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催动李白诗情万丈

唐代独特的酒文化最具文学色彩便是诗,最流行的饮品便是酒,从而形成了亦诗亦酒的独特的“诗酒文化”。在这之中,大诗人李白以其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性格,显露出“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气概。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言闺怨者极少,言酒者甚多,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李白的名篇《将进酒》,可以充分体现出唐代的诗酒文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除了前两句之外,都没有离开“酒”字。其中很多句子成为千古名句。

李白不仅诗作得好,对酒也是痴迷至极,有“酒中仙”之名。民间流传着许多他与酒的故事:

在一个冬日之夜,前来绍兴镜湖览胜的李白乘舟靠近鉴湖,多时未得杯中尽兴的李白忽然闻到一股幽幽酒香,于是便顺着酒香一路寻去。

走着走着,李白来到了一个小酒坊的门口,正准备打烊的酒坊主人任老汉热情相迎,请诗仙坐下,随即捧出一瓮美酒,熟练地在一只青瓷碗里倒了八分满。

李白举起碗,却不急着饮,而是深吸了一口气,那迷人的酒香便沿着碗口绵绵不绝地进入鼻孔,达至脏腑,沁人心脾。他不觉双目微闭,未饮先醉了。

李白心想:此酒香味纯正已然领教,不知色泽如何?于是他让任老汉将灯移近了,把酒碗微微倾斜,定睛端详,但见那酒晶莹透明,光泽暗闪,无一粒悬浮物,亦无沉淀物浮漾,只有那极富感染力的琥珀红色,不动声色地吊着诗人的胃口。

李白饮酒欲望陡升,遂浅啜一口,轻轻搅动舌头,然后徐徐咽下,一时间,鲜爽、醇厚、甘润,诸般美味喉间涌动,美妙至极。李白越喝越想喝,不觉喝下十多碗。这一夜,任老汉没有合眼,一直守候在大醉的李白身边,眼见着东边的窗口一点点儿亮起来。

李白大醉醒来后,对酒坊主人任老汉的待客之诚深受感动,又感其酒色纯味正,实乃酒中佳品,于是欣然为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坊题写意蕴深厚的招牌“和润坊”,从此生意兴隆,世代相传。

与题写“和润坊”招牌相比,“太白酒”的兴起,则充满了戏剧性。

那是在唐代天宝年间,在汾湖东南的胥塘集市,有一位聪明的酿酒师傅,他酿造的酒不同于当地盛产的黄酒,当地的酒虽醇香,但其色泽为乳白,俗称“三白酒”,而他的酒专用集市东北的“胥亭泉”之水。据说,当时此泉与武水的幽澜泉、丁栅的东泉为嘉善一带最有名气的“三泉”。

此外,这位酿酒师傅酿的酒,要比别人多几道工序,因而这酒不但色泽橙黄透明,而且醇香浓郁。每到冬酿时节,这里方圆几里酒香弥漫。于是四方顾客遂呼之为“香煞人”。而这位初通文墨的酿酒师傅总觉得这名字不雅致。

一日,这酿酒师傅抄得李白的《哭善酿纪叟》诗后,觉得诗题中“善酿”二字甚合意,既道出了酒的用水和酿制的工善,又包含了嘉善酿制,于是便给家酿酒取名“善酿酒”。因源于李白,所以民间又称为“太白酒”。

民间称“诗仙”李白素有“斗酒诗百篇”之名,他十分钟爱葡萄酒,甚至在酒醉奉诏作诗时,还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酒。

李白被唐玄宗赏识而召入京城长安时,在长安他仍不改嗜酒习气。有一年的春天,唐玄宗与杨贵妃想边赏牡丹边听音乐,但觉乐词太旧,便令乐师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写新歌词再唱。

乐师到了翰林院,院内人说学士一早就已出去喝酒了。乐师只得到长安市内寻找,走着走着,忽听一酒楼上传出狂歌声:“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乐师料定此人必是李白,于是就上楼去请。谁知李白已经酩酊大醉,嘴里边说“我醉欲眠君且去”,边伏案睡着了。乐师无奈地摇了摇头,只得让人抬着李白下楼,再用马驮回玉皇宫。

唐玄宗命人含冷水洒李白,又让李白喝下醒酒汤。李白醒后,又要求皇帝赐酒。唐玄宗说:“你刚醒,再喝醉了怎么办?”李白回答:“臣是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写得更好。”唐玄宗听后,命人赐酒,李白一饮而尽,提笔赋写二首《清平调》。

唐玄宗让乐师们就《清平调》即时演唱,自己也吹笛伴奏。唱完,皇帝又让杨贵妃执七宝杯,赐李白一满杯西域产的葡萄酒。李白又过了一回酒瘾。

李白深深地迷恋色纯味美的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他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它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啊!

唐人饮酒,终于蔚为唐诗的洋洋大观,李白则“酒以酣兴”,其“觞咏”之作,终于成为唐代“酒中诗国”里最璀璨夺目的花朵。

[旁注]

丹丘生 即元丹丘,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道教徒之一,先经梁宋后游鲁而至蓬莱,然后才南下江东,与李白相会越中,李白一生与元丹丘交游计22年之久,交谊极为殷密,且因元丹丘而结识了当时道教中的“女杰”玉真公主,并与元丹丘、元演先后在随州著名道士胡紫阳处“谈玄”。

鉴湖 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还有长湖、庆湖、贺家湖、贺监湖等别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即用此湖水酿造。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有在镜中游之感。

汾湖 位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汾湖的文化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清扬淳朴的芦墟山歌,是民间传唱的歌谣,属于吴歌的重要支脉,再现了吴地文化的韵味。

翰林学士 我国古代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此后地位渐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为翰林学士之职。

鸬鹚杓、鹦鹉杯 均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的一座唐墓中,鸬鹚杓腹呈八瓣状,每瓣上皆刻有缠枝花纹,长柄微曲,柄首似鸟头形,柄身錾小缠枝花纹。鹦鹉杯并非形状像鹦鹉,而是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纯天然的酒杯,故称为鹦鹉杯。

[阅读链接]

李白的诗歌是唐代酒文化最凝炼、最高度、最集中的体现。从李白个人来看,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指称符号,甚至成了李白个人的指称符合。后世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乐于题上“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而酒也就是“太白”。

若没有酒的推波助澜,唐代文化的魅力要逊色很多。有了酒的激荡,才产生了唐代繁荣亢进的酒文化;有了酒的催发,才产生了唐代酒文化的象征性符合号“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