际间的交往,其积极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但在商品仍存在的社会中,送礼又成为一些人用来拉关系、做交易、走后门、谋取私利的手段。

镜头一:

轻工局临近评“优”,Ⅹ厂厂长叫来厂办秘书小 A,耳语一阵,小 A 出。出租车。

车后厢里放着捆扎得严严实实的礼物。稳坐车内的厂办秘书小 A,早已不象几年前初出茅庐时,那种无限屈辱感已是“陌生的感觉一点点”了。小A 时下正在盘算,万一遇到“情况”,该如何随机应变。

汽车驶离桔黄色路灯照射的马路,拐入僻静幽暗的胡同。

没用厂里的车是因为目标太大,不去局办因为太扎眼,怕惹“是非”, 出租车又便宜又掩人耳目,送礼是再好不过了。

厂里送礼,难的不是钱,却在于各种严格的财会制度,需要各种“控制办公用品”指标,况且知情人会指手划脚,厂里那帮经手人又会雁过拔毛, 顺手揩些油是不足为奇的。

可话说回来了,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 开白条。

套现金。找关系。

睁眼儿闭眼儿。

什么样的礼物也能备齐。

这班蛀虫,用工人的血汗拉关系,作些不可告人的动作。为了掩人耳目, 他们的歪理一套一套的,而且绝对合乎逻辑,让你干着急。

这里是一张他们送礼的秘笈:

送礼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要送礼就要送出“三化”;

一曰:“可辩化”;

所谓可辩化,就是要得名正言顺,得有一套讲究;

国务院不是三令五申:不能收授任何形式的礼物,否则要受到严厉的处分吗?

这无所谓。

开完会,请与会的各位留步,领取会议为您准备的一点“小小”的“纪念品”。

“纪念品”可能是支进口的铱金笔,也可能是三本大辞海,也可能是与会者已领取过无数件的仿羊皮公文包——您放心,每次的款式绝对的新潮。上级舍得一次处理几百名与会者吗?有道是法不责众。再说了,几百号

人又不都在一个单位。他们“言之有理”:我们送的是“纪念品”,“纪念品”与“礼品”可有大的差别哟!这就是“可辩化”,可以绞辩!

公款宴请不是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的标准吗?好来,每人一份,大伙合起来吃,多实惠。

报上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吃不了兜着走吗?”咱也不用看盘子的大小, 兜着走便可能是一整箱可口可乐、雪碧,也可能是只烤鸭。

这也可辩——没上易拉罐,绝无超标之嫌。二是要“实用化”:

礼品最多的是皮包、笔。

刚开始送行,送的多了,不实用。 包风方兴未艾之际,接着是影集风。

影集风之后不论男女一律化妆品——女同志自用,男同志有夫人、女友, 实用!

还有吹风机、衬衫、皮箱、床罩、雀巢等等,真是“跟着生活的潮流走, 紧紧抓住潮流的手,礼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受用⋯⋯”。

礼潮与生活潮流同步,“脚踏实地”,真堪一艺术典范!

局长的老母亲要吃些川味的芽菜,在北京难买,买些送去,比你“上” 几条“云丝顿”来得实用,更让局长他老人家高兴,“明明白白我的心啊!”

三要“隐蔽化”:

买茅台不如送一台六折的彩电!名日“处理品”、试用品和鉴定用产品已过时啦。

要么请你上广州、深圳兜兜风,价值远远比提一包东西回家有价值,有创意!

派人将局长家的居室装修一番,又比你去广州有呷么头。有权的来了电话——送上一份“信息费”。

有权的抽空来赴宴——送上一份“误餐费”。

还有“交通费”、“顾问费”、“操心费”、“关心费”⋯⋯ 只要有钱,名目花哨着呢,只要敢送。

这种礼物拉人下水是一高招。

这种人先是向你送上一份厚礼,其用意就是让你欠一份“人情”。因为人家有求于你,你不能不看在“礼”的份儿上不“应”吧,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用金钱礼物作诱饵,引你上钩。而且你是“自愿”上的这个钩。

古代“当官儿的不打送礼的”,就是这个理儿。——为什么不打?因为你拿了别人的东西,收了别人的礼物,因此要“投桃报李”,因此也就顾不

上什么公理,更难得秉公办事儿现今的一些有些权势的干部,因为求他办事儿的人比较多,难免被一些人钻了空子:

“筷子一端——政策放宽。礼物一递——可以可以。

这其实应了一句老话:“吃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占了人家的便宜,得了人家的好处,活像一头被牵着鼻子走的牛——让你往东你不敢往西,让你往南你就不敢冲北。

这种“烟铺路、酒搭桥,吃香的东西作路条”的恶劣风气真是应该摒弃、戒除了。

一些干部就是被这种包着糖衣的“炮弹”、“炸弹”、“手榴弹”炸的头晕眼花。“这次给他批了一吨钢材就送我一台冰箱,要是批两吨,不知会送什么呢!”这一来一准让他失去了应有的原则,丢掉自己应该固守的阵地。

可以看得出来,这种意义上的“礼尚往来”,完全脱胎于封建的那种陈腐的东西,你投我大“桃”,我回你大“李”,我送你大“李”,你得还我更大的“桃”⋯⋯

诚然,我门一般老百姓是不会这么做的,有些也是完全迫于无奈;

——头儿手里有权,不送些礼,不能让儿女招工;

——不给头儿送礼,单位分房准没戏。

——不送礼,孩子就是上不了托儿所⋯⋯

现今的社会,手里有些“表示一下”,对方才会绽开笑颜,不然他是不会白干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送礼,不是为了搞物质交换,也不是为了图什么好处, 我这么做,为的是一个“情”字。

当然人情可贵。世态炎凉,从来都被人们看重。

试看一个“人情似纸张张薄”的社会,一个连亲人都形同陌路的社会, 是不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

但是,即使你完全出自内心实言,那也要分清个合乎事理不,讲人情, 也得讲事理,有时“通情”未必“达理”,“礼”重未必“理”直。

如果人情有冷暖,暖出了一定的界限,不能不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社会在进步。这种陈腐的弊端要毫不留情的予以涤荡干净,要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风俗习礼,就需要对古老而不适的送礼风俗进行改革,这当然需要收送两方的共同努力。

先说送礼一方。

送礼切忌一个‘滥’字。

送礼既是真情实意,那就不应该单纯看做是一种应酬,不应该不分对象, 只为一张薄面,凑热闹、随大流儿。

只有关系较为密切,感情又比较“深厚的亲友之间,而且是必要时有所馈赠,这样才是合宜的。

至于一般的朋友关系、泛泛之交,如果只靠“投桃报李”的礼物交往来维系联络和感情,用一种表面上亲密的虚假气氛来掩盖,实际上不利于增进友谊,只能流于庸俗化、商品化。

你来我往,你送我还,勉其难而为之。苦干、疲于应付,双方都觉得是一种负担。

镜头一:

这个月小王两口子一下收到七八张“罚款单”——请柬。

人家递贴子是看得起你。你 30,他 20 的,七八家,乖乖,就是这个月不吃不喝也搭不完礼。

有些是挚友亲朋,不去不行,有些则是初识不久,关系一般的。况且小王两口子结婚时别人搭的礼你不可能原数送回吧,起码也得往上加点儿。

这可愁煞了小王两口子了。

这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法,你看看双方会没完没了,你送过来,我送过去,实再是一种负担。所以,不妨提倡一些“君子之交”,大家大可不必凡事“非礼勿动”。

镜头二:

老白和老武家是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这不前一阵子老白的爱人从外地出差,给武家的小儿子买了件礼物,这武家的一看人家给自己孩子买礼物,不可能不回礼吧。给老白的孩子买了比他们送的还贵的礼物,似乎这样方够意思。

平日里你家吃了饺子,他家作些包子也要你端过来一碗,我送过去一盆。长久了,双方都感觉到有些累。

老白家给老武家送了两听内销的罐头,老武家这回大大方方的收下了, 也没想着还礼,于是两家这才松了口气,皆大欢喜。

所以,一般的朋友间,还是尽量不要建立一种“投桃报李”的礼物型交往关系。

虽然我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其实你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许多问题的。

“彩礼”、“财礼”、“见面礼”等等。

有些“礼”多是为了“利”,还是崇尚“君子之交”为妙。送礼不必重:

“礼”乃表达感情,寄愿祝愿之物也。也就是说要注意它的象征意义。千万不要只注意礼物的商品价值,察看行情,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

能力,“打肿脸充胖子”。(面子上不好看,自己还痛呐)“重礼”、“厚礼”,以显示自己的大方、慷慨,似乎礼不重便会小气包儿似的。

有句古语讲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讲的就是“情”为贵。比方说老母亲过生日,买个电围腰,让她治治腰痛病,比你买了金戒指

更让她感到欣慰。

给恋人一首用心谱写的曲子,比你送一千支玫瑰来得情真意切: 所以,情义无价。

当然,不是反对在必要时在经济上接济和帮助他人。

亲友救急,同志间、朋友间有难,以救人之急,这种经济上的无私援助, 与一般常识中的送礼不是一回事儿,更不能同等看待。

应当注意,有些时候重礼会引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托对方之事并以重礼,一旦事情不能办成,这是麻烦吧。

两个小青年谈恋爱,一方重礼有加,可万一吹灯,一方索要,还真纠缠不清。

现在,尤其是年轻人,收入都不是很高,因此切忌负债送礼,使今日的送礼者和来日的还礼者,感到苦于应付,不胜负担。

如果真因未送礼,送礼少而失去一个朋友,我看随他去好了:

这种人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凭酒肉之类才可为交友搭“桥”,这样的朋友还是少些为好。

以上是对送礼者的看法,下面咱们聊聊受礼者又该如何。对于受礼一方来说:首先应该珍惜、看重对方的情谊。

主要是领受送礼人送礼所要表达的真情,礼物的象征意义。切莫估摸礼物的价值,更不可以以礼物的轻薄厚重来取人,以轻重厚薄分亲疏贵贱。

出于真情送的礼物,哪怕很轻,轻到一张纸那样,你也应当珍惜,只有对方才真正理解你。

受礼前要表示适度的谦让,而接受后则要示感谢。比方说些“让你破费了,谢谢你”等等的客套话,并诚恳地对对方表示以后不要太客气,务请不要再破费等等。

切忌来一收一,来十收十。

如果对方是从远方带来的一些土特产,不妨欣然接受,因为这属于纪念性、礼节性的馈赠,它们所代表的一片真挚之心你应收下。如不接收,让对方感到扫兴或尴尬。

如果送来的礼物价值较高,还要根据你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走收辞了:

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接收;不太好的,应婉言劝其带回。如果是亲友或同胞兄妹,专门为你买的,你应痛快接受为好。

如果亲友为了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馈赠的财物,你不妨接受这真诚之帮助。同时,要考虑对方赠与你的这笔款项,会不会使对方增加本身的经济负担,如遇这种情况,应婉言谢绝或仅接受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对对方的感谢。如对方再三坚持要你收下,你可以不必推辞。

对于关系不深者送来的重礼,一般要婉言谢绝。特别是对那些以拉关系, 走后门为由的送礼,更要坚决予以拒收。

收到礼物后呢,要妥善保存,并且要记住哪位朋友何时赠何种礼物,以便以后需要还礼时有据可查。

当你决定给朋友回赠时,要根据对方的性格志趣及所处环境考虑周全, 并且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当的礼物,作为回赠。

回赠的礼物与送者的礼物有同种含义:表达感情,增进友谊,切莫对方送一,你必还二的机械做法。

对方赠礼是不求你回报的,它只表示对你们关系的一种肯定,如果你一定要送一件比你朋友所送你的礼物要贵重的,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那种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一味攀比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只要送出一份真心,那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古语,依然适用于回赠者。

不知您想过没有,如果你送的礼物被拒,或被退回之后你该怎么办呢! 似乎这与礼尚往来的基调不大合拍。对了,万一遇到这种情形呢,你应

该这么办:

首先,你千万不要表示不快,或者火上心头,让双方都不愉快。

你应该做的是:要热情的向对方表述你的好意。要知道有些时候,对方是看你送礼物是否是你的诚意来决定收或不收的呢。

就是说你要解除对方的疑虑,让对方理解你的好意,从而愉快的接受你的礼物。

如果对方坚决不收,你也不可以勉强,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认真看看礼品被退的原因,然后再思忖一下有没有良方以弥补,下面我们帮您分析一下:

  1. 让人觉得你送礼的动机有问题:

单位马上分房子了,你忽然给分房小组组长一份厚礼,当然,这个目的太明显。

本来你的住房条件差,小组已决定考虑你了,这样一来,你会让分房组长难以开口了。何况分房是为大家伙儿服务的,为同志们服务,不收你的重礼,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意料到的。

  1. 送礼的时间有问题:

有人急于求成,在事情没头绪时给人家送上一份礼,这种人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事成之后,略送礼物以表示你的感谢之心,未尝不可。

从主观上看,你尽管觉得无关紧要,成与不成,人家总是费了心思么, 可这样一来,对方无形之中会有种压力,人家怎么会不放在心上呢?

这时,畏难情绪便会粉墨登场。人家没有十足的把握,当然不敢收你的礼品,恐有负你所托,故拒收或退还,也属自然。

  1. 你们之间的关系有问题:

初识之交,你大包小包的让对方感到唐突,不论中外,都不欣赏这种做法。

即使平常关系不错,送礼太重,人家也会接受不了的。

这说明关系是亲是疏,是否有送礼的必要;送多送少,厚薄也有直接的关系。(4)你的礼物本身有问题:

礼物不经过检查,不知质量是好是坏,或急于应付,让人看了,自然不乐意。

一般即使别人不喜欢也不会退回,退回表示你们关系的断绝,所以对方一般不会贸然退回。

总之,送礼被退,总有因缘。找出原因,问题解决了一半。

自己不周:登门道歉,或打了电话,写信表示歉意。受礼者误会,应如实解释清楚,使双方和好如初。

作为送礼者,应当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免为其难,体谅对方的苦衷。这样,收礼、退礼之后,又可以增强彼此的情谊。

那么,退礼之后,还可不可以再送礼给对方呢?

如果你们双方并未因此而产生隔阂,对方亦无意与你疏远,当然可以再次表示心意。不过,应隔一周之后,挑一个适当的时候,你再送,一定会有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