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关注根据地建立

1937年5月中下旬,陕北延安已经进入初夏,刚刚长成的树叶颇有郁郁葱葱的气象,耐不住炎热的人们开始躲在树荫下乘凉了。

就在这时,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召开了全国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

会前,时年29岁的中共直南特委书记张霖之,向总书记张闻天汇报了在华北平原南部冀鲁豫边区领导平原人民地下斗争的情况。

张霖之说:“党中央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跋涉,千辛万苦来到陕北,定居延安,是党的一大幸事。但陕北是黄土高原,地贫人稀,十年九旱,人口不过30万,年产粮食30000担,今后如何发展呀!我们华北大平原物华天宝,也是新文化、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地,群众有一定基础,共产党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冀南农民起义唤醒了民众,平原人民渴望工农红军挺进平原,领导他们求解放。”

听到张霖之的这段话后,张闻天非常感兴趣,就与张霖之彻夜长谈。张霖之敞开心扉从烟台入党到领导冀南农民起义,8年的地下斗争史和盘托出,张闻天十分赞赏。

第二天鸡鸣天晓,张闻天对张霖之说:“张霖之,你给中央出了一个好主意。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得冀鲁豫者得天下。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我要和毛泽东、朱德诸同志商量一下。待条件成熟时,可以分期分批把工农红军派往平原去,此事不可性急。”

张闻天喝了一口水放下口杯,又说:“挺进平原,要慎重从事。但要早做准备,你看谁可以为红军挺进平原打前站?”

张霖之说:“我算一个。保属特委书记李菁玉也是南宫人,比我小3岁,和我同年入党,在河北有一定声望,也可以算一个。再就是陈大姐,少敏同志,她是山东寿光人,原名孙进修,比我大6岁,是烈士任国祯的遗孀,她是北方局驻直南特委的妇女代表,领导妇女工作很有一套。还有张玺同志,原名王常珍,河北平乡人,比我小4岁,在邢台入党,也是一名有领导能力的好同志。”

张闻天一边听一边做了详细记录。

张霖之的汇报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两会之后,党中央决定张霖之任山东省委组织部部长,李菁玉任平汉省委书记,陈少敏去湖北,张玺去河南,为红军挺进冀鲁豫平原打前站。

除张闻天外,刘少奇也非常关注冀鲁豫根据地的建立。

延安“两会”后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

7月8日,党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保卫天津和华北。同时,党中央发出《关于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工作方针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要求华北党组织“立即在平绥平津以东地区,开始着手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和在延安参加会议的华北各地党组织负责人,立即启程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8月初,刘少奇同先后到达太原的杨尚昆、彭真、朱瑞等,重新组建了北方局领导机构,刘少奇任北方局书记。

他根据日军占领平津后的实际情况,敏锐地把准备发动游击战争提到党的任务中十分突出的地位上来,指出“在平津附近及日军后方,应普遍发动游击战”,“在我军后方,加紧统一战线的活动,组织与动员群众参战为各地党部主要任务”。

他要求各级党组织“改变平常时期的工作方法,灵活各地交通联络,使党的发展赶上群众的发展”,并把工作重心集中在乡村组织游击战争。这对于当时处在极度混乱形势下的华北各地党组织,无疑起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冀鲁豫地区的党组织正是在刘少奇指示的指导下,开始恢复组织和迅速实现工作转变的。

1938年3月,刘少奇回到延安,遵照党中央指示,留在延安,担负起协助中央指导华北工作的任务。在此期间,远在延安的刘少奇依然为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尽了最大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年春,日军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集中兵力夹击徐州,企图打通津浦铁路。为此,华北日军主力南下,造成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兵力空虚。

刘少奇洞察这一形势后,就和杨尚昆联名致电毛泽东、任弼时、朱德等,提出要发展河北平原的游击战争:“太行山脉、冀晋边各得力游击队,似应更多地到平汉路以东去行动,更大发展河北平原的游击战争;如有可能,目前即组织一支得力游击队到山东去。”

3月21日,刘少奇在抗日军政大学作《华北战区工作的经验》报告中,又明确地论证了在平原地区可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他说:平原“虽然地形条件便利敌人不便利于我们,但有其他条件也能坚持游击战,也能建立根据地”。这就为在平原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根据。

随后,刘少奇在延安协助党中央作出开辟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并做出具体部署。

3月25日,刘少奇同毛泽东联名致电朱德、彭德怀、朱瑞等,明确提出铁路东冀鲁豫地区工作十分重要,急需建立党的统一领导:

由朱瑞同志负责组织冀鲁豫边区省委,管辖平汉路东、沧石路南、黄河以北及鲁西、鲁北地区工作。

已先到冀南的八路军东进纵队要设法与鲁北、鲁西、直南的抗日武装联络。建立军事政治的统一指挥与领导,扩大武装,建立与改造地方政权,组织民众。

根据这一指示精神,1938年3月20日,在抗战“红都”南宫,建立了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李菁玉任书记。边区省委下辖5个特委,除冀南3个特委外,山东党代表张霖之领导的鲁西特委和鲁西北特委也归边区省委领导。边区省委领导100多县党的工作。张霖之、宋任穷兼省委委员。从此,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冀鲁豫边地区进入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新阶段。

为了加强冀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7月28日,刘少奇致徐向前、宋任穷、邓小平转冀鲁豫省委电:“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机关,派最得力的同志到政府去工作,洗刷政府中动摇的阻碍抗战与群众运动的分子,提拔积极分子。”

为此,刘少奇派出抗大和中央党校学生40余人和省委一级干部两人到达冀南地区。这一系列指示说明,刘少奇对于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十分重视的。

此外,刘少奇等中央同志不仅关心冀鲁豫地区的党组织建设,还关注根据地内的收编军事建设。

1938年4月,刘少奇又协助党中央作出八路军主力向华北敌后平原发展的重大决策。根据这个决策,八路军主力部队随即开进冀鲁豫,为根据地的开辟提供了武装保障。

5月2日,刘少奇致电邓小平等,同意“在平汉路以东成立军区及划分各分区”。不久,冀南抗日游击军区宣告成立,下分5个军分区。

一个多月后,针对抗日高潮中出现的许多杂色武装问题,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电告邓小平、朱瑞等指出,“目前我们在河北应加强对于武装部队之临时政权及民众组织,并巩固这些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仰”,同时,迅速设法改造各县保安队及其他无所属的零散部队。

刘少奇还发表《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一文,着重论述了怎样对待各种杂色部队,尤其是红枪会、灭门会、联庄会等武装组织的政策问题。

冀鲁豫省委和各地党组织遵照这些指示,分别对不同的武装进行改编,争取改造了大部分会门联庄武装,迅速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是在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及时、明确、具体的指示指导下,冀鲁豫边区军民齐心努力,使边区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确轨道。

在共产党发动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同时,山东各地国民党势力、地主豪绅、土匪兵痞也乘机拉起队伍,抢占地盘,出现了司令多如牛毛的局面。

1938年1月出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的沈鸿烈,成为这些游击司令之首,影响或控制了大股小股武装达15万人,在数量和装备上都超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共产党要在山东独立自主地担负起抗战的责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显然需要有一支主力部队作为骨干。

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在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提出请求派一个主力团去山东,中央予以同意。不久,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等发出《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

为了开辟冀鲁豫根据地,1938年5月,党中央派郭洪涛、段君毅等人率部分军政干部到鲁西工作。

此后,广泛的游击战争如雨后春笋,在广大的冀鲁豫边区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