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尔·拉欣
马哈茂德·塔希尔·拉欣(1894——1954)是埃及新派小说的重要一员。他是开罗工程技术学校市政系的毕业生,担任过工程师。1925 年进入文化界,与人合作发行《黎明报》。他热爱文学,精通英语,受英、美、法、俄文学特别是狄更斯和马克·吐温的影响较大。他的文学创作的活跃期是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初,由于挫折和失望,中途停止了创作,直至逝世未再发表任何作品。
在从事文学创作的那一段时间里,塔希尔·拉欣被认为是“集中全部艺术精力于小说创作的作家”。他共出了《笛声的嘲弄》(1927)和《听人们讲⋯⋯》(1930)两个短篇小说集和一个中短篇合集《飘飞的面沙》(1940)。还有两部长篇小说《没有亚当的夏娃》(1934)和《自杀者和秘密》。此外他还写过少量剧本,如《两代人的母亲》,《多余的手指》等。
拉欣重视社会性题材,特别是婚姻、家庭方面的题材。他的小说虽然情节有时很奇特,但人物,事件都比较单纯,没有枝蔓,所以给人以明快清爽之感。注意人物刻画,对故事发生的地点,场景作比较清楚的交待。在小说语言上,开始用标准语,后来尝试用土语,最后又回到标准语,语言灵活、生动、诙谐。
他的第一篇小说约写于 1924 年,名字起得很特别,叫《对!》。小说写一位青年阿卜杜—拉赫曼,父死之后母亲嫁给了叔叔,母亲死后,叔叔又娶了自己朋友的女儿年轻姑娘杜兰特。阿卜杜—拉赫曼与这位年轻的婶婶产生了爱情。虽然姑娘表示钟情于他,可巨大的心理矛盾却使他不愿做一个可称之为叔叔、父亲、兄长的人的妻子的丈夫。数学老师萨利赫却赞赏他们的爱情,说,“青年属于青年,⋯⋯这是自然规律。”说完拿起在看到的第一份卷子上写了个“对”字。小说矛头指向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企图说明不相称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婚姻,会导致背叛。
他的第二篇作品《他和苏阿德结婚》(1925),也是抨击没有爱情的婚
姻的。小说让阻挠爱情幸福的父亲死去,让爱情长存。
《教养室》(1925)是他写出的第三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寓庄于谐的幽默笔调,写出一个令人欲笑又悲的故事。这篇小说描写生动活泼,使麦姆杜哈既精明又愚蠢的形象跃然纸上。作品不仅讽刺了这位丈夫,而且讽刺了闺门“教养”制度,在嬉笑中显出了深刻。小说美中不足的是把纳依玛和哈姆迪的关系庸俗化了,变成一个单身青年和一个受冷落的妻子之间的彼此满足。
拉欣喜欢写他比较熟悉的城市,只有一篇是以农村为背景的,即《村话》
(1928)。这篇小说写一个向往城市生活的修鞋匠,进城找工作前把妻子送到一位打光棍的人那里帮着做活,那人让他给人捎封信,次日晨再将回信带回来。他路上觉得蹊跷,结果不久就返回,果然那人正和自己的女人在一起。他一怒之下杀死了他们。这个故事有点像《一千零一夜》或一般民间故事, 有一种幽默、诙谐的风格,故事情节单纯,重突然性。
《没有亚当的夏娃》是拉欣写出的一部长篇,1933 年在杂志上刊出,次年正式出版。故事写得很有层次,情节紧凑,衔接自然,结构比较完整,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显示埃及新派小说实绩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夏娃这样一个颇具典型性的艺术形象。夏娃处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尽管她努力开辟自己的道路,但她既不能摆脱自己的世界,又不被另一个世界所接纳,始终在矛盾中挣扎。她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神话,无情的现实打碎了她的幻想。
这部小说是阿拉伯世界“第一部”表现“下层中产阶级”———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问题的成功作品,而且在艺术成熟性上也超过了这一时期的其他许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