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模式

中国有悠久的历法传统。汉代易学吸收天文历法的成果提出卦气说,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建立宇宙的历法图象模式。主要有刘歆的《周易》宇宙图象模式和扬雄的《太玄》宇宙图象模式。这些宇宙图象模式又反过来影响了历法的发展。

刘歆为西汉末年经学家、文献学家、天文学家。作为经学家他是古文经学的开创者;作为文献学家他整理六艺群书,编《七略》,后被删改为《汉书·艺文志》,成为中国最早的官修书目;作为天文学家他把《太初历》改造成《三统历》,后被载在《汉书·律历志》而成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他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在天文历法知识的资料基础上,虚构了一个易学的宇宙数字模式。他依据《易传》筮法对它作数字解释,实际上是企图构造宇宙的数字模型。他的宇宙数字模型以律历和谐为其理论出发点,把董仲舒“三统”循环的历史观推广到整个宇宙,认为宇宙也存在三种基本循环周期。他力图用数、声律和度量衡以及通过历法,对宇宙的秩序作形而上学的解释。刘歆的条奏及班固的释文,作为“三统”说被记录于《汉书·律历志》中: “《春秋》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

《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象事成败,《易》凶、吉之效也。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也。”刘歆依“推法密要”而制定历象,可以认为是把统合《春秋》“元” 的三统,即天、地、人的作用加以理论化。

西汉末年,扬雄作《太玄》。他设计了一套不同于《周易》的符号系统。从数学上说,《周易》是二元符号系统而《太玄》是三元符号系统。扬雄的

《太玄》符号系统取三元素四排列法,即四个符号一组排成八十一组。仿《周易》六十四卦,他称之为八十一首。他企图用他的八十一首来表示历法。他把每首分为九赞,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赞,每二赞代表一日,一赞为昼,一赞为夜,共三百六十日半,更加“踦赢”二赞,表示一年的日数,按这种《太

玄》一年分为九个季节,名为九天,每天台九首。他认为他这套既“与泰初历相应,亦有颛项之历焉”。扬雄作《太玄》的目的不在历法而在建立一种历法宇宙图象模式。它是一种方、州、部、家的结构,即所谓“一玄都覆三方,方同九州,枝载庶部,分正群家”。简而述之,即一玄分三方,每方又分三州,每州再分三部,每部各分三家,计有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曾极为推崇,认为《太玄》之学二百年后必兴。不必多加评论,张衡的这一预言并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