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8年11月中旬,刚刚有过一段太平日子的鲁西聊城外,突然多出了几股部队。原来,自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开始注重对华北地区的‘扫荡’,兵力迅速增加至15个师团、9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骑兵旅团。

日军在华北兵力大增之后,他们决定以3000余人分三路侵犯我鲁西北地区,其中一路有步兵、炮兵、骑兵400余人,汽车10余辆,从东阿渡过黄河进犯聊城。

13日,敌700余人围攻聊城,并有飞机配合,范筑先率部坚守。由于城内兵力单薄,援兵未到,经过激烈战斗,至15日,聊城失守。范筑先将军及我党优秀干部姚第鸿、张郁光等数百名将士壮烈牺牲。

在这种情况下,我鲁西特委在冠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掌握和扩大武装,坚持鲁西北抗战。就在这时,又一个麻烦突然降临。

11月27日,王金祥率部围攻我十支队机枪营,后以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名义收容范筑先第二十一、第二十二支队,编为第六、第八、第九保安旅,盘踞于朝城、观城、莘县一带。原范筑先部第三支队司令齐子修乘机收容第四、第十九、第二十九等支队,编成第七、第十一保安旅,盘踞于高唐、清平、博平、寿光一带。

而我鲁西特委直接领导的第十支队和所掌握的第六、第七支队及第五、第二十支队,则集中于冠县、馆陶、邱县一带,与王、齐所部渐成三足鼎立之势。冀鲁豫根据地形势严峻,抗日处于极端困难时期。

鲁西北困难的局面引起了党中央的密切关注。

12月9日,为支持鲁西北抗战,党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决定,组成以李聚奎为司令员,肖永智为政委的八路军先遣纵队,开赴鲁西北。

5日后,党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又派陈赓率第一一五师第六八八团,开赴鲁西北。有了李聚奎、陈赓所率部队的加入,我党在鲁西北的斗争局面逐渐有了好转。

当然,党中央对冀鲁豫的支持不光是着眼于鲁西北,还包括冀鲁豫的其他地区。当时,中央军委的部署是第一一五师挺进山东,第一二零师挺进冀中,第一二九师挺进冀南和冀鲁豫,向敌后广大地区实行大幅度分兵,以便广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更广大的敌后根据地。

在鲁西北区,鲁西特委决定以第三十一支队为基础,与山东进纵队队六支队独立营的两个连合编,于1938年12月间在长清县葛靖庄成立八路军平原纵队,袁仲贤任司令员,管大同任副司令员兼政治部主任。

1939年1月14日,以原十支队为主在冠县改编为筑先纵队,张维翰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部主任,胡超仑任参谋长。

同月,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也在冠县成立,李聚奎任司令员兼政委,王幼平任政治部主任,刘致远任参谋长。同时,由冀鲁边转移至鲁西北的孙继先津浦支队及筑先纵队,皆归先遣纵队统一指挥。

随着鲁西抗日局面的快速发展。1939年1月15日,经北方局决定,山东分局第二区党委,即鲁西区党委在馆陶县成立,下辖鲁西、鲁西北、泰西3个特委。由张霖之任书记,赵鎛任组织部长,朱则民任宣传部长,赵伊坪任秘书长,增设民运部、统战部后,由徐运北和段君毅分任部长。

按照区域划分,鲁西区党委以鲁西、鲁西北和泰西3个特委为基础,鲁西区党委将辖区划分为运东、鲁西北和泰西3个地委、一个工委和一个郓城中心县委。

鲁西区党委成立后,提出了以冠县、馆陶、邱县为基础,以泰西山区为重点,以茌平、高唐、齐河、禹城为机动地带,由点至线、由线至面地建立鲁西根据地的方针。

在鲁西区党委成立不久,冀鲁豫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战略区党委——苏鲁豫区党委,也在紧张酝酿和筹备之中。

5月14日,山东分局第五区党委,即苏鲁豫区党委正式成立,区党委下属:鲁西南地委、湖边地委、沛县中心县委、金(乡)嘉(祥)巨(野)中心县委;以及单县、砀山、丰县3个直属县委。白子明任书记。

在冀鲁豫地区根据地建设蓬勃发展的时候,我党的一支重要武装也开始向这一带转移,这支武装就是陈光、罗荣桓率领的第一一五师。

1939年3月1日,陈光、罗荣桓率第一一五师主力2000余人抵达山东运河西地区鄄城、郓城一带。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第一一五师第六八六团由团长兼政委杨勇率领,冒雨袭击郓城西北敌伪据点樊坝,全歼伪县长兼保安司令刘本功一个团,俘伪团长以下500余人。

伪团长刘玉胜经教育后,四处张贴《告同胞书》,表示将功折罪,投身抗日,并拉起一支200余人的队伍编入我军。这是第一一五师入鲁后的第一个胜仗。

随后,陈光、罗荣桓决定将杨勇、何德全、欧阳文、张国华率领的第六八六团第三营、教导队和师直警卫连改称东进支队第一团,留在运西地区,张仁初、刘西元接任第六八六团团长和政委,率该团第一、第二营随师部继续东进鲁西平原。

留下部分部队之后,陈光、罗荣桓率主力一部进入鲁西聊城市后,成立了以罗荣桓为书记的泰西军政委员会,并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制订了抗日行动纲领。部队到达后,积极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进一步打开了冀鲁豫平原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3月12日,第一一五师在泰西召开师直和第六八六团排以上干部会议。罗荣桓在会上指出:“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发展是敌人的心腹之患,牵制了敌人对西北、西南的进攻。敌人加强点线,隔断我游击区,先“扫荡”平原,然后围攻山区。但敌人点多线长,兵力分散,因而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并大量组织伪军和伪政权。由于敌人兵力分散,我军有广大的回旋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主要是依靠群众,还要利用湖泊对付敌人的机械化部队。”

罗荣桓还指出:“部队东进支队的任务,就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创造泰山以西的抗日根据地,依山伴湖发展,北连鲁西北、冀鲁边,南连苏鲁豫,东连鲁中、鲁南,西连冀鲁豫。”

此外,罗荣桓还提出了帮助地方发展武装、发展党和广泛开展地方群众工作等具体要求。

这次会议之后,第一一五师一边积极开展对日军及伪军的斗争,一边注重与我党先前建立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联系。

在泰西地区,鲁西区党委与第一一五师联合成立了以罗荣桓为书记的鲁西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鲁西地区的工作。罗荣桓向区党委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对创建泰西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第一一五师的支持下,鲁西的抗战局面发展很快。5月间,建立了寿光、菏泽、巨野3个县委及汶上县工委。

第一一五师入鲁和鲁西抗战形势的蓬勃发展,对济南和津浦路中段之敌构成严重威胁。驻山东日军最高指挥官、第十二军司令尾高龟藏,亲自指挥从济南、泰安、兖州、东阿、汶上、宁阳17个城镇调集来的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九路向泰西扑来,妄图合击、围歼第一一五师主力于泰肥山区。

5月11日凌晨,敌将第一一五师师直机关、第六八六团、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机关及津浦支队,包围于肥城陆房一带方园仅10千米的狭小地区。

在陈光代师长指挥下,张仁初、刘西元率第六八六团,孙继先率津浦支队,与敌血战一整天,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军1200余人的重大胜利,于12日拂晓突出重围,在东平的无盐村一带与罗荣桓会合。不久,东进支队大部,东越津浦路进入鲁南地区。

因泰西敌情严重,陈光、罗荣桓率部队转至运西,击溃国民党专员卢翼之的进攻后,又将齐子修的保安十一旅从梁山赶至黄河以北茌平、博平一带,从而稳定了运西局面。

8月下旬,鲁西区党委在东平湖内小安山开会,研究创建平原游击根据地问题,罗荣桓出席会议并着重强调了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罗荣桓说:“平原虽无山地作屏障,但有成千上万的民众,这是抵御侵略者的人山人海,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只要坚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认真改造地形,创建和坚持平原游击根据地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会后,根据罗荣桓的指示和区党委的决定,发动群众破路和改造地形的斗争,首先在巨野、郓城、菏泽、曹县、寿光、东平等地展开,后波及整个鲁西地区。整顿、扩大地方武装和政权工作也出现了新局面。

当鲁西军民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时候,活动在冀鲁边区的肖华部奉命开始向这一带转移。肖华部向这个方面转移一是因为他们在冀鲁边面临敌人封锁严密,粮食供应困难的局面,同时,鲁西一带出现伪顽势力猖獗,迫切需要支援的形势。

就这样,9月下旬,肖华奉命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和主力一部,由冀鲁边的乐陵一带转移到鲁西。随后,我军对侵占我博平等地的国民党顽固派保安第七旅齐子修部进行自卫反击,歼其大部,恢复了这一地区的抗战局面。

随着鲁西抗日局面的进一步好转,1939年10月25日,根据北方局和鲁西区党委的决定,鲁西北各县代表170余人在馆陶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鲁西北行政委员会,张维翰当选为主任,从而统一了鲁西黄河以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

此后,根据鲁西军政委员会的决定,11月30日,泰西行政委员会成立,段君毅任主任,统一了鲁西黄河以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

1940年3月底,党中央北方局决定,由王从吾、刘晏春、杨得志、崔田民、信锡华组成冀鲁豫区党委。

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成立,王从吾任书记,信锡华任组织部长,刘晏春任宣传部长。

王从吾没有到职,不久,太南区党委书记张玺随第三四四旅到达冀鲁豫,任区党委副书记,不久接任书记。同时,为了统一领导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武装,根据党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冀鲁豫军区成立,杨得志任司令员,崔田民任政委,卢绍武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

冀鲁豫地区的抗日烽火,吸引了更多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加入。

1940年4月30日,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到达冀鲁豫地区,与冀鲁豫支队统一整编,仍称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兼政委。

6月上旬,奉集总命令,黄克诚率第三四四旅和新二旅第五、第六团南下华中地区。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由崔田民接任。

为统一领导部队党组织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北方局批准,黄克诚主持召开了军政会议。参加会议的军队方面有黄克诚、杨得志、崔田民;区党委有张玺、信锡华;地方行政有安法乾和晁哲甫。最后,会议决定由上述人员组成军政委员会,黄克诚任书记,研究了冀鲁豫边区的大政方针。

至1941年1月,冀鲁豫区行政主任公署在内黄县张堌村成立,晁哲甫任主任,崔田民、贾心斋任副主任。行署下设3个专署:直南为第一专署,安法乾任专员;豫北为第二专署,杨锐任专员;鲁西南为第三专署,刘齐滨任专员。

冀鲁豫边区区党委的成立、军区的建立、军政会的组成,和随后的冀鲁豫边区行政主任公署的成立,这标志着冀鲁豫边区统一了党和军队的领导。

至此,包括直南、豫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民主根据地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