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
那还是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对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下雪、打雷打闪,地上为什么会刮大风、起大雾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帝王伏羲通过长期对天地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后发现,宇宙万物之间有一个规律。那时人类没有文字,为了表达这个规律,聪明的伏羲便用符号“-”表示。
“-”是太极,是道,是天地未分时物质性的浑沌元气。伏羲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元气这个整体衍生出来的。元气动而生阳,阳就是阳爻,用“—”表示,阳为单数;元气静而生阴,阴就是阴爻,用“——”表示,阴为双数。一阴一阳就是两仪。伏羲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
然而宇宙万物之间的阳阴到底是怎么转换的呢?转换的规律是什么呢?伏羲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有一天,伏羲在河边捕鱼,逮住一个白色的龟。这只龟龟形近圆,龟爪像龙,周身洁白,玲珑剔透。龟身上的纹理错落有致:中央有五块,周围有八块,龟盖外围有24块,腹底12块。
伏羲认为这只白龟是个神物,所以就没有把白龟吃掉,而是挖了个池子,把白龟放养在里边。伏羲每次逮些小鱼虾去喂白龟时,白龟都会凫到伏羲跟前,趴在坑边不动弹。伏羲没事儿就坐在坑沿儿,边看白龟边思考宇宙万物之间的规律。
有一天,伏羲折一根草秆儿,在地上比着白龟盖上的花纹画。画着画着,竟画出了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然后,他在四象的基础上,用一通道儿当阳,一断道儿当阴,一阳二阴,一阴二阳,来回搭配,画来画去,竟产生8种新的符号,也就是八卦图,即先天八卦。
八卦图画出来后,伏羲把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按照龟盖中央的五块纹理的秩序排列出来;把象征八卦的“乾、艮、震、巽、坎、离、坤、兑”按龟身周围八块的纹理秩序排列出来;把象征二十四节气的符号按照龟盖外围24块的纹理秩序排列出来;把象征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龟腹底12块纹理的秩序排列出来。
那时,人们靠打渔、狩猎过日子。一个人出去打渔、狩猎最怕的是半路上碰到激烈的天气变化,来不及逃生。所以,很多人出门打渔、狩猎时,便去问首领伏羲天气如何。
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确预测出天气后,人们对伏羲越来越信赖,问天气的人越来越多,伏羲来不及应付,就说:从明天开始,我在村口的大树上挂了一个图像,你们一看图像就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
从此以后,村民每次出门时,只要去村口看一眼八卦画,就知道出门后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了。
从此以后,每天伏羲都会用八卦图分别把代表八种最基本的自然现象挂在村口。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卦现象称为八经。
乾代表天。天以3个阳爻留有一定的空间垒叠而成为“乾卦”,三是个概数,以此表示不知天有多高,即天有看不见的上空。
坤代表地。地字以3个阴爻垒叠而成为“坤卦”。意思是,不知地有多深。地上也有沟壑、山川、河流、湖泊、崖石山洞等。
震代表雷。当时人们最敬畏雷,所以,以2个阴爻覆盖着1个阳爻表示。意味着雷声震耳、电光闪闪,能撕破天的形象。
巽代表风。当时人们认为风在天下流动,所以,以2个阳爻覆盖在1个阴爻之上表示。因为人们最清楚洞穴里有风,山川里有风,山头上有风,广阔的平地上也有风。
坎代表水。坎卦中间1个阳爻,上面1个阴爻,下面1个阴爻。中间的阳爻象征河道,上、下面的阴爻就象征是流淌着的水。
离代表火。离卦中间1个阴爻,上面1个阳爻和下面1个阳爻。离卦意会为燧人氏的钻木取火,两个阳爻是为两条树木,阴爻是从中钻出来的火苗。当时人们看到山火的肆虐,火山的爆发,以及木棍上火苗的飘动,普遍认为火是流动的。所以,用2个阳爻夹着1个阴爻表示。
艮代表山。艮卦是1个阳爻在上,2个阴爻在下面,突出的是天底下的山,地上的山。艮卦不仅可以理解为“山在天底下、天底下的山”还可以理解为“山上面是天,地上面是山”等等概念。
兑代表泽。兑卦是1个阴爻在上面,2个阳爻在下面。这两个阳爻,可以理解是盛水的地方或器皿。当时人们认为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水是流动的、无孔不入的,所以,一般薄的器皿盛不住它,会漏,需要用两个阳爻来代表盛水的木制、陶制器皿或厚实的泽地或湖库。
八卦图虽然能代表世间万物的8种基本性质,但世间具体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不可能只有8种,渐渐地,用于反映天道规律的伏羲先天八卦不能准确反映越来越复杂的人类社会规律了。
商末的时候,国君商纣王昏庸无道,西部诸侯长姬昌广施仁德,礼贤下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由此引起商纣王的猜忌和不满,商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城。
姬昌最初入狱的那些天,因气愤难息而在这所高出地面五米的台形监狱里不停地踱步。最后,他镇静下来,明白不管心中多么不满和气恨,他也必须接受眼下的现实:暂时无法走出这座监狱。
既然如此,那就找点事做吧,要不然,怎么度过漫长的白天和夜晚?可在监狱里有武士在监督着,能做成什么事呢?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于是他依此琢磨,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姬昌被关了整整7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姬昌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然后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
最后,姬昌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64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
“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另外,周文王还在每一卦卦形符号下面写上文辞,即卦爻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
通过这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周文王把自己如何立志,如何心怀天下,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交友,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治理国事,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对待婚姻、家事。姬昌时而借喻,时而象征,时而真发感叹,时而暗指影射,把自己所欲表达的东西寓寄在卦辞和爻辞上。
如果说“卦辞”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总述的话,那么“爻辞”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具体变化。总述加上6种情态的分述,便是卦辞和6个爻辞。六十四卦,计有64条卦辞和384条爻辞,总计448条。
周文王在这部著述就是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将人生哲理、世间情态,尽收其中。
由于《周易》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其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于是,那些专门研究《周易》的人被称为易学家。
孔子起初并没有学《周易》,一次,他偶然间用《周易》占卜自己的命运,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他便以此卦请教于经通《周易》的商瞿。
商瞿对他说:“‘旅’卦的彖辞曰:‘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意思是虽有太阳般的光明但却静止不动。您占这卦表明,您虽然具有圣人的智慧,集大道于一身,却没有权威的地位,不能施行于天下。”
孔子听后长叹道:“凤凰不向此地飞来,黄河没有龙图出现,这真是天命啊!”从那以后,孔子开始反复研读《周易》。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再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透彻理解《周易》的精神和实质后,孔子写下了10篇观后感:《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这10篇观后感被后人称为《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64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32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学《周易》至于韦编三绝,积功力久,发此感慨:“再给我五年或十年,在易上更加深入,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
《周易》是一部我国古哲学书籍,也称易经,简称易,“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另有说“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还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所以叫《周易》。
“易”一说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一说,在西周,易即雅乐,是执政者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还有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
另外,易也有“道”的意思,含有日出、占卜、变易、变化、交易、恒常的真理。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有阴爻和阳爻。“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7种10篇。因“传”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关于《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向有争议。《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我国人文始祖伏羲氏画八卦,西周奠基人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至圣先师孔子作传解经。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作为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周易》的内容极其丰富,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我国的文明。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易经》被在西汉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旁注]
太极 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我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太极与八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太极也是道教易学,道教哲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阴阳 源自我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是国学之本,对后来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四象 我国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四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我国古代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
地支 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12个部分。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2年,所以,我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12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是个千古之谜,也是玄学之迷,揭开这个谜,就是揭开玄学之谜的开端,就可以探寻到古玄学的真谛。
八卦 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三条长画或断画组成的八种图式,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对后世影响很大。八卦有不同类型,宋代邵雍理论经朱熹传播以来,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为大众所知。
燧人氏 又称“燧皇”,或简称燧人,名允婼,三皇之首,上古时代燧明国。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被授予“火文化之乡”称号。
阴爻 《易经》六十四卦的两个基本符号之一,与阳爻“—”相对,以“——”表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唐孔颖达疏:“八为阴数而画阴爻,今六为老阴,不可復画阴爻,故交其钱,避八而称六。”高亨《周易大传通说》第二章:“此爻为阳爻,是为刚居下位;此爻为阴爻,是为柔居尊位。”
阳爻 《易经》六十四卦的两个基本符号之一,与阳爻“——”相对,以“—”表示。《易·大壮》:“大壮利贞。彖曰大壮,大者,壮也。”三国时期的魏王弼注云:“‘-’者谓阳爻。小道将灭,大者获正,故利贞也。”
商纣王 (?~公元前1046年)帝辛,名受,后世人称殷纣王。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
伏羲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对后世影响极大。
商瞿 商姓,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商瞿喜好《易经》,孔子就传授《易经》给他。后来商瞿又传给楚人子弘。从此,《易经》传于后世儒者,传八代至汉川人杨向,杨向以懂易学而至中大夫,以“易学”入仕。商瞿的造诣很高,是孔门传道者之一。
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竹简对我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汉书》 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对后世影响巨大。
《孙子兵法》 是我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就是公元前515至公元前512年,全书为13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阅读链接]
在远古的时候,有个部落首领伏羲教会人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上天祥瑞迭兴,并授予他一件神物。
据《易·系辞上篇》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披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它为龙马。伏羲看到龙马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等伏羲画完,龙马潜入水中。没过多久,有只神龟背上背着一本书从洛水出现了。伏羲神龟背上的书后,遂根据这种天赐的符号画成了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