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父母花钱,给父母参谋,为自己积累

好长的一个题目!但又不能不长,否则怎么能讲清楚呢?

大人们常说:现在的钱不经花,过去可以买 2 斤东西的钱,现在只能买

1 斤了⋯⋯

过去家庭培养一个学生所投入的教育资金很少,而现在多得不得不把它列入专项开支⋯⋯

我举以上的例子,不外乎一种意思,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了, 同时钱也相对贬值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共同的——面对新加的支出, 必须好好利用我们手中的钱。

我想请你首先观察一下你的家庭及你的父母。

你首先要看看你的家庭收入如何?是多,是少,还是中等,然后推算出像你家这样收入的家庭能够过上什么样的日子。

其次,观察父母花钱。

在一个家庭中,“理财”实在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了,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肯在这方面动脑子。即使在大人们中间,对于“理财”这个词,也是见解各不相同。我曾在同事中调查过,例如,有的家庭是这样:夫妻两个人挣来的钱,共同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谁用谁拿;还有的人则是夫妻二人各管

各的,买大件时共同出钱。这些办法看来潇洒,实际上欠缺了统筹管理这一环节。说不定,他们经过谨慎理财,日子会过得更好。

言归正传,让我们先看看几种一般的购物方式:

在购物之前,不琢磨,不商量,不管是否需要,想要就买。

一心赶时髦、赶潮流,只要时兴什么就买什么、穿什么、戴什么。

怕涨价、怕短缺,先买回来待用。结果不实用、不急用的东西买了一大堆。

喜欢买处理品。碰上便宜的裙子,买下几条;碰上处理的水杯,买上一打;蔬菜不错,一块钱一堆,立即买上一堆⋯⋯

如果你的父母是以上我说的那种“理财”方法,那么你就要向父母“进一言”了。因为生活有序不零乱,日子才会过得自在;因为买到既喜欢又实惠的东西,才会真正感到舒心。

作为家庭成员的你,有必要协助父母杜绝以下几样事情的发生。1.不攀比

有的家庭生怕别人说自家日子过得不好,所以常与亲戚、同事、邻居攀比。你家有 20 英寸彩电,我就想买个 25 英寸的;你的冰箱是 170 立升的, 我的冰箱一定要 230 立升的;你有 VCD,我就得朝着 DVD 进军⋯⋯其实,这种攀比毫无意义。第一,它可能根本不符合你的实际;第二,钱花多了,造成浪费,很有可能推迟你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1. 不盲目

劝父母别盲目地去买处理品、便宜货,有些东西看起来便宜,但当时用不上,或者买回来没地方打发,又随手送给别人,不是白花钱吗?即使今后可能有用,可东西压在那里就是压住资金,算算就知道其实根本不便宜。

  1. 少投入有害性消费

这里我指的就是恼人的吸烟、酗酒。有些家长曾经算过账,一年中被“抽” 掉的钱,足够买辆自行车,外加喝酒,不仅花了钱,还会买上病。最好是劝劝有烟瘾、酒瘾的父母,少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不妨根据父母的爱好,提一些能转移他们注意力的建议,帮助他们抛弃坏习气。

  1. 别太浪费

你的家长给你买衣服是不是喜欢买质地好、价格高的?他们是否考虑你的年龄特点?有的衣服是不是只穿过一两回?妈妈买水果往往太多、炒菜也太多,吃不完就扔了、倒掉。房间里常常是灯火通明,哪怕家中只有一个人, 三居室连同厨房、厕所也不关灯⋯⋯我以前也有过浪费的历史,但上小学的女儿跟我讲学过的不能浪费水的道理,使我不再敢浪费。

  1. 是否有突击性消费的迹象

我前不久曾参加过一个婚礼,一对年轻人,几十桌酒席,豪华的车队, 外加烟酒糖果,不知要花多少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答曰一辈子只一次。我想,事后,他们肯定会遗憾的。这些钱可以做多少事情呢?你可千万别赞成因为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家长为你操办“大宴”。

节俭这个词恐怕还没有过时。我们可以给它注入新的内涵。有三个方面,请你们帮助父母转变。

  1. 接受家庭服务社会化这一事实。有些事情从节约时间起见,要督促妈妈改变观念,从她事必躬亲慢慢改为社会分担,如成衣的缝制、食物的半成品、方便食品,甚至是出租车。

  2. 家务劳动由手工转向家电。有了洗衣机就省了手,买个电冰箱就省了每天为买肉跑路,有了搅切机吃饺子就不用自己剁白菜。

  3. 家事活动简办,对谁都好。动员父母,家有红白喜事邀请的人越少越好,不但自己清静,别人也减少负担。不妨帮父母或亲友设计一些新形式的家事活动,既省钱又有品位。

总之,“理财”非学不可,在家时帮父母,长大了也可以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