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日军的合围圈

1943年入夏之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太行区,仍然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太行山南部,以陵川、林县为中心的地区,曾是国民党军第二十四集团军的防区。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是庞炳勋,下辖第二十七军(驻陵川地区)、第四十军(驻林县地区)、新五军(新五军军长是孙殿英,驻临淇地区),共2万余人。4月下旬,庞炳勋和孙殿英叛变投降,在日寇卵翼下,重整旗鼓,将其旧部及原国民党第一战区豫北指挥官杜淑部、挺进第九纵队、第十二纵队等部整编,改旗号为“和平剿共军”(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下辖新五军、第七军、第二十七军、第四十军和太行保安队等部。

就在日军纳降庞炳勋、孙殿英部的同时,日军以驻白晋线的第三十六师团的10个大队作主力,另以独立第三混成旅团3个大队和第四混成旅团3个大队,从5月5日起,对太行区腹心地带的第二、第四和第五军分区展开了毁灭性大“扫荡”。当然,敌人首要的攻击目标还是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师部。

得到敌人举行大“扫荡”的情报,5月5日晚上,一二九师师部由涉县赤岸向西北转移,八路军总部同时向太岳区转移。恰巧一二九师师部转移的方向,和由辽县、武乡东犯的一路敌人对进。当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抵达黎城南委泉以西的下黄堂地区时,参谋长李达派出一部分警卫部队牵制、迷惑敌人。

当派出的警卫部队与敌人接火,正是敌人“梳蓖队形”的间隙,一二九师师部便从中安全地转出去,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此时、第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也已经转到外线同敌人周旋。

八路举总部先行转移,一二九师师部跳出敌人合围圈转移时,日军又是怎样行动的呢?他们自己是这样记载的:

5月6日,按照第一军的预定,第三十六师团从潞城、襄垣、辽县附近;独立混成第三旅团从武安东北地区;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从林县北部任村集附近,分别向涉县附近开始进攻。

作战顺利进展,各兵团逐渐压缩包围图,神速、果敢,连续进行攻击。9日以后,逐渐采取分散形式。至13日为止,搜索攻击逃避潜伏之敌,尽力获取敌人的物资。但是,要在短期内捕捉善于避免正面交战、彻底实行地下战术的共军,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未能取得大的战果。

日军由于“未能取得大的战果”,就疯狂地捕杀地方干部和群众,拼命地挖找埋藏在地下的物资、军用品和文件。据不完全统计:涉县索堡一村被杀260人;黎城被杀、被抓的群众有700多人,仅城关的水井内就打捞出173具尸体。

留在内线坚持同敌人斗争的,是游击集团。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一起,进行麻雀战、地雷战,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使“扫荡”的敌人饱尝了若头。这次太行区参加作战的民兵合1.5万人,进行战斗2000多次,光是敌人触发的地雷就有1700多个。在敌人的合围圈中心的涉县民兵,作战200多次,歼敌50多人。

八路军主力部队跳出敌人合击圈以后,积极向白晋线、平汉线进击,在游击队的配合下,猛烈破击敌人的补给交通线,袭扰敌后方。

太行区军民内线外线配合作战,使敌人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不得不于5月13日开始撤退。而各军分区部队则乘敌撤退之机,又进行了袭击。敌人且战且退,非常狼狈,以至到5月22日才撤退完毕。

敌人不甘心失败,6月14日又派出日军和伪军1500人,占领了太行腹心武乡县的蟠龙镇一带,设置据点,修筑公路,大有准备长期驻守模样。八路军当然不能让敌人如愿地在根据地腹心地区安上这颗钉子,于是集中了第一、第三、第四等3个军分区的主力部队,相当于6个团的兵力,在7月19日发起了蟠(龙)武(乡)战役。

在攻下敌人的两个据点,毙伤日、伪军500多人后,因为主力部队又要参加林南战役,就把围攻蟠龙镇的任务交给了太行第三军分区。以后,三分区部队对蟠龙镇进行了长期的围困斗争。

当时太行山南部出现的严重问题是,庞炳勋和孙殿英率部投敌后,无耻地充当了日寇的急先锋,不断袭扰、侵犯抗日根据地。庞、孙的部队分驻于新乡(集团军总部);平汉线之新乡至汤阴段及鹤壁、鹿楼、庞村地区(四十军);里河屯、鹤壁、合涧、西平罗中间地区(新五军、七军和太行保安队);浚县、滑县地区(二十七军)。

7月10日,伪新五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刘月亭率伪新五军、伪第七军、伪第四十军和太行保安队各一部,共2万余人,与日寇第三十五师团的3个步兵大队相配合,分别从辉县、临淇、水冶出动,很快占领了根据地的林县城及周围地区。而盘踞在路东地区的伪暂二十七军杜淑部,勾结了浚、滑地区的伪军独立第一、第二旅共8000余人,也向冀鲁豫区的卫河以南大举进犯。

上述这些地区,均在太行山南部,习惯上称之为太南地区。在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前,这是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从日军手中夺回的控制区。“磁武涉林战役”之后,一二九师为了团结国民党军抗日,以大局为重,主动让出这一控制区,将主力部队撤到太行以北,在平顺县以南成立了缓冲地带。而太南地区后来就驻扎了庞炳勋、孙殿英的部队。庞、孙投降日军之后,就将这一地区双手奉献给了敌人。并且以此为基地,在日本主子的指挥下向根据地猖狂进攻。

为粉碎敌人进攻,给日军和庞、孙两部以迎头痛击,八路车第一二九师决心发起林南(今河南省林县以南地区)战役。八路军总部同意实施林南战役的计划,并指示冀鲁豫军区配合。于是冀鲁豫军区同时实施卫南(今河南省北部的卫河以南地区)战役。

卫南战役,由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指挥,参战部队主要有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之第十六、第二十一团,人民自卫军新四路、卫河支队和骑兵团的一部分。

7月30日,伪杜淑部主力部队2000余人,向八路军作试探性进攻,人民自卫军新四路在驻地官桥营坚守阵地,吸引敌人主力;然后我军以第十六团、第二十一团从两翼向敌后侧包围,进行突然袭击。

这般来势凶猛的敌人,在八路军迅雷不及掩耳的袭击之下,当天就被击溃,并被打死、打伤240多人,一个伪团长及800余人统统当了俘虏。

7月31日,我军又袭击驻焦虎集的伪暂编第六军第七师师部,并将其全歼。8月2日,又全部歼灭伪独一旅1600余人。之后,八路军撤回根据地内休整。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于8月2日制定了《林南战役纲要》,次日召开作战会议,传达战役纲要。计划以太行军区部队、冀南军区准备赴延安途经太行的两个团(第二十团、第七七一团)、冀中军区警备旅(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途经冀鲁豫退到太行区),由师参谋长李达统一指挥,实施林南战役。

此次战役的进攻对象是:伪新五军的暂三师,新四师各一部,第七军第一、第五旅及太行保安队,总兵力计约万人。尽管敌人庞炳勋、孙殿英之间有矛盾,但敌总兵力三倍于我,而且分布地域辽阔。

林南战役在太行区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和3000余民兵的直接配合下于8月18日开始。西集团猛烈分割穿插,直指林县城及其外围据点。

18日零时30分,第七六九团对林县西郊之伪军据点展开攻击,第二十团、第三团由东、西、南三面同时攻入城内,警三十二团亦与驻守城北关之敌展开激战。

拂晓,伪军数次反扑,均被八路军击退或歼灭,但仍凭借二十四集团军前敌指挥部和保安司令部核心阵地顽抗,激战至12时,除伪二十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刘月亭负伤只身潜逃外,林县城伪军全部被歼;林县日军退至头道营据点,亦被包围。

当夜,八路军集中力量对头道营日军展开攻击,敌不支溃窜南关固守待援。但固守南关日军仍处于第七六九团1个营、第二十团1个连的包围中。

19日,日军飞机数架轰炸了一天,八路军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西集团连克马圈、西坛等伪军据点,全歼守敌;与此同时,东集团一面准备阻击安阳出援之敌,一面将驻曲山、南北陵阳、东西夏城、蒋里、姚村、何家之伪新五军暂编第四师师部、第十团及杨振兰之独立旅全部歼灭。

至此,除南关日军据点外,林县城及附近据点,全部被攻克。由于南关日军兵力较大,凭坚据守,一则难以攻克,八路军乃于20日移师南下,扩大战果。东集团收复东姚集,攻占李家厂,横扫鹤壁集、西鹿楼(汤阳属)以西地区;西集团收复合涧、元康,进击临淇,攻克东西平罗。

8月19日,为配合平汉路西太行军区发动林南战役,冀鲁豫八路军再次出动,奔袭驻表庄之伪第七师残部和独二旅,迫其投降。当晚乘胜攻击驻大范庄之伪暂编第六军军部,伪军残部逃回卫河以西。卫南战役,八路军共歼灭伪军5600余人,收复和开辟了卫河以南地区。

八路军发动林南战役的第二天,日军即出动航空兵、步兵救援林县一带的日伪军。24日,由安阳出动的日军1000余人,进抵林县,辉县出援之日军400余人亦到达临淇。25日,日军从林县、临淇出动,南北对进,26日占原康,并西进至连家坡一带。西集团实施反击,将敌击溃。是时,正值秋雨连绵,山洪暴发,渡河日军被河水淹没冲走着达100余人。27日,战役结束。

林南战役历时9天,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追击炮2门,轻机枪83挺,步枪3118支,击落日军飞机1架。攻克与收复据点80余处。解放了林县以南、辉县以北拥有40余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林南战役后,林南、辉北广大地区被八路军控制,日军和伪军被压缩在沿水(冶)林(县)公路至临淇、四寨、南村等主要城镇和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