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第一个时期(1590—1600 年)

值得庆幸的是,莎士比亚有大量作品流传了下来,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可珍贵的一部分。这就涉及了莎翁的创作道路。我们把诗人的全部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一五九○至一六○○年为第一个时期;一六○一至一六○ 八年为第二个时期,一六○九至一六一三年为第三个时期。

有人把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时期称为“喜剧时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不错,诗人这一时期从《错误的喜剧》开始到《第十二夜》,确实创作了十部喜剧,但同时他还创作了九部历史剧(《亨利六世》上、中、下篇算三部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算两部,其余《理查三世》、《约翰王》、

《理查二世》及《亨利五世》等不分篇,各算一部),三部悲剧、两首长诗

(《维纳斯与阿都尼》和《鲁克丽丝受辱记》)以及一些十四行诗。把莎翁的这一时期简单地称为“喜剧时期”显然并不妥当。可是,另一方面,莎翁毕生所写的十七部喜剧,有十部创作于这一时期,而且他的几部最著名的喜剧例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和《第十二夜》①等,都写于这一时期,因此莎翁喜剧在这一时期占的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同时看到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界的代表人物和先驱者是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聪明才智和力量,用人文主义来反对封建教会和各种封建思想。他们用人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利来反对天主教的禁欲思想,用当前的、“地上的”快乐来反对天主教散布的死后“天堂的” 幸福。他们用理性来反对中世纪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用“博爱”来反对封建压迫。他们还用歌颂友谊、爱情、个人品德来反对中世纪等级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它用笼统的、抽象的“人”掩盖了具体的阶级内容,它实际上所提倡的只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然而,从当时来看,从它反封建、反对天主教教会对人们所加的种种精神桎梏来看,它是进步的。莎士比亚就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所有作品,无不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了解了这一点, 再去看他的作品,便如高屋建瓴,一目了然。

先说喜剧。所谓“喜剧”,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是不言而喻的。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不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但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些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即:(1)喜剧的主题主要是写爱情、友谊、婚姻,通过这些来表现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今以这一时期一部重要喜剧《皆大欢喜》为例,里面写 了奥兰多与罗瑟琳、奥列佛与西莉娅这两对贵族男女青年的纯洁的爱情,也写了牧人西尔维斯与牧女菲必、小丑试金石与村姑奥德雷这两对平民男女青年的朴素的爱情,中间尽管有各种艰险曲折,最后四对恋人同时结婚,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与此同时,这一喜剧也写了忠贞的友谊:罗瑟琳和西莉娅是堂姊妹,西莉娅的父亲弗莱德里克不顾兄弟情谊,篡了自己胞兄(即罗瑟琳的父亲)公爵之位,

①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一词,是由“第十二天”(Twelfth Day)而来。“第十二天”指每年圣诞节(十二月二十五日)后十二天,即一月六日,为基督教的“圣显节”,是圣诞狂欢节日之最后一天。“第十二夜”为“第十二 天”的前一天晚上,即一月五日晚,是圣诞狂欢活动之最后一 个晚上。许多人不知此名词由来,故为注释如上。

把公爵赶走,使他被迫流亡在森林里,但这两位堂姊妹一直相亲相爱,宁可一同逃往森林里过艰苦生活,也不愿分离。这种纯真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

(2)莎士比亚的喜剧大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仲夏夜之梦》里有美丽的森林,有仙后和小仙子,有北欧矮人之王的仙王奥白朗,有英国民间传说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精灵好人儿罗宾,有香气四溢的豆花、织网的蜘蛛、娇小玲珑的飞蛾,还有妙不可言的音乐等等。这哪里是单纯的喜剧,简直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引人入迷也引人入胜的美丽童话!就拿戏剧里充满严峻斗争的《威尼斯商人》来说,女主人公鲍西娅选择丈夫,既不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也不是请人代为介绍说项,而是(亲爱的读者,你再也想不到) 在自己闺房里放了金、银、铅三个匣子,任凭求婚者来选,谁选中了里面装有鲍西娅小照的匣子,便算获得胜利,可以娶她为妻。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择偶方式!(3)莎士比亚的喜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个剧本往往除了一个主要情节外,另外还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故事情节线索。《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一剧有三条平行的线索:一是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和经历;二是安·培琪姑娘的婚事,有三个男子追逐她;三是由于安·培琪的婚事引起了法国医生卡厄斯和威尔士籍牧师爱文斯二人间的争执。而《仲夏夜之梦》故事线索更多,共有四条:一是雅典公爵忒修斯与其未婚妻希波吕忒间之关系;二是拉山德与赫米娅、狄米特律斯与海丽娜四人间之爱情纠葛;三是仙王奥布朗与仙后提泰妮娅之争吵;四是以波顿为首的众工匠之间的关系。莎士比亚的这些喜剧,情节错综复杂,每条线索既各自相对独立, 又互相紧密关联,有现实生活,又有仙境和幻想,使得整个喜剧跌宕多姿, 扑朔迷离,极富艺术魅力。上述这些喜剧故事情节,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叙述。但是,这不要紧,读者可根据这些粗线条的介绍,再去找原剧来读,便十分清楚了。另外,有些作品本书下面还要专门介绍,在此先提一下,使读者有一初步印象。读莎翁剧作,是一个很好的艺术享受,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不要满足于我们这本小书的简单介绍,而应该用这本小书作为打开莎士比亚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通过它进一步去读莎翁作品,你将进入一座宏伟壮丽的艺术之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关于历史剧,前面已说过,这一时期莎翁共写了九部历史剧。历史剧是以历史事实为题材的剧本,而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则全部是写英国历史上的帝王的。撇开《约翰王》(英王约翰在位期为 1199—1216 年)一剧因剧中人物、事件自成一体,与其他历史剧不连贯不论以外,其他八个历史剧刚好构成两个“四部曲”,即:《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 这一个“四部曲”是写英国历史上“金雀花王朝”①家族的。另一个“四部曲” 为《亨利六世》上、中、下篇及《理查三世》,是与约克和兰开斯特②两大家族的。这两个“四部曲”写了英国十四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末一百年间的历史, 写了这一阶段英国的王室纠纷、内部动乱、对法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

① “金雀花王朝”即安茹王朝,指亨利二世之父“安茹的吉奥仰雷”所创立的王朝。此王朝统治期为一一五四——一三九九年,统治者为自亨利二世(1154 年即位)至理查三世(在位期为 1483—1485 年)。但莎士比亚这一“四部曲”只写了理查二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三个国王的历史。

② 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是英国十五世纪两大封建贵族的家族,由于争夺英国国王王位,两大家族进行了多年的混战,兰开斯特家族的族徽为红玫瑰,约克家族的族徽为白玫瑰,他们间之战争被称为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 年)。战争结果英国王位由兰开斯特家族转入约克家族手中。

重大事件,而贯串这八个剧本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当时人文主义者共同具备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这些历史剧深刻地反映了英国人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封建暴君、渴望民族统一的愿望。

莎士比亚历史剧最有代表性的,是《亨利四世》上下篇和紧接着的《亨利五世》。通过这三个情节连贯的剧本,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亨利五世的形象: 他由做太子时的昏昏噩噩、整日在酒肆饭馆等游乐场所和酒鬼流氓鬼混,经过父辈教育,逐步认识错误,他父亲亨利四世逝世后,他登上王位,决心改恶从善,终于成为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莎士比亚把亨利五世当作一个理想的君主来描写,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把这位君主写成天纵神圣、完美无缺、超凡入圣、头上有着灵光的神人,而是不回避矛盾,写了哈尔亲王(哈尔为亨利五世就位前作王太子时的名字)的种种缺点,使他在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中逐步改变,成为贤明君王。和歌颂亨利五世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一剧中对无道昏君理查的严厉谴责。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并不笼统地歌颂封建帝王,而是明辨是非,根据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进行必要的褒贬。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还写了三部悲剧,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裘力斯·凯撒》是十分著名的优秀作品。特别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脍炙人口,在许多国家里家喻户晓,是人们所熟知的一出著名的恋爱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