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各地演出习俗

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再加上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文化风俗。所以皮影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历史民情,在演出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演出习俗。

下面就以北方的承德皮影、甘肃环县的陇东道情和南方的陆丰皮影做下简单的介绍。

承德皮影戏作为承德地区保留下来的民间戏曲剧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是由热南皮影的老影和热北皮影的流口影,这两个原热河皮影的两个分支与滦州皮影戏交流融合后形成的。

承德地域,自古以来,特别是在清代,是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的结合部,同时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叉地带。

在这一特殊区域所形成的皮影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演出习俗。其一直流传下来演出习俗主要有:会影、愿影和亮影。

据《承德府志》记载:

影戏,无事招演者称太平影,因事许演者为平安影,也叫愿心影,其期率为三夜一台。

会影也就是太平影,是面向所有老百姓的一种公共皮影戏演出习俗。以庆贺为目的,是承德皮影戏常演的习俗。

会影一般要演6天,常演剧目一般有《大金牌》、《飞龙传》、《天汉山》和《聚虎山》等。通常由班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剧目。

会影第三天为正日子,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之间,要唱20分钟左右的亮影。亮影,也叫“神影”,是给主家放在影台前的神棚里的神灵唱影。

唱亮影的程序是:先接神,然后皮影戏开始表演,先报4个公曹,最后送神。接神时,放鞭炮。

同时,开始武场锣鼓,常用曲牌有《文头》、《水钓鱼子》,喇叭曲牌为《三眼炮》。

报4个公曹时,吹唢呐曲牌《大宫调》、《上天官》,过场后转唢呐曲牌《台歌》接尾声。送神时,还吹《大宫调》,最后影窗不出观音大士影人。

唱亮影时,主家要单独给戏班“香钱”。会影中间穿插亮影,是老百姓将心中的天地神灵,看做可以消灾解难的神祇。

在承德县一带,有单独唱亮影的习俗。

古时,承德县头沟镇北台子村就有一个皮影班,经常为当地老百姓唱亮影。一般是个人在自家院内宽敞的地方请皮影艺人唱3天影。演唱内容根据主家的意愿,临时编出带有祝福性质的文言词句。

例如,主家给老人办寿辰,请皮影戏班唱影。唱词内容是:

家住东海东,寿比南山松。

三仙来赴会,四季永安宁。

家住南海南,后跟刘海撒金钱。

金钱撒在宝宅内,荣华富贵万万年。

唱完一段后,再吹一段唢呐曲牌《官调》作为伴奏,同时影窗上出福星、禄星、寿星皮影人表演。

愿影,是给各家各户对神许愿,请神还愿时所唱的影戏,也叫“还愿影”。一般在家中院落,或宽敞的空地唱愿影。主家要在影窗的对面架起神棚,供上要许愿或还愿神灵的牌位。

愿影一般为3天,第二天为正日子,中午12时15分要唱亮影,常演剧目有《天官赐福》、《三星赐福》、《大四福》。先念影卷内容,中间穿插过场唢呐曲牌《大宫调》。而且,在古时念完之后,还要唱一段梆子腔。

亮影唱完不合书,不重新开台。唱亮影的同时,主家接神放鞭炮、上香,有时也请巫婆到场做法。亮影结束送神时,要把神灵牌位烧掉,并由主家的女人们清扫房屋院落。

愿影唱到最后一天的晚上末场时,按惯例影窗要出状元或观音大士的皮影人。观音大士下场一般要征求主家的同意,没有特殊要求就从影窗顶部直接落下,表示煞台。

唱愿影作为仪式与当地信仰习俗的结合,使得凡俗世界和神灵精神融为一体,并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喜影,是主家办喜事,为了庆贺所唱之影。也曾称“愿影”。与愿影不同的是,喜影不请神、送神,只是单纯的表达喜悦而已。

此外,承德围场一带的皮影戏,还常演集体影和对台影。集体影,也就是在乡村的公共场地,群众集体观看皮影戏表演。通常晚间演戏,共演4天。对台影,常在喜庆、祝贺的场合表演皮影戏。

演3天称为一台戏,共演6天,顾名思义为对台影。

陇东道情皮影戏的演出一年之内有3个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一是春节过后至农历四月底;二是农历六月底至七月底或八月初;三是农历十月底至春节前。

由于环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北部,属丘陵沟壑区,人们多分散居住在避风近水的沟圈湾坡的窑洞内。为了适应演出地的特殊情况,道情皮影班子多轻便精干。

戏班由清一色的男性组成,一般为五六人,前台一人叫“挑线手”,或称“撑签手”,他是总导演,用十指,间或以双脚辅助挑动竹签,操纵出场的影像,表演复杂的动作。

同时,前台的人又是配音演员,一声数用,唱白兼顾,无论男女老幼、宾主仆役还是各种动物的声音无不惟妙惟肖。挑线手关系着一个影戏班的声誉和影响力,他是戏班里的台柱子,也是戏班的师傅,鼓手、弦手、吹手多是他的徒弟,演出伴奏统归挑线手指挥。

由于戏班子人数少,行动住宿生活演出方便,费用低廉,受至广大农民的欢迎。

演出地点多数就在群众居住的冬暖夏凉的黄土窑洞中,在窑洞演出,开门见山,宽敞豁亮,收音聚光,别具风采。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吼塌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陇东尤其是环县更是“一方人敬一方神”。“方”是由山头或地形自然形成的一种区域,一方一般有四五十户人家,每一方都敬一个或几个神,称为“方神”,如玉皇、二郎神、龙王、三才社、财神、关公、送子娘娘等。

在环县这样的庙宇大概有300多座,他们中既有佛家神也有道家仙,有些甚至是被人们神化的历史名人,有的庙宇同时供奉有几位神,则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而称为“坐山神”。

出于供奉、信仰的需要,这些虔诚的方民们又专门集资修了道观和庙宇,雕塑了神像,庙宇内的房壁上画有与此神有关的壁画。而在庙会上,请道情皮影戏班演出是必不可少的事。

皮影班时常还会应邀参加农家的婚、生、寿、丧等民俗礼俗活动。皮影剧目多表现传统内容,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历史传统戏剧,既有故事,也有神话和民间传说。

有以反映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的,也有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杂传”小戏等。

影戏开演前,家家都在祖先堂前,燃香叩头,意味着祖先也来看皮影,以表示人们对祖先灵魂崇拜和缅怀。皮影戏进村的第一个晚上,多以“三出头”为内容,即:一出头“天官赐福”;二出头“拦路封官”;三出头“三仙上寿”。

从第二个晚上开始,戏班要开演本戏,称“正戏”。要摆布影景,影箱中的精品都要按剧情需要出场亮相,如“金銮殿”、“帅帐”等大型景片。正戏一般要演三四个晚上,每晚5个多小时,或直至天亮。

最后一个晚上的演出叫“散戏”,戏毕还要礼送神童子。陇东演敬神戏的皮影,名称“神柱子”,神柱子皮影被群众认为是神的替身,在演出前或逢年过节时要举行隆重的敬奉仪式,存放时要净身洗手,影箱不准坐,不准在影箱上乱弹和乱放东西。

另外,各种巫术性质的还愿戏,按“社”里人家许下的神愿多少,依神位依次唱下去,每位神唱3折,唱毕,会长献花红礼,献礼后接唱正戏,正戏种类很多,有大戏本子,如《杨家将》、《五典坡》等。

神怪戏是陇东皮影戏特有的节目,既有像《白蛇传》、《西游记》之类,也有一种专门描写地狱审判酷刑的戏,叫做“拷查录”。

劝世剧相似宣讲拾遗、劝世文之类。如《烟鬼游魂》反映了大烟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目的是训诫后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海陆丰地区,皮影戏的地位很高,演出时,皮影班的鼓没有开,大戏班不敢开,所以大戏班往往要请皮影班早点开鼓。

陆丰皮影供奉田元帅或称“田老爷”为戏神。据艺人传说,陆丰的皮影是从唐代开始起源的,李世民登基时,有一个十八翰林之一的苗元帅创建梨园子弟,以梨叶弄影,治好了国母的病,此后就诞生了皮影戏。

苗元帅后来被斩了头,“苗”字去了草头就是“田”,所以皮影班艺人供奉田元帅。

另一个传说是:唐玄宗时,他手下的大将雷万春儿时,母亲生病,雷万春以梨叶弄影娱母,使母亲恢复健康,此后唐玄宗命令在长安上演皮影戏。

后来雷元帅因违犯军令被斩了头,“雷”字去了“雨”头就是“田”,所以后来以田元帅为戏神。这两个传说大同小异,大概同出一源,后因多年口耳相传产生分歧。

陆丰皮影每到一个新地方演出,有洗钗之类的净场习俗和开场戏《搬仙》的演出。净场时,所有观众都必须暂时退出观看场地,由演出的主持人桀鸡、燃放爆竹,艺人在后台大锣大鼓等以示驱邪,之后才允许观众入场。

《搬仙》是开台例戏,演出《跳加官》、《跳三仙》也就是福、禄、寿三仙之类的吉祥戏,古时以正字表演,后来改为了念白字。

《搬仙》之后,要由一个名为“大头坎”的角色,念一段顺口溜。大头坎头颅奇大,前额突出,后脑拖一条发辫、着马褂,做绅士状。

顺口溜以当地乡约乡规为内容,语多诙谐,表演滑稽。这一特殊节目是陆丰皮影艺人的创造,不过,这一节目在后来的演出中也往往被省略了。

[旁注]

中原 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农耕文化 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是我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观音大士 或称“观音菩萨”,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我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我国民间的深远影响。

状元 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进士的第一名,类似今天高考的榜首。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700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其中,在历史上有名贺知章、王维、文天祥、吕蒙正等。

玉皇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杨家将》 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白蛇传》 在我国传说源远流长,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在清代成熟盛行,是我国民间集体创作的典范。描述了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人的曲折爱情故事。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代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他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代。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唐玄宗(685年~762年),也称“唐明皇”。他在位的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代中衰埋下伏笔。

[阅读链接]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也分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30厘米,以牛皮制成。因为从陕西渭南传来的原因,所以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西路分布于川西成都地区,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响,高约60厘米。

四川皮影的脸谱造型,比陕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夸张幅度大,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尤其着力人物眼睛的设计,如全脸是阴刻,只将眼球和眼部的装饰阳刻,显得目光炯炯传神。艺术格调浑厚、大气。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很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