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的酒与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多娶菽粟”,致使财富大为增加,为酒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豚就是猪。

夫差以酒奖励生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是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473年,句践出师伐吴雪耻,三军师行之日,越国父老敬献一坛黄酒为越王勾践饯行,祝越王旗开得胜,句践“跪受之”,并投之于上流,令军士迎流痛饮。士兵们感念越王的恩德,同仇敌忾,无不用命,奋勇杀敌,终于打败了吴国。

据秦相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也记载了这件事。越王勾践以酒来激发军民斗志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酒乡人所传颂。

酒是高尚的材料,是美妙而奇特的物质,它有精神产品的作用,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显现出特殊的作用。古人常拿它作激励斗志的物品。同是浙江的另一酒乡嘉善,也有一个与酒有关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曾驻扎嘉善一带,并自南而北建立了几十里防线,准备与越国交战。

嘉善处在吴越之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而酒是当地的特产。每次出征或前线凯旋,将士们都喜欢豪饮。日久天长,营盘外丢弃的桃汁酒瓶堆积如山,巍然成景。嘉善县城南门的瓶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处,后被邑人列为“魏塘八景”之一。

此外,在北宋《酒谱》中还记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盅。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盅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时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河南平山战国中山王的墓穴中,发现有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这两个铜壶分别藏于墓穴东西两个库中。外形为一扁一圆。东库藏的扁形壶,西库藏的圆形壶。两个壶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紧的铜盖。该墓地势较高,室内干燥,没有积水痕迹。

将这两个壶的生锈的密封盖打开时,发现壶中有液体,一种青翠透明,似现在的竹叶青;另一种呈黛绿色。两壶都锈封的很严密,启封时,酒香扑鼻。

中山王墓穴的这两种古酒储存了2000多年,仍然不坏,有力地证明了战国时期,我国的酿酒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令人惊叹!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酒的记载很多。如孔子《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醴是一种甜酒。

在春秋时代,喝酒开始讲究等级。《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酎是重酿之酒,配乐而饮,是说开盛会而饮之酒。

酎是三重酒。三重酒是指在酒醪中再加二次米曲或再加二次已酿好的酒,酎酒的特点之一是比一般的酒更为醇厚。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养生方》中,酿酒方法是在酿成的酒醪中分3次加入好酒,这很可能就是酎的酿法。

在《礼记·玉藻》中记载:“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饷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木於,士侧尊用禁。”尚元酒,带怀古之意,系君王专饮之酒。当时的国民分国人和野人,国人指城郭中人;野人是指城外的人。可见当时让城外的人民吃一般的饭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级。

当时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50类,其中酒器占24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

战国时期,人们结婚时就已经有喝交杯酒的习俗,如战国楚墓中的彩绘联体杯,即为结婚时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卺杯”。

春秋战国时期,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旁注]

《吕氏春秋》 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酒谱》 成书于宋仁宗时期,杂取有关酒的故事、掌故、传闻计14题,包括酒的起源、酒的名称、酒的历史、名人酒事、酒的功用、性味、饮器、传说、饮酒的礼仪,关于酒的诗文等,内容丰实,多采“旧闻”,且分类排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对北宋以前我国酒文化的汇集。

禁 我国古代承酒尊的器座,可分为长方形与方形,有足与无足。其中,有足的称为“禁”,无足的称为“斯禁”。起于西周初年,灭于战国时代。之所以称“禁”,盖因周人总结夏、商两代灭亡之因,均在嗜酒无度。

交杯酒 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礼俗,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阅读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当时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执法者,他们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饮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酒令愈来愈成为席间游戏助兴的活动,以致原有的礼节内容完全丧失,纯粹成为酒酣耳热时比赛劝酒的助兴节目,最后归结为罚酒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