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息源

信息源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发送端或生成端的总称,它是信息产生的源头。

广泛存在着的多种类型的信息源,既是信息工作的基础,又是信息工作的对象。对信息源的类型、形态、结构及特点的分析和研究,是信息存贮、检索和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源的类型

信息源的类型可依不同的标准划分如下:

  1. 按信息的保存性,可分为正式记录的信息源、非正式记录的信息源。前者指的是以可以保存的形式记录的信息源,如各种印刷品、缩微、声像、机读载体的文档、资料或出版物;后者指的是没有正式记录、无法保存的信息源,如会议、电话、口头交流等。

  2. 按信息源产生的时间顺序可分为先导信息源、实时信息源、滞后信息源。先导信息源是指产生时间先于社会活动的信息源,如天气预报、市场预测等;实时信息源是指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源,如实验记录、产品、讲座或报告等;滞后信息源是指某一社会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反映这一活动的信息源,如报刊、会议论文等。

  3. 按信息源的生产过程可分为原始信息源、加工信息源。原始信息源即为一次信息源,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产生或得到的各种数据、概念、知识、经验及其总结。加工信息源则是有关单位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对原始信息源进行加工、分析、改编、重组,生产人们社会活动所需的各种信息源。加工信息源又可按其加工的方式和深度的不同分为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

  4. 按信息源产生信息的内容又可分为社会科学信息源、自然科学信息源和科技信息源。

二、文献信息源

凡是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代码、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和技术手段记载在一定载体上的每一件记录,统称为文献。简言之,文献是记录着知识或信息的物质载体。其中,知识、信息是文献的实质内容、灵魂;物质载体是知识、信息存贮、传递的主要工具和外在形式;文字、图形、符号等都是记录或表达知识、信息的手段,是无形的知识、信息与有形的物质载体的联系物。

习惯上,我们把记录科学知识的每一份物质载体称为科学文献,而把科学文献的汇总称为科学文献流。

在各类信息源中,文献是最主要、最常用的基本信息源。

(一)文献信息的主要形式

文献信息根据其载体的物质形态,基本上可分为手抄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视听型。

  1. 手抄型。主要是指古旧文献和未经付印的手稿及技术档案之类的资料,其中可供开发利用者颇多。

  2. 印刷型。属传统的印刷形式,以纸张为载体,通过包括铅印、石印、

油印、胶印等方式得来的产品。此类文献历史悠久,收存丰富、系统,因其方式灵活、方便、广泛,保存时间相对较长,使用便捷。但其缺点是出版速度慢,体积大、笨重,收藏空间大,保管不易,且纸质易老化碎变。

  1. 缩微型。即缩微复制品,它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摄影技术将手抄型或印刷型文献缩摄而形成的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胶套和幻灯片等。缩微文献体积小、存贮密度高、存贮容量大、价格便宜,便于保存和检索。但其缺点是必须借助于阅读机才能阅读。

  2. 机读型。采用一种利用机器——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阅读的新型载体,即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光电磁技术,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字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的语言,输入机器,存贮于磁带、磁盘等载体。阅读时,由计算机按指令和存入的标识将存入的信息转换成文字或图像输出。机读型文献因存贮容量大,传输速度极高,可存贮各种形式的信息,宜用来做大量的情报信息存贮和快速的文献信息检索。

  3. 视听型。又称声像资料,它通常以感光材料或磁性材料为载体,以光学感光或电磁转换为记录手段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文献。它包括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唱片、科技电影等,由于它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等技术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所以提供的图像、声音逼真,宜于记载难以用文字表达和描绘的形象资料和声频资料,如用以记载野生动物保护区珍稀禽兽的活动及其吼鸣声。通过播放,可达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真切效果,给人以直感的感觉。

(二)文献信息的结构层次

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了有效地发掘出文献的信息内容,必须对文献进行一定的加工,因此,根据文献的产生次序和加工整理的程度不同,可将文献划分为四个层次结构:

  1. 零次文献。也称零次信息。指未经正式发表或不宜公开和大范围内交流的比较原始的素材、底稿、手稿、书信、工作文稿、工程图纸、考察记录、实验记录、调查稿、原始统计数字,以及各种口头交流的知识、经验或意见论点等,此类更为原始性的文献多保留于科技人员之手。另外,科技部门、有关管理部门和计划部门也有收藏。这类文献在较小的范围内交流、使用、参考,其传播渠道少,或常保密,或限制使用以及因珍稀的原因,不为人们知晓而多被埋殁。其形式多是抄件、打字件、油印件、内部铅件、复制印刷、描图以及内部录音、录像等等。其特点是信息来源直接、真实,内容新颖。

  2. 一次文献。习惯上称作原始文献,也称原始信息源,它是作者依据本人的科研和工作成果而形成的文献,这类文献是脑力劳动的正式产品,是科研成果的一种主要表述方式,代表新知识,组成了可供交流的系统性信息。此类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科学考察报告、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等。

一次文献有如下特点:

  1. 创造性:一次文献是人们根据自己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成果撰写的,是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它报道新成果、新技术、新发明、新创造。例如专利,它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反映了发明创造、技术革新与改进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正由于一次文献的创造性,故受到人们重视。

  2. 原始性:一次文献是一种原始的创作,也必然是初次发表的,一般是作者根据自己所积累的原始素材、原始数据创作而成,故其既有真实可靠

的一面,又有特定性和不成熟一面。

  1. 多样性:一次性文献是每个作者的不同成果,故在内容上多样化; 另外,在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有文学读物、期刊论文,也有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等。
  1. 二次文献。指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将特定范围内的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它能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某学科某专业文献的线索,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这类文献有: 期刊(仅限于揭示和评述一次文献的那些类型)、索引和文摘、论文集、图书馆目录以及参考书中的百科全书、专科全书、手册、大全、字典、词典、表格、图谱、数据等。

二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 集中性:二次文献集中了某个特定领域范围的文献。它可以是某个信息部门的所有书刊资料,某个学科领域的文献,某个作者的所有文献等。二次文献是在所集中的某个特定范围的文献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加工整理、组织编排而成,它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某信息部门、某学科、某作者等的文献情况。

  2. 工具性:二次文献可称之为工具性的文献,它以特定的方法,简练的语言揭示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并加以科学的编排。它是累积、报告和查找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一般所说的信息检索,即指对于此类文献的有效利用,从中查检到一定的知识信息或某项课题的文献线索。

  3. 系统性:二次文献本身具有自己的系统结构,为了方便利用,一般提供多个检索途径。所以一种好的二次文献往往由几个部分组成,具有比较固定的体系结构。另外,二次文献在总体上也有自己的系统性,特别是检索刊物体系,因为各学科的文献都有自己的检索工具,做到不重复且没有重大遗漏,就必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建立科学的检索刊物体系,且各个检索刊物也必须保持自己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1. 三次文献。指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后而编成的文献。一般包括专题述评、动态综述、进展报告、学科年度总结等。

三次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 综合性:三次文献是在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成。综合性就是将大量分散的有关特定课题的文献、事实和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以简练的文字扼要叙述出来,内容十分概括。它可以是纵向综合,如某学科的过去、现状和将来的综述;也可是横向的综合,如对各产业部门同类产品的比较综述等。

  2. 针对性:三次文献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信息部门接受用户的委托后,进行信息研究后产生的成果,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针对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特定的目的服务。

  3. 科学性:三次文献是在已有的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对特定专业课题的总结和综述,因此,其观点比较成熟,内容比较可靠,有材料、有事实、有数据、有建议、有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一般可直接提供参考、借鉴和使用,因而普遍为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所重视。

(三)文献信息的主要类型

按文献的性质、特点和编辑出版形式的不同,科学文献又可分为以下十种类型:

  1. 图书。大多是对已发表的成果和经验,或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论述或总结。它往往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等一次文献为基本素材,经作者的分析、归纳、重新组织而成。图书提供的知识一般比较系统、全面、可靠,起着综合、积累和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从时间上看,图书报道的知识比期刊和特种文献晚,且出版周期较长。

  2. 期刊论文。指采用统一名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其特点是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多,发行面广。期刊的内容一般是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大多首先在期刊上发表,因此,期刊论文是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

  3. 科技报告。是关于某项科学研究和革新成果的报告或研究过程中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它反映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成果比期刊论文快, 内容高度专门化,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

  4. 专利文献。专利是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法律保护。广义的专利文献应该是一切与专利有关的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告、专利分类表、专利文摘等。狭义的专利文献一般指专利说明书,它是专利文献的主体。专利文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蕴藏着丰富的科技信息。

  5. 会议文献。一般是各种科技会议上的论文或书面发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技会议日益增多,已成为科技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许多学科中的重要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会议文献中公开的,加上一些会议论文不在其它刊物或出版物上发表,或者即使发表,也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因此, 会议文献越来越受到科技界的重视,它已成为科技人员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水平和最新研究成果的有效工具。

  6. 政府出版物。指各国政府部门及所属机构发表、出版的文件,大体上可分为行政性文件(如法令、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统计资料等)和科技文献两大类。科技文献中包括政府各部门的科研报告、技术政策等,对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政策及其演变等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 学位论文。是为了取得某一级学位而提交的论文,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它们的特点是: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差别较大,论题比较专一,阐述系统、具体,有一定的独创性观点,且经过一定的审查,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 标准文献。是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技术规定。它是从事生产、建设的共同技术依据,是一种规章性的文献,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标准文献属于三次文献,其反映的信息只能达到当时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因此,其技术新颖性和及时性逊于专利等文献。

  9. 产品样本。是厂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一种宣传性出版物,包括产品的性能、规格、尺寸、重量、构造、用途、使用方法等。产品样本的特点是技术上比较新颖,参数比较可靠,能给人以直观形象。利用它可了解国内外技术水平及有关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动向,可获得设计、制造、使用中所需要的数据和方法,也可以为判断产品的价值提供依据。

  10. 科技档案。是在科研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有一定具体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图样、照片、原始记录的原本或复制本,内容包括任务书、技术指标、

研究方案、实验记录、设计图纸等。它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内容一般真实、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