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气节的思想基础
对待自己与他人,家庭与国家的态度观念是能否保持气节的思想基础。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如何对待公与私的问题。在对待公与私的问题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在关键时刻,不能维护公共利益;而是采取明哲保身,退避妥协的态度,有时甚至于出卖良心,那么,这个人就缺乏持节的思想基础。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尤其是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历史上形形色色忠奸善恶的脸谱:有高洁、有卑劣、有英勇、有怯懦,把人性的善恶美丑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活在世上,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图谋利益,这本身是正当的。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应遵循社会秩序规范,不应损害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再说,助人为乐也是人性的传统美德,为他人谋幸福是人生幸福的一部分。每个人应当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力求保持创造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人本身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只能在特定的社会群体里显示自身的存在和人生价值。离开集体社会的进步,单个人是谈不上任何发展的。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个人的利益与公共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单个的人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集体,必须维护公共利益, 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人类社会和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历代古今中外那些目光远大富有奉献精神的人们奋斗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大禹公而忘私的治水精神,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可能要延迟创造时间;若没有刘福通揭竿而起推翻元王朝,汉民族也许会逐步走向衰落;若没有全民族的奋起抗日,中华民族可能已经灭亡。从世界范围来说, 若没有哥伦布的航海,没有瓦特的蒸汽机,人类至今还可能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总之,是那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们,创造着新的文明,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如果今天的人们都学习那些优秀前辈的奉献精神,脚
踏实地,力争创造,那么人类的今天会更美好,明天会更灿烂。
但由于现实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生活当中总有那么一些唯利是图,忘恩负义之人,腐蚀着人类群体的道德思想,污染着社会风气。俗话说得好:“学好需三年,学坏只三天”。这足以说明提高道德品质修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卑鄙者的丑恶行径不仅直接造成了对社会的损害,还严重地影响着普通人的思想观念,容易使一些原本正直善良的人在污浊风气的冲击下迷失品质修养的方向,甚至变得圆滑世故。这就说明,保持气节是一项不容易的心灵塑造工程。一个人如果从内心深处冲破不了私心杂念的界限,则他就很难在道德上保持和发展,做到善始善终。要在对待公与私,家与国的认识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需要一个长期反复的学习和修养过程,使自己与人为善, 天下为公的信仰由表面的认识转为真正的内心信念。那些具有助人为乐、先人后己思想的人,一般就具备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具有忠孝不能两全,舍家报国的信念;具备了为公而甘愿牺牲自身利益的浩然正气,能够经得起生死困难的考验。这些道理不光是今人的认识,在我们之前的历代仁人志士早已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光辉的典范。他们舍己为人,舍家报国的无私精神表现在不同方面。
中华民族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精神。忧国忧民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屈原虽遭放逐,仍“眷顾楚国, 心系怀王”,一心“存君兴国”;陆游盼望国家统一,临终抱恨遗言,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精神即把个人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无比关心。他们忧国忧民的襟怀至今仍激励着亿万人民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而努力奋斗,积极奉献。以身报国,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奉献给祖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精忠报国,一生征战;邓世昌血战日舰,殉难黄海,久已为人民传诵。今天我们更要继承这种传统,报效社会主义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犯、掠夺和压迫,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抗暴御侮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重要内容。林则徐虎门烧鸦片, 三元里人民抗英,翠云娘“红灯”照民魂。他们义无反顾,奋起抗击的事迹,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甘受侮,在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同仇敌忾, 万众一心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有的公忠为国,清正廉明。公忠为国,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秉公执法,顾全大局,反对徇私枉法和以权谋私,不以私情害公利,是传统道德中的一个优秀部分;廉洁奉公,反贪拒贪拒贿是它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中国有为的政治家就提倡,为官当政要立公去私,认为是公还是私,这“公私之交”是“存亡之本”。大公无私,成为一个优良传统。子文秉公执法,不私亲故;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都表现了无私的精神。蔺相如不以私人意气与廉颇争高下,表现了以大局为重、不以私情害公利的高尚风格。在这些事迹中表现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反贪倡廉,是立公去私的一个重要方面。子罕以廉为宝,梁寅以“清、慎、勤”为居官三字符。这些古人的言行,在反腐倡廉的当代中国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在这些方面,能做到扬善去恶,持正除邪的人,都已具备了坚贞的骨气和高尚的气节。
以上论述中,对于什么是气节和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对气节的认识和具体
表现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正是这些英烈先贤们的满身浩然正气,谱写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光辉历程,迎来了今天的幸福日子。维护人格、民族的尊严和权益,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百折不挠,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奋发图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