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未来的挑战

既然文明是永生的,伴随文明而来的阴影也是长存的,那么人类就必须永不间断地迎接文明阴影的挑战。

世界各国千差万别,在文明发展方面也极不平衡。因此,各国所遇到的文明消极影响的状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信息文明的负面影响,对大部分尚未实现工业化和工业文明的国家来说,并不是主要的挑战。至于连发达国家都还没有达到的物质文明阶段——高科技文明,其负效应也主要是依据目前已有的消极后果的外推。考虑到上述几种因素,我们对文明阴影的未来挑战的探讨,除了强调来自全球问题的挑战之外,还将围绕下列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高科技引起的新问题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二,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生物高科技产业的消极作用。

作为文明阴影的各种全球问题,主要包括核战争的威胁和东西方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南北方发展的差距、资源和能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人口的压力和粮食的短缺、人的发展的危机等等。现代文明的上述阴影至今没有消除,仍然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们作为工业文明产生的副作用和负面影响,不但长期而且顽固地存在着,它们的消除需要几代人的持

续不懈的努力。可以说,它们对世界各国、对全人类的挑战仍在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迎接它们的挑战并战胜它们,仍然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历史使命。

高科技一方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却给我们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并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当然,新问题的出现和消极影响的产生,不能怪罪于高科技本身,因为它们都属于非预期的社会后果。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掌

握的。它们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就可以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更加先进。在技术的竞争中,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其结果是加大了南北之间的技术鸿沟,从而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出现这种结果的一个原因是发达国家既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推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处于劣势,经济上也缺乏实力,只能陷入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另一个原因是信息技术要求有高度的社会知识水平与它相适应,在这一方面发达国家同样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形成技术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互补。发展中国家则不然, 它们和发达国家存在着知识差距,容易造成技术劣势和知识劣势相互制约的局面。此外,信息技术的采用,也使发展中国家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上述种种,加剧了南北的差距,扩大了南北的矛盾。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其他高科技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扩大南北差距的社会后果。显然,高科技已经产生的负面影响将继续存在下去,成为未来的挑战。

高科技的未来发展,不但继续扩大着南北差距,使富国更富、贫国更贫, 而且将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形成军事和经济优势,获取巨大利润。资料表明,西方 7 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2%,经济实力却占世界的 60%。高科技产品换取的利润是很可观的。例如,中国 1

年对虾出口的总价值仅够购买 2 架波音 747 飞机。贫富的差距悬殊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加剧了南北摩擦和矛盾,成为世界极不安全的因素。

高科技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大量排挤劳动力,使西方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就业危机不断发生,失业大军的长期存在和不断扩大,成为西方社会动乱的一个重要根源。

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公害和事故时有发生,如印度的毒气泄漏、前苏联的核电站事故、美国航天飞机的爆炸、法国的火箭失控、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软件故障造成的损失、无孔不入的计算机病毒的泛滥等等。

此外,高科技的应用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还带来许多方面的社会问题, 如利用计算机来盗窃财富和金钱,或从事其他犯罪活动;毒贩、恐怖分子、色情小说家利用互联网络为非作歹;电子通信器材损害人的健康;电视节目成了儿童的教唆犯;个人隐私权失去保障;大量失业现象的存在等等。

然而,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最令人不安的影响还来自它们对人的道德伦理观念、法律和社会福利等造成的冲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生物科技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人们曾就基因工程、繁殖技术和无性繁殖等问题,进行过大辩论,试图弄清生物科技的是是非非。

首先引起辩论的是基因工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生物和人的遗传物质的人为操纵和重组,来获得新的生物品种或生物产物。始于 1973 年的基

因工程技术,由于生物学家的警告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对它的研究,因为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技术太危险,将对人类不利。究竟它会给人类造成何种危害呢?人们认为,它会带来两种灾难:其一,会通过基因重组,制造出杂种生物或重组体。如果不小心让它们从实验室泄逸到外界,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杂种生物跑到外界,如果是人类对之不具抗性的新病菌,也有可能引起生物公害,破坏生态平衡。其二,由于物种之间的生物屏障被基因工程打破,原有物种的纯洁性和隔离性就从某种程度上消失了。这一争论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涉及到人的尊严与平等,还涉及到人种的纯洁性等方面的伦理问题。

第二方面的争论与繁殖技术有关。它针对的是现代的三种繁殖技术,即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体外孕育。后两种繁殖技术即是通常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在三者之中引起争议最多的是试管繁殖技术。它引发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如夫妻双方的生育权问题、血缘关系问题、人伦关系问题等。此外, 它还涉及法律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血缘父母、社会父母、代理母亲中,谁是真正的父母?对代理母亲虽然在经济上有所补偿,但代理母亲在心理上、感情上曾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这样做是否公平?争论涉及的问题还包括胚胎的道德问题(即胚胎算不算人)和谁来负由冷冻胚胎造成的婴儿畸形或遗传病的责任等等。

第三方面是关于无性繁殖问题的争论。这种技术把体细胞的核植入去核的卵,再复制取得植入核。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人并复制人,既复制天才,又复制炮灰。

生物技术引起的争论表明,科学技术成果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关键在于如何建立抑恶扬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它还表明,生物高科技的应用使人类固有的传统的生育、家庭、性和婚姻、自体和异体、人和社会等方面的道德规范统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沙翁笔下的哈姆雷特王子曾为自己究竟是否应该活着而苦恼,感叹决定生死是个难题。在高科技极为发达的今天,生与死的难题再次使人们感到了困惑。

1975 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案件,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事情和新泽西州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有关,这项判决被认为是从无先例的:同意病人父亲的请求,允许医生撤去病人的呼吸器。这位病人是年仅 21 岁的女性,

在昏迷状态中渡过了 9 年,依靠呼吸器维持呼吸和血液循环。法院的判决意味着,一个人何时算死亡已难以确定。

为了节制人口的增长,人们使用了各种办法,其中包括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是否道德,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生命究竟从何时开始算起。天主教认为人的生命从受精卵开始;有人认为从 3 个月的胎

儿开始(已有大脑功能的活动);也有人认为从 5 个月的胎儿算起(已能听

到胎儿心跳);大部分人认为 7 个月的胎儿才能算为人(可在母体外存活); 也有人认为足月出生的胎儿才算人;或认为婴儿长到 2~3 岁(有了自我意识)才能算起。上述不同看法,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立法和司法的不同主张。有的国家对此设有专门的法规。例如,美国联邦法院在 1973 年规定: 在妊娠后头三个月,母亲可以选择人工流产;中三个月,母亲要做流产必须有充足理由并确保母亲手术安全;后三个月禁止人工流产,除非母亲的生命受到胎儿存在的威胁。

现代医学科技还试图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这被人们看成是一种后果严重的医学研究,因为它将导致人的言谈、思想、欲望、选择、情感、记忆和想象等方面的被控制、被操纵和被改变。

医学伦理学中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是安乐死问题。安乐死是否道德,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安乐死属于医学技术的范围,病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认为,生命是神圣而不可剥夺的,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应结束人的生命。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医务界采用了某些形式的安乐死,以满足病人结束自己生命的要求。对安乐死问题的不同看法表明,有人认为把现代医学技术用于安乐死是医学高科技的功德,而有人则把安乐死看成是现代医学技术的滥用,是一种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违反了医学道德的原则。

当我们把未来的文明称为高科技文明时,有的学者把未来的时代称为地球时代。他们认为,地球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机器人,机器人是对信息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取代。机器人是由电脑控制和操纵的机器,有许多长处,因而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作为自动化的一种方式,它同样产生了其他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劳动力失业,使发展中国家失去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为 21 世纪做准备》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就日本大量使用机器人可能造成的负效应,发表了以下评论:“现在日本已在发展无人工厂(机器人工厂)。日本首先大量使用机器人代替蓝领工人,主要因为日本国内劳动力较贵。使用机器人只需 1~2 年便可收回机器人投资。一旦日本在国内使用机器人后,使产品成本低于在国外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成本时,日本将不再向发展中国家投资,那么发展中国家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里关于地球时代和机器人的论述, 实际上探讨的正是未来高科技文明及其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一方面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文明,一方面不断克服文明的负面影响,这是人类走过的历史,也是人类未来的双重使命。无论是创造文明,还是克服消极影响,都意味着未来的挑战。能否成功地回答未来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类自身的选择和行动。

和创造文明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一样,克服文明消极影响的任务也是艰巨的。我们在前面曾反复提到,未来人类遇到的文明消极影响,将来自三个方面:工业文明留下的后遗症,信息文明正在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和未来高科技文明可预见的消极影响。

为了成功地摆脱三重文明阴影的羁绊,我们必须防止思想上的各种干扰,并采取明智的行动措施。在这一方面,我们觉得有必要注意目前在西方盛行的一种“文明冲突”理论,并关注未来研究领域新出现的研究热点:未来世代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亨廷顿于 1993 年提出了“文明冲突”的理论, 认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紧接其后的时代是文明冲突的时代,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政治形态发展的基本趋势。在他看来,意识形态和经济并不是新世界冲突的根本源头,只有文明才是未来的人类大分裂和冲突的根源。亨廷顿的理论是为美国和西方的对外政策利益服务的,其用意在于提醒美国和西方注意:冷战时代之后的冲突将在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进行,而这种冲突将成为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心,因此西方必须维持必要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维持和保护自身的利益。

这种夸大和鼓吹文明冲突的理论,除了迎合西方利益的需要之外,还掩

盖了世界文化格局的真象和人类文明发展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世界文化格局的日益多元化和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的日趋衰落,表明由一种文化称霸世界的局面将一去而不复返,各种文化的互补和融合将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人类文明的未来是人类文明的互补和融合,是在走向信息文明和未来的高科技文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既具有全球化特征、又具有地方色彩的各种文明的共同进步。为了创造未来的文明和消除文明的各种副作用,人类需要合作,人类社会不同的文明形态应当互补和相互融合。对合作的需要必然压倒对冲突的鼓励。看不清这种趋势,就会本末倒置地突出冲突的地位。为了清醒地认识和成功地回答未来的挑战,我们必须排除“文明冲突”理论的干扰,才不致于把这种冲突误认为是未来的主要挑战。因为即使有这种冲突, 它最多也只不过是文明负面影响的一个方面而已。

近年来兴起的、以我们的下一代及其子孙后代为对象的未来研究,和我们迎接文明正反两方面的挑战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下一代和下一代的子孙后代,是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人类今天的所作所为应当为下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着想。我们对挑战的应战越是成功,我们为我们的后代开创的未来便越是美好。尽管迎接未来的挑战并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尽管它需要未来世世代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这一代人却必须尽责尽力,不能把我们应尽的义务推给后人,更不能变本加厉地破坏世界,再把破烂的世界留给后人去收拾。对未来世代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从后人的利益出发来更好地回答未来的挑战。

今天,我们下一代的状况是令人深为忧虑的。文明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他们的未来。世界儿童的现状和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是那样地不相称,致使我们更有理由坚信迎接未来挑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如何使我们的下一代能拥有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必须正视的全球问题。

大量资料表明,儿童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有人统计,在过去的 50 年中,

曾发生过 150 次战争,儿童死亡达 2300 万人。在现代战争的受害者中,妇女和儿童占了 90%。最近 10 年,有 200 万儿童在战争中丧生,500 万儿童身体致残或遭受精神创伤。除此之外,还有 1200 万儿童失去了家庭,100 万儿童沦为孤儿,另有 1000 万儿童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由于暴力肆虐而流离

失所的 5 300 万难民中,少年儿童就占了半数。在战争和难民营中的女童和女性青年,还被迫忍受性骚扰和遭强奸的额外精神压力。

在战争中埋在 64 个国家的 1.1 亿颗地雷,尤其是很象玩具的蝴蝶雷,也

使儿童深受其害。招募不满 16 岁的儿童和少年参军,是近年来令人深感痛心

的现象。在 25 个国家中,成千上万的儿童入伍或被迫参军,上战场当炮灰。

1990 年,利比里亚的儿童士兵占总兵员的 1/4。在两伊战争期间,儿童兵被驱使去寻找雷区,为大部队扫清道路。

除了战争之外,大城市中的暴力活动也使城市成了另一种战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只能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目前,流落街头的儿童在亚洲有 3000 万左右,在拉美有 4000 万左右。联合国和世界劳工组织对童工的状况进行了估计,认为全世界受到劳动剥削的童工至少有 1 亿人,他们从 6~ 7 岁开始,就劳动在农田、矿井和纺织工厂。

层出不穷的家庭暴力事件,使巴西每年有 50 万 14 岁以下的儿童成为牺牲品。在西方发达国家,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也有目共睹。据统计,每年美国遭性虐待的儿童约有 13 万人,被虐待致死的儿童达 2 000 人,死于枪下的儿

童达 7000 人,受肉体伤害的儿童不下于 25 万人,缺乏必需食物以维持生命

的儿童则有 50 万,另外还有 1500 万儿童在贫困中生活。在英国,生活在贫

困线以下的儿童,目前也已达到 370 万人。据统计,由于贫穷,全世界有 1 亿以上的 6~11 岁的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

联合国的统计还表明,食品的匮乏导致儿童的大量死亡。在发展中国家, 每天死于食品短缺的儿童约达 4 万名。世界上每 3 秒钟就有 1 名儿童因缺少

干净的饮用水和健康保证而死亡。全世界营养不良的儿童约有 1.9 亿名。疾

病也夺取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全世界每年死于痢疾的儿童约有 300 多万名。

1994 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虐疾流行,导致了 300 多万人死亡,其中包括

占 55%的儿童。在非洲,艾滋病夺去了成千上万名患者的生命,留下了 1600 万名孤儿。

上述情况是和战争、贫穷和疾病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在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的发展,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疾病和文盲的同时,还必须和威胁儿童生存的战争、贫穷作长期的斗争,并在未来的日子里把它们消灭掉。

人类即将踏入 21 世纪的门槛。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放眼全球,展望未来, 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信息文明在继续大踏步地前进,未来的高科技文明也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尽管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总有文明的阴影时刻相随,我们仍应当坚信,人类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胜利地回答文明阴影的挑战。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提出的挑战,有的我们已经看到,有的还潜伏在隐蔽的地方,但不管怎样,只要人类对文明的阴影不掉以轻心,并时刻注意防范,人类就不会落入文明的陷井。千百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回答阴影挑战的历史,经历千百次应战锤炼的人类,不但从来未被文明的阴影所屈服,

而且总是把文明创造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