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最后的局部反攻

1944年春天来临了,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冀鲁豫广阔的平原,阳光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当时根据地的抗战形势也大快人心,我抗日军民不断取得对敌作战的胜利。

同时,由于战局吃紧,日军开始抽兵南调,这让敌人在冀鲁豫根据地的兵力减少。尽管如此,敌人依然时不时对我根据地发起“扫荡”。

6月7日,驻临清、聊城、堂邑等地的日、伪军2000多人,“扫荡”卫东南部一带。与此同时,日、伪军5000余人还“扫荡”了大名、广平交界处,造成广平群众100余人被抓走。

6月26日夜,茌平、博平、聊城、阳谷、东阿等地的日、伪军1000余人,“扫荡”茌南抗日根据地。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我茌南抗日军政机关适时转移,未来得及转移的部分干部群众被合围。在张会所村南部的旷野里,日、伪军逼迫群众指认共产党员和八路军不成,便架起机枪开始集体屠杀。危急关头,共产党员杨先民呼唤群众奋起突围,大部分人员成功逃生,但仍有134名群众惨遭杀害。

在我根据地军民已经开始实施反攻的阶段,敌人的反“扫荡”只能是垂死的挣扎,注定不可能取得太大成就。而他们在扫荡中的暴行,更加激起了当地民众,对他们的仇恨。令人庆幸的是,敌人的垂死挣扎的“扫荡”,也给我抗日根据地实施反攻,提供了一个机会。

8月中旬,敌人对冀鲁豫比邻的山东各地滨海地区“扫荡”滨时,不得不从北起渤海南到陇海、西迄鲁西东至胶东的广大地区内,临时拼凑兵力,从而为我冀鲁豫各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展开攻势作战的有利时机。

为扩大根据地,配合滨海反“扫荡”,冀鲁豫和山东各根据地发起了秋冬攻势作战。

9月,日军第三十五师团第一混成旅团步、骑兵自濮阳全部撤走;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也随日军南逃。在这种情况下,我冀鲁豫军区第九分区部队,成功收复濮阳县城。濮阳、尚和、昆吾3县全境解放。

当年秋,冀鲁豫边区遭受蝗灾,农作物尽毁。各县军区灭蝗救灾,并抢种荞麦、萝卜、白菜,以瓜菜代粮度过荒年。

10月,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在濮阳县城召开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对濮阳解放后恢复生产、组织群众支援大反攻等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然而,10月12日,日伪军万余人对冀鲁豫九分区之南乐、清丰、濮阳等地区进行“大扫荡”。在敌人的疯狂进攻下,部分地区再次沦入敌手。

从11月开始,冀鲁豫军区发动了冬季攻势,这次攻势主要由少数主力部队带领地方武装和民兵展开,以保障主力兵团整训。

12月,冀鲁豫第九分区部队在卫南县大队配合下,将投降日寇的王太公匪部1500余人围歼于何庄、冯村。到年底,全区共作战2709次,毙伤俘日伪顽军40000余人,收复县城7个,攻克据点、碉堡千余个,解放国土20余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余万,控制11个县城。

在整个1944年,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积极主动进攻日、伪军,取得重大胜利,使一些小块游击区扩展为大块根据地,解放区较上年扩大一倍以上,达到10余万平方千米,解放同胞500余万人。

新收复清丰、内黄、朝城、莘县、邱县、濮阳等7座县城,全边区已有10个完整县。除水东地区外,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已基本连成一片。

全区正规军与地方武装已由年初的50000人发展到92000人,民兵已发展到10万人以上,战斗力大大提高。

1945年1月,党中央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给与了充分肯定。同时,党中央还指示冀鲁豫边区,要深入发动群众,彻底进行减租减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全面展开减租减息斗争。同时,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积极开展攻势作战。

1月22日至4月2日,冀鲁豫党校警卫团配合太行七、八分区主力,共同发起道清战役。

1945年1月21日夜,我八路军一部向驻守在小东、宁郭两镇3座军营的伪军发动突然袭击,仅4个小时便全歼驻守伪军。这次夜袭拉开了道清战役的序幕。

道清战役前后历时70余天,在我冀鲁豫党校警卫团配合的配合下,共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解放了修武、获嘉、博爱、武陟、原武、辉县等广大地区,建立了原武等四个抗日民主政府。同时,道清战役成功粉碎了日伪军妄图割断黄河南北两地八路军之间联系的阴谋,是八路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一次成功尝试。

2月12日,冀鲁豫第八团和第十二分区独立团,在太康叶寨一带全歼顽“泛东挺进军”总部及所属第五纵队2000余人,活捉顽军中将总指挥、纵队司令耿明轩,为我军开辟水西扫清了道路。

4月15日,冀鲁豫第四、第八分区部队在高陵、内黄二县民兵配合下,攻克日伪据点浚县郭小寨,歼日伪军1500余人。

不久之后,一场在反攻阶段的著名战役——南乐战役,在冀鲁豫根据地打响了。南乐县城位于冀鲁豫区腹地。不久前,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清丰、内黄、濮阳、朝城之后,南乐守敌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及日军一部更显孤立。

为巩固与扩大卫河以东和开辟卫河以西地区,冀鲁豫军区集中3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及地方武装与民兵发动南乐战役。

4月24日23时,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主力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向南乐县城发起强攻,迅速从城西南和西北角攻入城内。立即对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旅部和伪保安团团部及日军小队分割包围,尔后采取先打分散小股,后打集中大股之日伪军的战法,激战至26日,全歼守城之日伪军。

与此同时,开赴浚县、滑县和大名地区担负打援和牵制日伪军任务的冀鲁豫军区第三、第七、第九军分区部队也将外围据点全部拔除,并击退由安阳、大名等处出援之日伪军。

在战斗中,由于我军实行两个方向突破,接着勇猛穿插分割,先打分散之敌,后攻集中之敌,因而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整个战役于27日结束。此役,我冀鲁豫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攻克据点32处,解放了卫河以东大片地区。

5月14日,老八团西渡新黄河,消灭伪西华自卫团、暂编第八师等部,建立了冀鲁豫第十三地委、专署和分区,地委书记王其梅,专员管大同,司令员汪家道,政委王其梅。同时,还成立了郾上西、郾商西、鄢扶、西临郾等抗日民主政府,开辟了拥有4500多平方千米,近100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沟通了冀鲁豫与新四军第五师的联系。

1945年春,日军制订了在东平湖区抢掠小麦的计划。为扩大解放区,武装保卫麦收,冀鲁豫军区集中第一、第八、第十一军分区主力及部分县区武装、民兵,于5月中旬发起东平战斗。当时,东平城内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警备队一个大队。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指挥第八军分区部队为中央纵队,担任主攻任务;第一军分区部队为左纵队,攻取东阿;第十一军分区部队及第九军分区骑兵团为右纵队,横扫金乡——济宁路以西地区,左右纵队兼有打援任务,确保中央纵队两翼安全。

5月18日凌晨,中央纵队第七团等部逼近东平城,智取不成转强攻。第一营在炮火掩护下,由南门攀登成功,迅速占领城楼,打开城门,接应第二、第三营及后续部队入城,尔后即按预定目标,大胆穿插分割。至拂晓,第一、第二、第三营分别包围了伪警备大队、伪县政府和日军小队。战至17时,伪警备大队、伪县政府被消灭,日军仍作困兽之斗。

19日,日军被歼。20日,东平外围据点在第五团、地方武装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全部缴械投降。冀鲁豫军区部队动员民兵、群众万余人,拆工事、毁碉堡、平城墙,以防日伪军卷土重来。左纵队于17日攻入东阿,首歼东城伪警备队一部,继而包围西城日军据点,并开始土工作业,拟实施坑道爆破。因情报不确,误传肥城援敌将至,遂仓促爆破,未能奏效。右纵队南北两个支队于5月19日攻克伪据点喻屯,迫退唐口、刘庙伪军。24日,我军于袁集再歼日伪军一部。

此役历时一周,歼日伪军2000余人,东平城破之后,东阿、汶上、宁阳、梁山日伪军弃城逃窜,冀鲁豫边区东线遂平,泰西、运东、运西、湖西连成一片。

6月底至7月初,和冀鲁豫比邻的太行军区又发动了安阳战役。安阳是联结冀南、豫北及冀鲁豫区的交通枢纽。驻守在该地区的敌军有: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一部,伪剿共第一路军2个旅和伪军第六方面军暂编第九师,以及伪林县总队,共约7000人。

其中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驻安阳城,伪剿共第一路军李英部等外围。当时,日伪军在此大修碉堡据点,以阻断八路军山区与平原之间的联系。

为歼灭伪军李英部及日军,摧毁其封锁线,解放与巩固平汉路以西、观台以南、鹤壁以北广大地区,八路军太行军区集中5个军分区主力及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共9个团的兵力,组成3个支队,准备在30000余民兵和自卫队配合下,于6月30日发动战役。

太行军区部署安阳战役的主要任务是:以驻守在平汉路以西、观台以南、鹤壁集以北地区的敌人为打击目标,力求歼灭伪剿共第一路军李英部以及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一部,摧毁敌封锁线,解放并巩固该地区。

安阳战役准备分两步实施。第一步重点攻击曲沟集和水冶镇;第二步向积善、观台、天喜镇、西善应方向扩张战果。

6月30日凌晨2时,第七军分区所属第一、第四十三团和第八军分区所属第二团及3个县的独立营组成第一支队,开始向曲沟集之敌发起进攻。

经过突破寨墙、分割包围和连续爆破,战至上午7时,全歼伪剿共第一路军伪第三旅旅部及伪第六团,俘伪旅长以下近600人。

第四军分区所属第四十三团和第五军分区所属第三十四团、义勇军第五团及2个县的独立营组成第二支队,于30日凌晨1时向水冶镇发起进攻。在接连两次攻击受挫后,天明后各部队迅速进行土工作业,重新组织火力,准备坑道爆破,下午4时30分,第二支队发起第三次进攻,至晚上9时,驻守该镇的伪第二旅主力全部被歼,试图顽抗的日军分队也被消灭。

第三军分区所属第七六九团、第十四团和集总警卫团组成第三支队,主要担负阻援任务。

30日5时,第三支队进至北曲沟,发现增援的日军100余人、伪军60余人抵达北流寺,并以炮火向北曲沟轰击,遂决定歼灭援敌于北流寺地区。

第三支队以第七六九团、第十四团向敌迂回攻击。当第一支队攻克曲沟集之后,也立即以主力向北流寺日军援敌的侧后攻击,并将敌包围。被围日伪军虽曾5次反扑企图突围,但均被击退,至下午5时,该敌全部被歼。在围攻北流寺之敌时,安阳之敌又出动100余人增援,但被我第一支队击退。

7月1日,各支队乘势展开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扫除水冶镇南北敌各个据点。经两昼夜激战,摧毁了安阳以西之敌的全部据点碉堡,全歼伪剿共第一路军第二旅、第三旅残部及伪林县游击部队一部。

7月4日,各支队又开始了第三阶段的作战,向观(台)丰(乐)铁路及汤阴地区扩张战果。第一支队向南发展,相继攻克鹤壁集北唐仲、大湖、鹿楼等据点,并争取了2个伪军中队反正。

第二、第三支队对观丰铁路出击,拔除了铁路沿线敌大部据点碉堡,彻底破坏了铁路,并打退了丰乐出援之敌。至9日,安阳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共毙伤日伪军800余人,俘虏日伪军2500余人,攻克据点30余处,解放了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约35万。通过安阳战役,使太行山区与冀鲁豫平原的联系更加紧密,晋冀豫根据地更加扩大,为抗日大反攻打下了基础。

为了配合太行军区进行的这场安阳战役,6月30日至7月7日,我冀鲁豫军区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分区部队,发起了成安、临漳战役,攻克内黄西北的回隆镇等据点70余处,歼日伪军6400余人。

7月,我冀鲁豫根据地又发动了阳谷战役。地处鲁西平原中部的阳谷,是日军扼守黄河、控制鲁西的中心据点,长期派驻重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南调,改由伪治安军第四集团军第九团张育焕部据守。

为消灭该敌,拔除楔入中心区的孤立据点,7月下旬,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副司令员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指挥第一、第七、第八军分区主力,第九军分区骑兵团、炮兵连及军区特务团,在地方武装、民兵配合下,发起阳谷战斗,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治委员万里指挥该分区第五、第六、第七基干团和5个县大队共6000余人担任主攻,第七军分区部队进抵聊城——阳谷公路中段打援。

20日拂晓,攻城部队在东西金斗营集结完毕,下午冒雨开进,22时完成对阳谷的合围。

21日拂晓,战斗打响,主攻方向第七团第一营突击连一个班,在东门突破成功,但因梯子折断,后续部队无法登城,被敌反扑下来;助攻方向的北、南门攻击也未能奏效,首次攻击失利。

攻城部队一面加紧佯攻,消耗疲惫敌人,一面反复勘察,调整部署,准备再次攻击。

两天后的23日夜,担任主攻的第七团第三营、第二营分别在北门、东北角,担任助攻的第七团第一营、第五团、第六团分别在东、南、西门,进入攻击出发阵地。

24日凌晨,由炮兵、轻重机枪、特等射手组成的火力队,对准区分的目标一齐开火,伪军的火力点和射孔被死死封住,顿时成了哑巴。

攻击部队在“攻克阳谷城,歼灭治安军,活捉张育焕”的口号声中,5处同时发起攻击,第三营八连、第二营五连率先登城成功,并巩固了突破口,接着,南门、西门突破敌防御。守敌放弃城垣,涌入城内。

第八军分区部队勇猛穿插,将伪治安军及伪朝城警备队包围在十字街以西小围子内,将伪阳谷警备队包围在西南角兵营内。阳谷、寿光、莘县、朝城的伪政府和伪警备队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伪治安军第九团,在日军顾问川崎指挥下,仍顽抗待援。

26日拂晓,第八军分区部队对伪治安军最后巢穴发动总攻,炮兵轰击,炸药爆破,手榴弹投掷,诸多手段一齐运用,迅速攻占小围子西院,打退伪军7次反扑,将残敌压缩在东院内。后经连续爆破,炸毁伪治安军固守的中心碉堡,占领了伪团部大楼。张育焕自杀,川崎被俘。

至此,历时一周的阳谷战斗共歼敌2300余人。

策应阳谷方向作战的第七军分区部队,21日攻克堂邑,尔后进逼聊城,迫使聊城之敌未敢出援。

第四军分区部队对临清周围据点展开牵制性攻势,迫其弃守退往临清。

此役解放了阳谷、朝城、莘县全境,使第一、第七、第八军分区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

至7月底,全区除交通沿线和残留于中心区的一些孤立据点之外,全部伪顽军均被我驱逐到边沿区,迫使日寇龟缩于大的据点和县城,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冀鲁豫根据地内的民主民生斗争已在全区取得重大胜利,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生产互助运动蓬勃发展,这为我军开展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