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分类检索语言

分类语言是以号码为基本字符,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用表示文献学科性质的分类号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检索语言。

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把相同与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形成不同的类别。

“物以类聚”是人们长期以来对多种事物,包括文献信息进行识别的方法。所谓类的概念,是许多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同类的事物就称为“一类”,类的特点是具有可分性。

分类语言是建立在文献信息的可分性基础上的。一、文献分类

文献分类是按照文献所载知识信息的学科属性,对文献进行类别的划分,进一步根据文献信息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成科学的分类体系。其目的在于使主题属性相同的文献信息集中在一起,便于检索与利用。

文献分类是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文献是人类知识的记录,学科内容是它的基本属性。学科分类,就是要依据对学科基本特征的分析,确立正确的学科分类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各门学科进行区分和排列,建立起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分类体系。但是,学科分类又不等同于文献分类。首先, 文献分类所依据的分类法是不同的人编制的,而从事分类工作的人员在对文献进行分类时观点也有差异;其次,文献分类除了主要根据其学科内容外, 还要考虑其它的特征,如:文献的类型、体裁、文种、文献涉及的时代、区域等等。此外,还要考虑不同信息单位的性质、任务以及各类型读者的需要, 考虑文献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利用等因素。因此说,学科分类是文献分类的基

础,它们不完全等同。

文献的分类体现在分类表上,分类表是由一系列分类号集合而成。分类号是文献信息概念的具体标识符,有文字型(如汉字、罗马字母等)、数码型(如阿拉伯数码、罗马数码等)和上述两种组合而成的混合型之分。它能反映事物的派生、隶属与平行等关系,便于检索者了解文献知识的全貌。

二、分类法的结构

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一部完整的分类法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编制说明。主要说明该分类法的编制过程,所依据的编制原则、类目设置和编制的理由,对各类分类问题的技术处理和使用,标引方法等。

  2. 类目表。是分类表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①大纲,是基本大类的一览表;②简表,是一个基本类目表,它是整个类目表的构架;③详表,即主表,详细列出大小类目、类号和注释;④辅助表,也称复分表,是一组标准目次表,用以对主表中列举的类目进行细分。

  3. 索引。是该分类法的类目名称索引,按字顺排列,以供查询,帮助不熟悉分类法的读者使用。

  4. 附录。收录按类检索时经常要查阅的一些参考资料。三、国内外常用分类法介绍

(一)我国常用的分类法

  1.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信息界最常用、普及范围最广的一部大型文献分类法。它是北京图书馆等组织全国力量编辑而成,其编制目的是为了实现全国文献资料统一分类编目。《中图法》由 5 大部类、22 个大类、6 个总论复分表、30 多个专类复分表、4 万余条类目组成了一个完善的分类体系。部类的设置采用五分的办法。为体现整部分类法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基本类列于首位,“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分别按其知识的逻辑关系列为第二、第三、第四部类,最后一个部类为“综合性图书”,收录一些内容涉及面广、类无专属的文献。

标记制度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小数层累制,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序列,对类目的排列采用不同的字体和行、格等形式来表示类目之间的关系。

  1.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该分类法简称《人大法》,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制。《人大法》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诞生的第一部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图书分类法。它由4 大部 17 大类、9 个复分表和两个附表组成,用 1~17 的数码表示 17 个基本大类;对两位一类的数码标识,采用在号码数字后加小圆点,如“11.历史·革命历史”的方式,这种类号的等级排列层次分明,能从数位上看出类目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1.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该分类法简称《科图法》,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目前,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绝大多数图书信息部门均采用此分类法。

《科图法》由 5 大部 25 大类组成,主表分两册出版,上 册为《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下册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其标记制度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列制,故类目、类号的等级性不甚明确。

(二)国外图书分类法1.《杜威十进分类法》

又称《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或杜威法,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威尔·杜威所创制的。

杜威法是一部在国际上出现最早、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图书分类法。它根据培根关于知识体系的分类,采用十进制的等级分类体系,把所有学科分成 9 大类,分别标以 100~900 的数字;9 大类表示 9 个专门的主题范畴, 各类中的类目均按照从一般到特殊,从总论到具体的组织原则,对不能归入其中任何一类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列入第 10 类,即总论类,以下依次逐级分类,形成一个层层展开的等级体系。

2.《国际十进分类法》

该分类法是由比利时学者鲍尔·奥特勒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从 60 年代末期起被称为世界文献信息的国际交流语言。

《国际十进分类法》由主表、辅助表及辅助符号 3 大部分组成。它把知

识分为十大门类,大类划分沿用了杜威法的基本大类结构。详表有近 20 万个类目,是世界上现有各种分类法中类目设置最多的一个。它的基本大类设置如下:

  1. 总表

  2. 哲学

  3. 宗教、科学

  4. 社会科学、经济、法律、行政

  5. 语言

  1. 应用数学、医学、工业、农业

  2. 艺术

  3. 语言学、文学

  4. 地理、传记、历史

该分类法类目的明细度比其它分类法高,是目前展开得最广的一部分类法。其标记制度采用等级分明的阿拉伯数字结合多种辅助符号,列举与组配混合式结构。通过对事物整体概念的逐层分析,对特定概念进行组配,使之较好地反映多主题、复合主题的文献信息,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