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会持家 不舍家务 先输一分

谈起做家务,我想先说一段自己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生活优越。那时候,独生子女很少,像我这样当独生女的甚至不愿意把自己的“身分”公开。我总是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做值日, 大扫除,一起去校园种向日葵,一起去伙房帮厨,甚至到大街上为警察叔叔擦岗亭和路牌。课余时间,也去朗诵班学习朗诵,去合唱团唱歌,还帮助“大跃进”时代忙碌的父母做晚饭、收拾房间。那时的我一点不把“干活”当成负担,特别喜欢我们和蔼的女校长摸着我的头夸我“不娇气”的感觉。

儿时的努力,使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16 岁下乡,自己独立生活,从没有惊慌的感觉,我从不依赖别人,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回城后结婚、生孩子,

到后来与女儿、丈夫同上一年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我和丈夫同上大学一年级),虽然生活拮据,但从未因为做家务而感到疲惫不堪。

女儿长大了,在要不要让女儿学习家务这件事上,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奇妙的念头。我想,女人这一辈子要做的家务太多了,还是让我多做些,让她少受点累,以后受累的时候长着呢!于是,在女儿的生活中,安排了看书、旅游、学音乐、学体育,唯独没有学习家务这门课。尽管平时也让她象征性地做一些,但在我的意识里,没有把做家务安排上“议事日程”。直到有段时间,我在送她出门前发现她不是忘了带书包就是忘记带饭盒,才开始醒悟, 自己干得太多了。

无独有偶。北京某重点学校高中同学军训时,一个平日学习很好的女生居然不会洗碗,望着沾满油污的碗大呼小叫,一改平日深沉状。据说,此举在同学中大失面子。

我想,这个女高材生也许真的不会刷碗。因为她的成绩好,她的妈妈也许会有像我一样的想法,也许还会跟她说,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你都不要管!

还有一件事,也发生在该校,那是一个男生的故事。一个女生告诉我, 这个男生特帅,唱歌、画画、打球、滑冰、功课都不差,玩得也潇洒,在同学当中评价极高。使这位女生更为惊讶的是,同窗几年后,大家才知道,这个男生居然是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他的父母经常不在家,除了按月给他添置衣物的钱、吃饭的钱以及零用钱外,生活都要他自理。一个偶然的机会, 同学们到他家去,才发现他的居室竟是那么整齐,让女孩子们甚感惭愧。打这以后,该男生在女生当中的形象更加完美了。

我不想去评价这个男孩,但极想拜访他的双亲,因为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家庭的热爱一定源于他的首任教师——父母对他的影响或者说对他的要求。

我曾征得一位男生的同意,看了他的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 “在孩子们眼里,妈妈似乎是世界上永不会疲倦、永不会生病的人。但

是,这一次妈妈真的病了。

从星期五开始,妈妈就开始说腿疼,可我和妈妈都认为是累的,没太在意。到了星期六晚上,妈妈的腿疼加重了,连地也下不了。第二天,我没去上学,在家陪妈妈。

妈妈的腿疼并不是总那么厉害,但有时突然暴风雨般地加重。这时,妈妈总是咬着牙,头上满是汗珠。我用毛巾擦去妈妈额头上的汗,用手给妈妈揉腿,胳膊并不感到酸痛,头脑也意识不到时间的推移,只想让风暴停息。每当我看到妈妈战胜风暴,安详入睡,我便十分安慰。

这两天,妈妈的伙食由我料理,自然不很精致,三餐以粥为主。不过, 我熬粥的技术倒是长进不少。每当我把香甜的米粥端到妈妈床前,她总是亲热地说:“我的小乌鸦⋯⋯”

读了这则日记,我很感动。如果没有母亲的言传身教,如果不是母亲教会孩子起码的生活常识,这位妈妈哪里会有“乌鸦妈妈”般的享受。

我想,不让孩子做家务,不仅仅是让她丧失动手锻炼的机会,而且是放弃了对她的某种品格的培养。

美国的《读者文摘》曾刊登一篇题为《如何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文章。文章称:一个 14 岁的孩子,应该有能力独立做大部分的家务,决定菜单

和烹调,收拾房间和管理自己的钱。父母过分地宽容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变成有依赖性的人,不利于孩子成长。

我想,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家务劳动的责任都很少会落在孩子身上, 但是做父母的绝不应该剥夺孩子做家务的权利,从而使孩子失去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

此时,我们要为“家务劳动”或“家务活”下一个定义,即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相互服务。这样定义以后,不管家务有多复杂也会让人感到一种对家庭的责任心。

快快行动起来。如果你的妈妈也像我一样,请快快叫她“一改前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