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支队正式成立
1938年盛夏的一天,第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急匆匆地向八路军总部住地故县村奔去。
位于山西的故县村四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小盆地,夏季时异常炎热。杨得志刚到总部时,发现总部机关的一些同志正坐在树荫下,研究毛泽东刚刚发表不久的《论持久战》的讲演稿。
朱德看到杨得志来了,两个人简单聊了一下毛泽东的讲演稿之后,一场漫长而非常重要的谈话开始了。
朱德说:“海东同志身体不太好,你是代旅长,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带起来。前一段,中央派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等同志到冀南去了。你们去的这一片,属于冀鲁豫三省边区,是个古战场。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啊!如今,这里对确保太行山,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遏止日军南下和西进,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无论如何要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任务艰巨啊!”
这个时候,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为何要调杨得志去冀鲁豫去呢?这还得从当时的抗战形势说起。
全面抗战爆发后,山东、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初步发展,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早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决定派主力部队开赴冀鲁两省以大力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
1938年春天,日军为继续扩大侵华战争,调集曾参加过淞沪战争的主力和驻华北重点地区的部分兵力,妄图占领徐州,打通津浦铁路,因而减少了在华北的日军。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等,指出“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并划分若干游击区,成立游击司令部,有计划、有系统地去普遍发展游击战争”。
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八路军总部根据毛泽东关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决定在冀、鲁、豫平原开辟抗日根据地,配合支援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抗日部队在徐州一带的作战;同时命令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的一部分和第一二九师的主力部队由太行山向冀南、豫北发展。
按照中央的部署,第三四四旅将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非常重要的一股抗战力量。第三四四旅旅长本来是徐海东,但这个时候他正好生病了,朱德就命第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为第三四四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职务。
临行前,杨得志来到八路军总部,听取总部首长的意见。朱德总司令语重心长地给杨得志说:“你们去的这一片,属冀鲁豫三省边区,是古战场。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啊。著名的城濮之战、楚汉相争、官渡之战、朱仙镇破金,以及唐末的黄巢农民起义等都发生在这一带。如今,这里对确保太行山区、沟通山区与平原的联系,扼止日军南下和西进起着巨大作用。所以,无论如何,要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任务艰巨啊!”
听了朱德的话后,尽管对于朱德讲到的古代战争,杨得志不完全了解,但他已经知道冀鲁豫地理位置的重要。当然,也看到了面临的困难,他对朱德说:“我对在平原作战,特别是敌后作战,还缺乏经验。”
“困难不会少的。”朱德说,“况且你这次去,号称是一个旅,但你的政治委员黄克诚和主力部队都不能马上和你一起去。你和崔田民只能带一点部队先去,所以叫做开辟根据地嘛。”
杨得志听得出来,朱德在“开辟”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有着特别强调之意,急忙点头表示理解。
朱德继续说:“至于平原作战,可以学嘛!当年上井冈山的时候,谁想过要强渡大渡河,要过雪山草地,要在平型关打坂垣师团呢?”
听了朱德的话,杨得志不好意思地笑了,抬手抹着脸上的汗水。
朱德又说:“你们到了那个地区,对日军作战我倒不怎么担心,因为据了解那里的日军主力比较少。但那里汉奸、顽固派、各式各样的杂牌军多得很,据说司令多如牛毛。怎么办呢?毛主席说战胜日本有3个条件,而主要的是中国人民的大联合。工作艰苦,形势和斗争也会错综复杂,不过我看没啥子了不起的嘛!”
离开朱德住处,杨得志返回旅部。这时,他不但明确了任务,也有了胜利的信心。他细细地思考着怎样前去开辟根据地的各种问题。
回到旅部后,杨得志就和政委黄克诚研究部队转移问题,最后确定黄克诚和第六八七团留在晋东南,而由杨得志和旅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带领100多人去河南滑县,与已到那里的第六八九团会合。
就这样,杨得志带领第三四四旅他们经过十多天的连续行军,翻过太行山,从豫北的淇县、汤阴之间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于滑县地面同先期到达的六八九团韩先楚团长、康子祥政治委员率领的部队汇合了。
韩先楚部队驻地的老百姓衣着虽然破烂,但情绪很高,他们给杨得志的部队送茶送水,问长问短,孩子们竟然兴高彩烈地喊:“快来看啊,又来了八路军的大部队了!”
看到这场面,杨得志受到很大鼓舞,联想到沿途经过的许多村庄,老乡把门关得紧紧的,大人不打照面,面黄肌瘦、皮包骨头的孩子们瞪着一双双惊恐疑惑的眼睛远远地望着他们那情景,不由问韩先楚:“有什么好经验,群众发动得这样好?”
韩先楚这位1928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友,操着一口湖北红安话对杨得志说:“什么好经验?还不是咱们哪老一套,事事严格纪律,处处爱护群众,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再加上一条,就是对敌、伪、顽、土匪不客气,打几个胜仗,替老百姓撑腰、出气就是了!”
杨得志等人住下之后,韩先楚又向杨得志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我党直南特委成立以后,各地陆续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武装抗日。但由于这一带反动势力比较强,党的活动还处在秘密或半公开状态。已经建立起来的几支游击队,武器装备很差,成分比较复杂,思想政治工作也没有跟上,所以战斗力较弱。最主要的还是党的统一领导没有完全形成,中坚力量不强……”
杨得志静静地听着,觉得这些情况都非常重要,就对韩先楚说:“你们搞得不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看关键问题还是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就我们来说,要多打几个胜仗,煞煞敌人的气焰,鼓舞群众的情绪。”
韩先楚点点头,说:“是要这样。”大家也都高兴地大声笑起来。
几天之后,杨得志收到了总部的指示,有一股伪军在冀南地区受到宋任穷、陈再道等同志领导的部队的打击,正向南逃窜。这股伪军原系国民党的军队,投降了日军,其头目叫扈全禄。总部要杨得志等人进行截击。
接到这个命令后,杨得志立即和韩先楚研究,最后决定,立即出击。我军部队从滑县开始,经过浚县,跨过平汉铁路,一直追到汤阴以西,终于全部歼灭了扈全禄的部队,俘虏1400多人,其中有两个旅长和1个团长,并解放了滑县县城。
一个月之后,杨得志指挥的部队基本上肃清了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近百里地区内的伪军和土顽部队,开辟了一大片根据地,建立了安阳、汤阴、内黄等县的抗日政权。
1938年深秋,气候一天天变冷。对于我英勇的第三四四旅战士来说,严寒酷暑尚且不惧,深秋的这点寒冷自然不算什么,但接下来的一个困难却不能不让第三四四旅乃至八路军总部格外关切,那就是严重的鼠疫。
面对鼠疫的肆虐,为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部队的战斗力,上级党组织一面要求地方党组织安排好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指示部队返回晋东南。就这样,杨得志率领部队又转入山西,随时准备再次进入冀鲁豫地区。
1939年元旦过后,杨得志接到总部的命令:到冀鲁豫去扩大部队,待命回山西。这一次,杨得志去冀鲁豫所带部队并不多,只有一个工兵排和一个炮兵排。
2月初,杨得志率领部队顶着寒风,向冀鲁豫进发。他们出壶关,经河涧,过平汉线,不久,他们在浚县、内黄之间的井店一带与刘震带领的一个大队会合。
刘震的这个大队是从第三四四团3个营各抽一个连组成的,总共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两股部队会合之后,部队进入东明地区。
东明位于鲁西南的边缘。在此之前,这里的共产党组织已建立了两支游击队。
经过上级批准,杨得志将自己带的部队和这两支游击队编在一起,组建成一支统一的部队,共约2000多人,称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支队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卢绍武任参谋长。
支队下辖三个大队。一大队长刘震,政委李雪三;二大队长覃健,政委常玉清;三大队长鲍启祥,政委刘汉生。共约二千人。没过多久,冀鲁豫支队又增加了第四、第五两个大队,第四大队是由背叛地主家庭的吴大明拉起的队伍;第五大队是由当地一支成分复杂的部队改编的。
就这样,冀鲁豫支队就有了4000多人。当时,活动在冀鲁豫地区的部队很多,冀鲁豫支队算是较早一支由我党统一领导的抗日武装。
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要求,杨得志他们的任务是在这片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活动,壮大抗日武装,建立民主政权,确保太行山区与华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系。
杨得志认为,多打胜仗是发动群众的最好办法。4月底,冀鲁豫支队夜袭了金乡县日寇守军;接着在金乡县白浮图袭击了日寇的一个汽车队。因敌人没有准备,一开火,敌人以为是遇上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就跑。
战士一边喊一边放枪一边追。战果虽然不大,但煞了敌人的威风,长了群众的志气。
群众说:“沈鸿烈的兵听见日本人的马靴响就溜,八路军撵着日本鬼子的大汽车跑,‘蝎虎’、‘中’!”
沈鸿烈是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的主席。
鲁西南地区有两多,一是土匪强盗多,二是土围子多。这些土匪无恶不作,他们经常打着日本人的旗号吓唬群众。
冀鲁豫支队为了保护群众的安全,消灭了一些欺压老百姓土围子,想方设法争取了一些“牛毛司令”操纵的零散武装。这些武装多由穷苦农民组成,杨得志了解了他们的的背景后,对他们采取攻心战术。
他常说的几句话是:“你们还是中国人吗?”“你们是吃中国粮食长大的吗?”“你们忘了自己的祖宗是谁了吗?”
转眼到了1939年的冬天,冀鲁豫支队已扩展到1.7万人。队伍壮大了,可战士们越冬的粮食棉衣还没着落。作为支队长的杨得志睡不着觉,作为支队政委的崔田民也睡不着觉。
一天,崔田民给杨得志说:“听说彭老总在内黄,你是不是可以找他帮我们想想办法?”
杨得志觉得这个办法行,便由微山湖连夜奔驰了数百里,到内黄县见到了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
彭德怀听完杨得志的汇报,笑眯眯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来向我讨鱼税银子来了?”
杨得志说:“您说对了,我就是来求副总司令帮忙的!”
彭老总沉思片刻说:“困难啊,各个根据地都困难。我们的财神爷(指供资部)的腰包里据了解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挤。”
彭老总虽然这样说,但他也没让杨得志白跑,最后还是让供给部给挤出1万块银元给了他。尽管一人还摊不到一块,这已是彭老总尽的最大努力了。
分别前,彭老总提醒杨得志:“我们还是要象在井岗山、中央根据地那样,一靠自力更生,二靠从敌人手里夺。‘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
杨得志回来,把情况向崔田民、卢绍武做了介绍,大家都很感动,并决心今后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供给。
解决了部分给养问题,参谋长卢绍武建议打“高二穷种”解决其他的给养。杨得志、崔田民都表示同意。
“高二穷种”是冀鲁豫边区单县西南的一个为日本人服务的大汉奸,虽然有个“穷种”的绰号,实际上地多、粮多、钱多、枪多,一点也不穷。
“高二穷种”在家里挂着两面日本旗,墙上贴着日军授的委任状,身挎日本指挥刀,依仗日军,横行霸道,老百姓恨透了他。
冀鲁豫支队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商定采取智取的办法。这天晚上,冀鲁豫支队通过侦察发现“高二穷种”在家,悄悄包围了他的住宅,下掉岗哨后,冲进去轻易活捉了他。
冀鲁豫支队捉住“高二穷种”后,先没杀他,而是勒令他家里人拿钱赎命,高家一下拿出7万块银元。
冀鲁豫大队利用这些钱买粮、买布、买棉花,抗日群众则积极为部队赶制棉衣。一个个战士脱掉了旧衣服,换上了新军装,向东明、濮阳一带转移时,沿途群众都兴高采烈地说:“八路军越来越威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