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

那还是在远古的时候,自从有文字以来,为了把君王的言行和当时所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政府便设立了专门的史官跟随在帝王左右。左边的史官称为左史,记录帝王的言语;右边的称为右史,记录帝王的行动。

人文始祖尧在位的时候,明察善断、思维清晰、远见卓识,治理天下非常有计谋。尧命令大臣羲仲和和氏,严肃谨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

在尧的安排下,大臣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汤谷,每天恭敬的迎接日出,以辨别测定每天太阳东升的时刻。等到昼夜长短相等的那一天,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的时候,羲仲把这一天定为春分。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进行劳作耕种,鸟兽也在这个时节开始生育繁殖。

在尧的安排下,大臣羲叔居住在南方的交趾,每天恭敬的迎接太阳向南运行,以辨别测定每天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到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的时候,羲叔把这一天定为夏至。这时,人们开始搬到高处住,这时节鸟兽的羽毛开始变得稀疏。

在尧的安排下,大臣和仲居住在西方的昧谷,每天恭敬的送别落日,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等到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南方的时候,和仲把这一天定为秋分。这时候,人们又从高处搬回到平地上居住,这时节鸟兽又开始重新换生新毛。

在尧的安排下,大臣和叔居住在北方的幽都,每天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情况。当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的时候,和叔把这一天定为冬至。这时,人们开始居住在室内,鸟兽开始长出柔软的细毛。

由于尧公平选任百官,为此在全天下享有非常崇高的威望。百官也都恪尽职守,成绩斐然,各种事情就都兴起了。

这一天,尧问大臣们:“谁能负责水利工程呢?”

大臣驩兜说:“让共工负责吧,共工有丰富的治水经验。”

尧说:“共工阳奉阴违,言行不一。不能把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他。”尧叹了口气又说,“当前洪水泛滥,环山绕陵,下游住的人民深受其害而又没办法解决,谁才是根治这水患的合适人选呢?”

众大臣说:“您看鲧咋样?”

尧说:“唔,我看不行,鲧办事不力,而且疏于团结族人。”

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说:“鲧能不能治水先不要下结论,应该先试用试用。

尧说:“好吧!就叫鲧认真去治水吧。”

鲧一连治了九年水,却没治出什么绩效。这时,尧年龄也大了,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一个可靠的年轻人。

一天,尧对大臣们说:“我当天子已经七十年了,现在我老了,谁能接替我做天子呢?”

大臣放齐说:“你儿子丹朱聪明练达,堪当重任,让丹朱接替你当天子吧。”

尧说:“呵!丹朱又奸诈又刁赖,他怎么可以当天子呢!”

尧对四岳说,“我发现你们德才兼备,我打算传位给你们中的一位。”

四岳连忙推辞说:“我们接班只能辱没帝位。您还是另选他人吧。”

尧说:“既然你们不愿当就算了吧,你们总可以推荐可以做天子的人吧。既可以举荐名人,也可推荐卑微小民。”

于是,众大臣都一致向帝尧推荐说:“有个非常能干的人叫虞舜,让他当天子吧。”

尧说:“好!谁给我说说,虞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岳说:“他是盲人‘瞽瞍’的儿子,他爱护兄弟孝敬父母,通过智慧和忍让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尧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让舜作为我的接班人吧。不过,我要先考验他一下。”

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妻,并替舜筑了粮仓,分给舜很多牛羊。

尧经过考察后,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于是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

后来,史官根据唐尧的功德、言行等情况写作了《尚书》中的《尧典》。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是关于上古时代的政事史料汇编。《尚书》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按文体分为诰、训、谟、誓、命、典六种。主要记载了上古帝王有关政事和治国的言论,也保存了古代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尚书》原称《书》,“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系上古各朝史官记录,非成于一人之手,后由孔子编订。《尚书》在战国时已有很高的地位,《荀子》一书中把它称之为“经”,汉代改称《尚书》。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另外,《尚书》中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28篇,《古文尚书》共25篇。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其中《虞夏书》4篇,《商书》5篇,《周书》19篇。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除了有珍贵的上古文献价值,《尚书》也有非常深刻的思想。书中如周公诸篇,对我国政治思想影响巨大,堪称儒家思想的渊薮。

[旁注]

汤谷 即“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升起之处。与虞渊相对,虞渊指传说中日落之处。根据史料记载,汤谷位于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即现在的山东日照,是上古时期羲和族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是东夷文明的摇篮,也是我国东方太阳文化的发源地。

羲叔 我国远古传说时代主南方之官,尧命他居于南交,确定夏至的时间,并据当地的情况,劝导百姓从事农耕。据《尚书·尧典》记载,有南方天文官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负责观测确定夏至日。“羲叔”代表夏季,春夏正是庄稼的播种、生长季节。

冬至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共工 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

鲧 姓姬,字熙。黄帝的后裔、玄帝颛顼的玄孙,是夏王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父亲。被尧封于崇地,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鲧治水是我国著名的洪水神话,其所隐含的史实对我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可能就是由于这场洪水,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

四岳 传说中我国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史记》也认为四岳是指四人,因此四岳回答时都是“咸荐”“皆曰”,表示多人异口同声。传说尧为部落联盟首领时,他们推举舜为继承人。舜继位后,他们又推举禹帮助舜。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内部推选人才的情况。

娥皇女英 我国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也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继尧位后,至南方巡视,逝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

《尧典》 《尚书》篇目之一,记载了唐尧的功德、言行。《尧典》因标榜尧、舜选贤禅让、任德使能、教化天下的德政故事,因此更受历代读书人的推崇,其中所记故事也历来被视为唐、虞盛世的真实史实。《尧典》在史学、经学、儒学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禹贡》 是《尚书》中的一篇。《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个地方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阅读链接]

关于《尚书》的编写和传说,有人相传该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他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挑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在秦代,《尚书》曾经失佚,到了汉代的时候,汉政府重新重视儒学,于是由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把《尚书》的内容写下28篇,这便是今天流传的《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