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一代宗师赵清海

在清代末期的时候,上党戏坛基本上是上党梆子一统天下。晋南的安泽和河南的涉县,也都有了上党梆子的职业戏班进行演出。

在那时,还涌现出了众多的知名艺人,其中后来被奉为上党梆子一代宗师的赵清海,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

赵清海于1881年出生在山西晋城的一个小村庄里。他出生后,母亲就给其取了个乳名叫“群孩”,也称“勤孩”。

赵清海从小喜欢戏曲,和小伙伴们玩耍时,就常常用高粱秸、玉米秸编成盔头,用玉米须子当髯口,在田间地头唱戏玩。

十几岁时,赵清海每天在杨寨村外的老西沟练声练气,这遭到了其父母的极力反对。为此父亲多次曾打骂他。

赵清海的母亲心疼儿子,为了能收住他的心,早早地给他娶了个媳妇。但是,这没有能阻碍他学习戏曲艺术的决心。不久他毅然离家出走,拜陵川县附城镇的一位上党梆子名艺人为师。

赵清海学戏非常刻苦。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再加上他聪慧伶俐,进步非常快,没多长时间不成了戏班里的主要演员了。

在赵清海十七八岁时,他就在上党戏曲界崭露头角了。后来,他又拜在了陵川附城镇庆云班著名老艺人徐全虎的门下学艺。出师后,他在声名显赫的鸣凤班任掌班多年。

再后来,他在高平组建了著名的三乐意班,并任三乐意班掌班,直至后来因病在高平紫台山患病去世。

赵清海擅长演的剧目有《一捧雪》里的莫成,《雁门关》里的杨八郎,《忠孝节》里的杨四郎,《清河桥》里的楚庄王,昆曲《长生殿》里的唐明皇,《赤壁游湖》里的苏东坡等。

当时,他被誉为上党伶界大王,有人写诗称赞他说:

泽州名优冠上党,梨园争学群孩腔。

在以前的上党戏曲界,如果不能全面掌握昆剧、梆剧、罗剧、卷剧、簧剧5种声腔艺术,那么就算不是一个合格的上党梆子演员,也就不是一个“全把式”,即泥瓦匠中所谓的“半把手”。

作为上党梆子的最著名艺人,赵清海不但5腔都擅长,而且演唱声情并茂,开创了上党梆子的新面貌。他主攻须生、兼演大净、老旦,五腔皆精,其中昆梆簧最为擅长和出色。

赵清海根据剧中人物创造新腔,丰富了上党梆子的表现力,开创了上党梆子的新面貌,为上党梆子的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4年至1935年,晋城上党梆子艺人在太原演出,赵清海得到了当时演出组织者所赠送的缎幛,上面的题词分别是“涵盖一切”与“宫调泰斗”。

另据文献记载,当年赵清海在演《九龙峪》中,演到杨延辉别母至后堂看到妻子后,唱道:“唉,娘啊!到后堂看一看你那贤德的儿媳。娘啊!儿去去就来!”

在这一段里,赵清海的唱腔十分生动传神地把当时杨四郎那种非常复杂的内心感情,和难以言表的意境给表现了出来。每次演到这个地方,都会博得一个满堂彩。

以至到后来,一些看过他演戏的戏迷对于他的优美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还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为此,一位戏迷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乾海把式什么都会唱,二黄呀胡胡都拿手。特别是他唱黄戏《挂龙灯》能一口气绕台三圈,那才是把式。

这文中的“乾海”就是指的赵清海,“胡胡”就是上党梆子,从中也能看出赵清海的演戏功力非常的高深,并常常吸引着其他演员竞相向他学习。

如上党梆子的另一名角段二淼未成名之前,每逢赵清海在长治演出时,他都要悄悄地买票到台下去看,认真揣摩赵清海的艺术,以便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有一次,段二淼听说赵清海的戏班在长治附近的一个村子中演戏,这个村子离他当时的住地有十几里远,段二淼为了去看赵清海的戏,早早就赶路到了。

段二淼看完戏,已经是深夜了,他摸黑回去的时候,在半路上摔到沟里,摔跛了腿,一瘸一拐地回了家。后来,段二淼常常对别人说:“赵清海是我老师。”

赵清海善于运用念白、舞蹈身段来表现人物,使人物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在上党二黄《五丈原》中,赵清海所扮演的奸雄魏延,在面对旧日同僚连喊三声“魏延造反,谁敢杀我?”时,利用独特的台步以及颤颤的声音,把一个奸雄虚弱的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

赵清海还擅长用独门的特技丰富人物。在川剧中,有一种特技叫“憋气功”,它是根据剧中人物需要,不借助其他手段,使用调息等方法,使脸色或煞白或通红,以更好表现人物的感情。

如在《窦娥冤·羊肚》中,为表现张婆婆误食毒羊肚,腹痛难忍时,川剧的老旦演员,就会使用气功这一特技,使张婆婆的脸色时如红碳,时如纸白,表现张婆婆临死前的痛苦莫状。

另外还有一种特技,就是使面部肌肉局部抽动,达到滑稽诙谐的效果。如在丑婆子戏中经常运用这种特技,表现丑婆子的凶狠、贪婪等个性。

赵清海为了能让上党梆子更加吸引人和丰富多彩,也花力气学会了这种绝技,并在演出时运用出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一捧雪》一剧讲的是名士莫怀古,因为一只名为“一捧雪”的宝杯而惹祸的故事。赵清海在扮演《一捧雪·代戮》一场中,莫成代替其主人莫怀古赴死时,把脸色做得煞白,表现了莫成悲愤的心情。

除了技艺高超外,赵清海还有着非凡的应变能力,使演出中所出的失误竟使当时认为是其特色之处,有的还成为演出传统。

有一次,赵清海在演上党二黄《清河桥》时,当站在高台上的“楚庄王”看到小将“养由基”打得“斗越掓”节节败退的时候,脚底一滑,从台子上滑了下来,摔了一跤。

在大家都愣神儿的时候,只见他两只手互相挽挽袖子,哈哈哈地笑了几声,然后接着唱道:“不由孤王笑嘻嘻,斗越掓打不过孤王小将养由基……”。顿时把演出中的失误弥补得天衣无缝。

到后来,《清河桥》的演出中,这一跤就成了必有的传统传承了下来。

有一年,赵清海和他的高平三乐意戏班,在壶关三井演秋收社戏。在一天晚上,戏目是赵清海主演的杨家戏《两狼山》,赵清海饰演老将杨继业。演出当中,在一阵激烈的开打过后,有一段表现杨继业筋疲力尽的单独耍枪的表演。

演着演着,老将“杨继业”长枪脱手,翻身摔倒,音乐一下也停了。随即,杨继业又在由弱渐强的“锠锠”的音乐中站起,抓枪在手,又耍了几下枪,这才下场。

当时,台下也爆出了一片叫好声,都说:“看,还是勤孩戏,两狼山的杨继业都演活了。杨继业力战敌将,筋疲力尽枪脱手,人摔倒,真演神了!”

而在后台的弟子们却都愣了,心里都想“这是咋了,师父平时没这么演过啊”。

赵清海下场后,徒弟问怎么回事,赵先生喝了一口水才说:“失误失误,幸亏锣鼓场的师傅们配合的好,才救了场,要不然我们可就栽了跟头啦!”

后来,在别的地方演戏,人家都要求按后来摔倒这样演,不然人家就要说:“看看,赵清海瞧不起我们哩!在三井的《两狼山》可不是这样演的,人家还要吃一跌呢!”

赵清海作为上党梆子的著名艺人,不但有着高超的艺术表演,而且还有着谦虚的心态。他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能够在艺术上不断提高。

在当时的社会,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所以,以前师傅教徒弟都会留一手,徒弟学会一出戏非常不容易。

可是,赵清海授徒技艺毫无保留,在他的身后,有一大堆颇有造诣的上党梆子艺人,如艺名叫做“小红生”的郭金顺等。也正因为赵清海德艺双馨、名冠上党,所以誉为上党梆子的一代宗师。

[旁注]

髯口 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又称“口面”,一般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早期的髯口用细绳所拴,三绺髯、满髯都较短,紧贴面颊,接近写实。后来改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

苏东坡(1037年~1101年),即苏轼。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等。

段二淼 上党梆子著名小生兼须生演员。他9岁学戏,13岁登台,有活罗成之称。段二淼以唱功见长,唱腔挺拔高亢,字正腔圆,明快清晰,委婉华丽,身段刚健优美,擅翎子功,靠架功尤为出色。代表剧目有《佘塘关》、《破洪州》、《翠屏山》、《乌鸦山》、《甘泉宫》等。

《一捧雪》 我国传统剧目。剧中讲述的明代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杨继业(约926年~986年),即杨业,北宋名将,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长驻代州抵抗辽兵。他曾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望见业旌旗即引去”。由于杨业屡立战功,人们称他为“杨无敌”。

《两狼山》 戏曲的传统剧目。剧情为杨继业率杨六郎、杨七郎出战辽军,被困两狼山。杨继业派杨七郎突围向元帅潘洪求救。潘洪因杨七郎打死儿子潘豹,不但不发救兵,反将杨七郎灌醉后乱箭射死。杨继业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碰死在李陵碑前。

[阅读链接]

上党梆子著名青年表演艺术家陈素琴,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她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娓娓动听,善于塑造不同人物形象。其中,《惊疯》、《杀庙》、《杀妻》是其代表剧目。

陈素琴不但戏演得好,而且在她28岁时就出任了高平市人民剧团团长。她出任团长后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带领剧团走上了创新发展之路,如排演适合市场的歌舞节目,吸引群众收看,通过演出创收等。

在陈素琴的带领下,当年全团演职人员就一举夺得了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十二项大奖,个人获演员一等奖。2002年,陈素琴又获得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