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规模反“扫荡”行动

1941年春天,整个黄泛区风沙弥漫,一片昏暗,只有耐干旱的枣树青枝绿叶,给荒凉的平原增添了一丝生机。这样一片自然条件恶劣的沙区,却是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当时冀鲁豫党委设在这里,冀鲁豫军区设在这里,冀鲁豫行署机关设在这里,第二纵队机关和部队也在这里。

广大军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沙岗、枣林,开展游击战争,给予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并对开封、新乡、安阳等重要城市和敌之交通要道平汉铁路形成了严重威胁。

为此,日寇把冀鲁豫边区沙区抗日根据地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时刻妄图将其彻底摧毁。为了解除我军威胁,日本侵略军从1940年6月开始,对我沙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系列清剿,其中规模最大,使我根据地损失最严重的是“四·一二”大扫荡。

1941年4月12日,日寇调集主力第三十五师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骑兵第四旅团和李英、杨振兰、孙步月、程道合等部伪军,以及司华生、韩老俊等土顽部队,总计15000余人,配重炮20余门,汽车、坦克110多辆,飞机两架,分五路向沙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扫荡”,妄图一举歼灭我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摧垮沙区抗日根据地。

敌人这次“扫荡”的特点是:“一、大分进合击与小分进相结合;二、集中全力‘扫荡’一点(沙区);三、夜行晓袭,寻我主力决战;四、反复派人或用火力进行严密的搜索,夜晚用探照灯照射,企图使我无处存身;五、在次要方向大造‘扫荡’舆论,以便在主要方向采取秘密突然的行动;六、伪装我军,制造混乱;七、先占领我边沿村落,后以主力合围,层层包围,向内收缩,造成我难以突围的局面;八,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

“扫荡”开始时,日寇为了迷惑我军,采取了试探性的战斗,首先派出国民党“剿共第一路军”李英部约2000余人,从内黄县的东庄集出发,南犯野庄、次范等村。

同时,伪第二十四路军扬振兰部的一个旅和伪孙步月部约800余人,在日寇配合下,从浚县的黄辛庄出发,经花固直驱卫河东岸的安化城。

安化城距当时我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驻地小槐林村只有2500米之遥。当时,我第二纵队尚未察觉日、伪军的整体动向,决定集新二旅第四团、军区独立团和民一旅各一部投入战斗。

整个战斗由杨得志指挥,战斗的目的是拔掉李英部伸向沙区的前哨据点杨文城。因为李英部对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指挥中心威胁很大。

围攻杨文城的战斗很快打响,我八路军立即对敌人进行了勇猛攻击。

看到我军主力部队参战后,敌人异常兴奋。当夜,敌人集结于内黄的日军2000多人、伪军1000多人,分别进至大堤口等地;濮阳之敌在坦克掩护下,乘汽车40余辆进至徐村;白道口之敌进至蔡村;浚(县)滑(县)伪军进至井店西侧;五陵集日军4000多人按兵不动。将八路军主力吸引于杨文城一带聚而歼之,日、伪军的图谋似乎就要得逞。

杨文城激战正酣。经一天激战,我军已经把敌人的齐村据点拔掉,并将杨文城的伪军大部歼灭,残部被压缩在几座高楼内。

但就在12日夜,早已集结隐蔽在濮阳、内黄、滑县、五陵集、白道口的日军主力第三十五师团、独立第一混成旅团和骑兵第四旅团加上伪军共有10000多步骑兵,有100多辆汽车和坦克,20余门重炮,兵分五路,向我第二纵队所在地的沙区中心猛扑过来。

只见东西南北沙尘弥漫,遮天蔽日,日伪军的汽车、坦克、骑兵蜂拥而来。炮声隆隆,枪声不绝,炮弹不断在第二纵队指挥所周围的田野、沙丘和树林里爆炸。

敌人有汽车和坦克,我军用两条腿,要想马上突围,显然已来不及了。崔田民和杨得志当机立断,决定杨得志在前,崔田民居中,卢绍武压后,率领部队和党政机关先撤到沙丘中的枣林里隐蔽,俟机突围。

日军的机关枪由远而近疯狂地扫射着。子弹如雨,浓烟滚滚。

由于是在夜间,走在前面的伪军,不敢贸然进入枣林。借助夜色和大风的掩护,杨得志率众首先冲出包围圈。崔田民带领机关干部和纵队战士,从两路敌人的间隙穿插而出,顺利突围脱险。其后,他们跳到观城地区,使敌之歼灭我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阴谋破产。

然而,卢绍武所率第二纵队指战员,刚突围出去就被敌人发现了。孙仁道指挥第四团狙击敌人,卢绍武带着大队转移。

当时,负责掩护撤退的第四团第二营,在百倍于我的日伪军的合击中,经反复冲杀,只突出了五连部分同志。六、七两个连的200多名指战员,抱着宁可自己战死也要掩护大部队转移出去的决心,同日、伪军搏斗了一天一夜,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毁坏了武器,拉响了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日寇企图寻找我主力决战的目的落空后,在4月16至18日,采取“大合击”、“小包围”、“反复扫荡”、“严密封锁”等手段,纵横搜索沙区,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砍树毁林。

在这次残酷的大扫荡中,敌人为了彻底摧毁沙区抗日根据地,重点对内黄、高陵、顿丘、卫河等沙区各县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

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以上四县受害村庄达142个,烧毁房屋50000余间,其中顿丘县被烧毁房屋达3/4。我顿丘的杨固、马井、陈营、四胡村、天阴、柳门、老牛圈、张堆、东、西王什等村庄均受其害。

全沙区被杀害群众4000余人,失踪263人,伤186人,杀绝53户。粮食、耕牛、农具、生活用品等被洗劫焚烧一空。穷凶极恶的敌人,像发了疯的野兽,每到一村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财物就抢。杀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制造了世界上最野蛮、最无人性的暴行记录。

敌人对沙区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了沙区军民的无比仇恨。坚持内线作战的部队和地方武装,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给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

当时,冀鲁豫军区独立团六连副连长何尚及6名战士,在突围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陷入敌人的合围圈。他机智勇敢地带领战士与敌周旋,顽强地坚持战斗。他们经常出敌不意的杀伤敌人后再巧妙转移。又袭击敌人的运输线,击毁运输车两辆。

此外,他们还与薛村民兵一起伏击敌人,打死日军7名击毙日军军官一名,缴获战马一匹,被誉为“打遍沙区的七勇士”。

受我党抗日政策影响的当地群众,也以各种行动加入了抗日行动中来。当时,南丈堡村民兵班长扬长印带领20多名民兵,打死打伤日伪军40多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余庄村70多岁的老保长焦禄,冒着生命危险,同其他群众把5名重伤员隐藏在地洞里,送水送饭,尽心保护。

沙区军民在此次反扫荡中,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10余次,毙伤日伪军700多人,俘敌50多人,缴获步枪50余支,战马5匹,毁坏汽车5辆。

在沙区民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的时候,刚刚从沙区转移出去的我第二纵队也积极加入了对敌斗争之中来。

当时,第二纵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转移到内黄东北面,然后跳出包围圈来到鲁西的观城地区。此时,我二纵队战士们纷纷要求要为第四团第二营的战友们报仇。杨得志、崔田民召集纵队团以上的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军事部署。有的说:“攻他的一路。”有的说:“打他的背后。”有的说:“多面出击,叫他顾此失彼。”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崔田民说:“这次日寇扫荡的目的,是想消灭我们的主力。不管打他的那一路,必定会引得诸路齐来。我们身边的部队不多,突围时又失散了一些人,实力不足,众寡悬殊。我看硬打不是个办法。”

杨得志说:“敌人这次‘扫荡’,可以说是倾巢出动。这样一来,他的后方必然空虚。我看还是绕开他的主力,直捣他的老窝。”

“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崔田民接着说,“打他的后方,还可以搞乱敌人的部署,打破日军的‘扫荡’计划。”

听完司令员和政委的话后,大家都同意这么打,于是“掏老窝”的方案就定下来了。

当时,第二纵队选定的第一个攻击点是清丰县。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清丰县在滑县东北,守备力量薄弱,离敌人“合围”第二纵队的地区也比较远。

我军的军事计划是这样的,崔田民、杨得志指挥第二纵队主力攻城,其余部队配合当地的民兵、游击队炸碉堡,夺物资,端炮楼。在敌人后院里点一把火。

这一着还果真灵验,各路日军纷纷回调援清丰,敌人“合围”的部署打乱了,他们于20日撤离了沙区。

在这个过程中,第二纵队主力和根据地民兵、游击队配合,在运动中消灭日、伪军700余人。

当第二纵队返回沙区时,由于遭遇敌人“三光”政策的破坏,这里已经面目全非,房屋被烧光了,粮食被抢光了,枣树被砍光了,牲畜被杀光了,日本法西斯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沙区的中心制造了“无人区”。第二纵队的指战员们,含着悲痛掩埋了同胞们的尸体,把仅有的口粮,甚至脱下身上的衣服送给劫后幸存的父老乡亲。

看到沙区人民群众生活如此困难,冀鲁豫党政军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救济受难群众的问题,当前最关键的是粮食,民以食为天,没饭吃就无法生存下去。

晁哲甫说:“1933年黄河决口,我们曾发动群众‘吃大户’渡过了难关。”他沉思了一下,望着区党委书记张玺和杨得志、崔田民问:“这个办法,可不可以再用?”

“我觉得‘吃大户’作为一个口号目前还是不提为好。”崔田民是个很注重政策的同志,他考虑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停了一会接着说:“不过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济受难群众,就是爱国,我想还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用钱救济受难群众。”

大家都同意崔田民的办法,经过党、政、军各方面的努力,在很短的间内,筹集起80000多斤粮,90000多块钱,1000余件衣服,全部救济了受难群众。此外,第二纵队还派出几十支小分队,帮助群众修房建屋,重建家园;党、政、军机关抽调干部组成5个善后工作队,到受难地区进行宣传、慰问和救济工作。

此外,我根据地党委还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恢复当地群众的传统工艺,纺花织布等,以数量多少给予粮食补贴。

我党开展的这些工作对解决沙区人民群众的临时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沙区人民的齐声赞扬和拥护。就这样,群众逐渐安定下来了,第二纵队也重新在这块土地上站住了脚,浩劫之后的沙区开始逐步复苏。

为了悼念在反“扫荡”中英勇牺牲的将士和群众,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在沙区建立的“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记载:

日寇撼扰以来……内黄、顿丘、高陵三县交界地区,被焚142村,毁房50000余间,殉难民众4000余人,炸毁水井百数十眼,砍伐树木数10万棵,民间财物被掠一空。其杀人之惨,实开人类史上所未有。

如在千口,以机枪集体扫射,死近千人;在杨固,填满水井6眼,死千余人;薛村沙窝,搜杀避难民众,也约千人……婴儿活被撕裂,妇女奸后剖腹,以及逼驱男女于一室,辱打之后,放火焚毙者,比比皆是。劫后尸体纵横,血腥遍野,断井颓垣,瓦砾焦土,完物为之无存,极目一片荒凉!

冀鲁豫边区沙区遭到的大破坏,是日寇侵略中国的缩影,这碑文是沙区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血泪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