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的反思
究竟什么是文明?它和文化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文明的理解,显然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人们认为,文明就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是说,文明就是文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更高水平的阶段,即是说,文明是高于前一个阶段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倾向于后一种说法,因为文明虽然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毕竟是有区别的。华裔美国学者成中英教授在《二十一世纪: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这篇文章中, 是这样表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的: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体现在彼此相关的价值行为与活动中,这一系统也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活动轨迹就是历史,这些轨迹的表征就是文明。我们必须区分文化与文明,这在中文中的“化”与“明”的意义的分别上是明显的:“化”是动态的过程,“明”是认知的状态。但文化与文明是离不开的,有文化就有文明,文化可以说包含着文明,有文明不一定表示文化的活动仍在,但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造文化。
成中英教授把文明看成是一种表征,是一种状态,我以为是和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近的。在我国,通常把文明看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社会处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定发展阶段的体现,因此它总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例如,我们用农业文明来说明农业社会的社会经济形态,用工业文明来指称工业社会的社会经济形态,在今天则用信息文明来标识信息社会的社会经济形态。
如何去对待和研究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不言而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世界范围看,就是一部恢宏的世界文明发展史和兴衰史。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社会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和透视文明进步的各个方面,并形成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或构筑文明进步的面面观。对世界文明进行观察、透视和研究的成果和汗牛充栋的文献表明,占压倒多数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对文明进步的歌功颂德。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通常习惯于关注和追求文明所带来的好处
和利益,容易接受功利主义的支配。在大多数人看来,凡是“文明”的,则总是“非野蛮的”、“非愚昧的”、“进步的”、“发展的”、“先进的”、“现代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而对于为了获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惨痛代价或招致的恶果,人们则往往显得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或掉以轻心。固然,更多地考察文明的正面和积极影响,同时以正面的、积极的研究成果来鼓励人们追求文明进步的热情,增强人们追求先进文明的信心,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也容易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其一,诱使人们不顾一切、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文明;其二,使人们难以超越传统的、正面分析的狭隘界限, 从而全面地、用新的视角去对待和研究世界文明的进步,因而只能形成片面的、狭隘的文明观。显然,用上述态度去对待和研究世界文明的传统,既不能完全放弃,其弊端也应当加以克服。
还有一个问题,和笔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有直接的联系,即如何用新的视角、超越传统的方式方法来研究变化中的世界文明?过去,我们有意或无意中接触的关于文明的正面的、积极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而对其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却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甚少。加深对世界文明的负效应的了解和研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作为未来追求文明的借鉴,减少盲目性, 避免可以避免的损失,减少可以减少的代价,应当说是一种用新视角、新方法来研究世界文明的模式,是值得尝试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这样做。世界文明发展的不良后果正在日益刺激和增强对世界文明副作用研究的社会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个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动向是:有关文明进步的代价观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科技进步和现代文明的弊端、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世界受到的损害和破坏,文明的阴影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正在自食盲目地、不顾一切地追求现代文明的恶果;现代文明的消极影响,已构成了对人类社会未来的严重威胁;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最强大的力量, 在现代高科技越来越眩目的光芒照射之下,当代文明进步已呈现出越来越浓重的阴影,对这种阴影的忽视、漠视或宽容,都是不负责的、不可取的、有害而无益的。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和读者朋友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 用批判的、警惕的眼光审视文明进步,尤其是当代文明进步的代价和消极面, 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和读者朋友一起探讨避开文明陷井、摆脱当代文明困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正是作者撰写这本书的初衷。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作者对文明进步的全盘否定,而是表明作者在肯定文明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调人类为了追求文明进步曾付出高昂的代价,应当以史为鉴,在开创未来的新文明的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追求文明进步的代价,并成功地迎接伴随文明进步而来的各种挑战。
人类世世代代创造的世界文明,是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在创造世界文明的过程中,人类有得也有失:在缔造了人造世界的同时,牺牲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均衡与协调,使世界遭受损失和破坏。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日益支离破碎的世界。在反思世界文明时,我们通常要面临主题和重点的选择:是以世界文明的得为主、为重,还是以它的失为主题、为重点?我们选择了后者。除了得失的选择外,我们同时还面临着其他方面的选择。这些选择和世界文明多样性并存的格局,和历史性、区域性、典型性、代表性、影响性等因素相关。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东方文明、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文明等大文明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小文明。在多
样性文明并存的格局中,哪一种文明在今天占居主导地位呢?我们认为是西方文明。从历史性来看,我们相信以现代文明,而不是以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作为反思的主要对象会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西方文明,大多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因而西方自然成了我们选择区域性的重点。就典型性、代表性和影响性方面的选择而言,也非西方现代文明莫属。作为主流文明的西方现代文明,是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因为它实际上成为其他文明仿效的对象,成为其他文明的典范和榜样,对其他文明已经产生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西方发达的现代文明中,发育成熟的是工业文明,而不是起步较晚的信息文明。两者比较起来,工业文明的失比信息文明的失更明显,也更易于评估。对我们今天造成主要威胁的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恶果,笼罩世界的最巨大的阴影也是来自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现在把西方信息文明及其影响力作为主要反思对象,似乎还为时过早。
世界文明集各种文明之大成,因而显得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世界文明的两面性,即它不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尽管本书探讨的主题即世界文明的消极面,只是庞大而复杂的世界文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却不能忘记和忽视这个子系统和整个大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现代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和现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只有建立在世界文明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基础之上的分析与研究,只有采用跨学科、多学科的系统科学方法与复杂性科学方法,才能科学地反思世界文明,尤其是世界文明的消极面和不良影响。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将把对上述方法的运用,贯穿于本书的始终,和读者朋友一起反思文明的副作用和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