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微言大义的《公羊传》
那还是春秋时期,年事已高的孔子见自己的主张难以实施,与好朋友左丘明一起参观完鲁国的史记后,便依据鲁史修撰了一部政治史《春秋》,以著作史书褒贬历史的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
为了避免政治迫害,在作《春秋》时,孔子在属辞比事上常常使用隐晦的语言,其微言大义,只口授给弟子,并不笔之于书。孔子去世后,弟子各以所闻辗转传授,于是逐渐形成不同的《春秋》师说。
由孔子弟子子夏传给弟子公羊高的,称为公羊传。公羊高子孙继续口耳相传,一直到汉景帝时,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与弟子胡毋生开始合写成书。
《公羊传》也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以问答的方式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公羊传》约4万多字,其中情节较为完整、算得上历史故事的有30来个。所记事实,有的与《左传》大同小异,有的详略不等,也有的为《左传》所无。
公元前589年6月17日这天,齐国和晋国交战。齐国一方是大夫邴夏为齐顷公赶车,大夫逢丑父当车右。晋军一方是大将解张为主帅,正卿郤克赶车,勇士郑丘缓当车右。
齐顷公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然后,齐顷公不给马披甲就冲向了晋军。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是仍不停止擂鼓继续指挥战斗。郤克边擂鼓边对身边的解张说:“我受重伤了。”
解张说:“从一开始接战,一支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都没敢说受伤。您也忍着点吧!”
车右郑丘缓听到他俩的对话,说:“从接战开始,遇到道路不平的地方,我必定冒着生命危险下去推车,你们了解这些吗?”说着郑丘缓扭头看了郤克一眼,见郤克身上的伤口血流不止,又说,“不过,您真是受重伤了。”
解张说:“集中在我们手上的战旗和鼓声,是军队的耳朵和眼睛,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为什么为了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身披盔甲,手执武器,本来就是去走向死亡,伤痛还没到死的地步,您还是尽力而为吧。”
解张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把右手的缰绳攥在一起,用空出的右手抓过郤克手中的鼓槌就擂起鼓来。马飞快奔跑而不能停止,晋军队伍跟着指挥车冲上去,把齐军打败。晋军随即追赶齐军,3次围绕着华不注山奔跑。
晋国三军司马韩厥作战之前梦见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明天早晨作战时要避开战车左边和右边的位置。”因此作战时,韩厥站在战车中间担任赶车的追赶齐顷公的战车。
邴夏见韩厥很有威仪,像大将的模样,就对弓箭手说:“射那个赶车的,他是个君子。”
齐顷公说:“称他为君子却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下令弓箭手不准射站在中间位置赶车的韩厥,于是,弓箭手只射车左和车右,车左和车右都中箭掉下了车。
晋军的将军綦毋张损坏了自己的战车,跟在韩厥的车后说:“请允许我搭乘你的战车。”他上车后,无论是站在车的左边,还是站在车的右边,韩厥都用肘推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
往回撤时,逢丑父和齐顷公互相换了个位置。当他们乘坐的战车将要到达华泉时,战车的骖马被树木绊住而不能继续逃跑而停了下来。而车右逢丑父前一天夜里睡在栈车时,有一条蛇从他身子底下爬出来,他用小臂去打蛇,小臂受伤,但为了能当车右逢丑父隐瞒了这件事。所以,当齐顷公的战车被绊住时,由于逢丑父不能用臂推车前进,因而被韩厥追上了。
韩厥拿着拴马绳走到齐顷公的马前,两次下拜并行稽首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给齐顷公送上去,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进入齐国的土地。’我很不幸,恰巧碰上了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和躲藏。而且我也害怕逃跑躲避而使两国国君受辱。冒昧地向您禀告,我迟钝不会办事,只是人才缺乏充当了这个官职。”
冒充齐顷公的逢丑父命令齐顷公下车到华泉去取水。这时,齐国卫士郑周父和宛茷驾着后备车赶到,把齐顷公拉上车就跑掉了,使齐顷公免于被俘。
韩厥把抓获的逢丑父献给郤克,郤克打算杀掉他,逢丑父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代替自己国君受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
郤克说:“这个人敢献出自己的生命使自己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而赦免他,则可以用来勉励事奉国君的人。”
于是韩厥就赦免了逢丑父。《左传》记载这件事时,只提到逢丑父与齐侯易位一句。《公羊传》则详写逢丑父,原文是这样写的:
面目与项公相似,衣服与顷公相似,代顷公当左,使顷公取饮。顶公操饮而至。曰:“革!取清者。”顷公用是佚而不反。
还有,楚庄王围攻宋国时,他的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
于是,楚庄王派大夫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楚庄王见楚国大夫登上土堙,宋国大夫华元也登上土堙,他出来会见司马子反。
司马子反问:“你们的情况如何?”
华元说:“困苦不堪啊!”
司马子反说:“困苦到什么程度?”
华元说:“互相拆下房屋烧火做饭。”
司马子反说:“天啊,这么严重啊!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呢?”
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
司马子反说:“嗯,你们坚持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了,吃完军粮如果还不能取胜的话,我们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问:“敌情如何?”
司马子反说:“很惨啊!拆下房屋烧火做饭。”
庄王说:“这么严重啊!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马子反说:“主公,这样不行啊,我已经告诉对方,我军只有七天的口粮了。”
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
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我泱泱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
庄王觉得司马子反说得有理,但又不肯放弃马上到手的肥肉,想了想说:“嗯!你说了就说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主公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了。”
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还在这干什么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楚庄王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
《公羊传》的体裁特点,是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与《左传》以记载史实为主不同。
《公羊传》语言更加通俗、叙写更为具体。这是由于《公羊传》形成于战国后期,著之竹帛乃在汉初,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师生授受以口耳相传为主。这样就使之带有口头讲述的特征,甚至夹杂一些民间传说的味道,而不同于《左传》语言之简劲峻洁,书面化,典雅化。
《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历代今文经学家时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同时它还是研究先秦至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后世注释《公羊传》的书籍主要有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今文经学家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今文经学家陈立撰《公羊义疏》。
《公羊传》写定于汉初,系用汉代通行的隶字书写,它是今文经学中富有理论色彩的代表性典籍。公羊学者认为,《春秋》是孔子借春秋时期历史事件以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处处包含“微言大义”。这同古文经学派认为《春秋》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同。
总括来说,《公羊传》的历史哲学具有政治性、变易性和可比附性三大特点,这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多见。
《公羊传》的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它也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旁注]
汉景帝 (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名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位期间,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齐顷公 (?~公元前572年)姜姓,吕氏,名无野,齐惠公之子,他被晋军追逼,差点被俘,幸得大臣逢丑父相救,二人互换衣服,佯命齐顷公到山脚华泉取水,得以逃走。后来齐国国势趋衰。齐顷公变得低调内敛,周济穷人,照顾鳏寡,颇得民心。
司马 我国古代官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逢丑父 齐国大将,公元前589年,晋国与齐国发生了靡笄山之战。齐将逢丑父在危急关头为营救齐君而采用的李代桃僵之计,据礼巧辩,说服晋帅放掉他这一对两国利害无谓的被俘者。这一计策,改变齐国受灾祸的性质,降低晋国取胜的意义。
齐国 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齐国。到战国末年,随着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文化也逐渐融合为一体。公元前221年齐国为秦国所灭。因为文化的一体,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圈,也成为了山东的代称。
《公羊传》 战国时的齐国人。相传是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子夏的弟子。他所著《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在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时,才把这本书写在了竹简之上,开始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是古代经学的重要典籍,在我国儒教书籍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楚庄王 又称荆庄王,姓芈,熊氏,名侣,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今文经学 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典,是我国古代儒学重要流派。今文经学家的理论提供了谶纬之术的发展空间,谶语之术后来保留在道教传统中,以各种不同形式持续地影响着我国此后的政治、思想和民间信仰。
隶字 是继篆书以后的新兴书体。隶书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无论从应用文字或书法艺术方面看,隶书的出现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就我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革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的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
大一统 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还有道家、法家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我国大一统的逻辑中派生出来的许多观念,使得大一统在国人的心灵中扎下根来,国人对大一统形成了精神依赖。
古文经 学派相当于今文经学派而言。指用秦始皇统一我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古文经学是用大篆写定的儒经,而且后来传授这种儒经的儒师们对同一种书、同一经文所持见解与今文经学派有所不同。儒生所整理、释义的儒家著作,成为后世儒家经典。
[阅读链接]
《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认为:“所传闻世”是“据乱世”,“内其国外其夏”;“所闻世”是“升平世”,“内诸夏外夷狄”;“所见世”是“太平世”,“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按照今文公羊家的阐发,《春秋》之“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张三世”,即孔子将春秋时期的历史,划分成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今文家的这种认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们所“描述”的历史运动,并不符合史实但却符合“理想”。从春秋“本然”的历史来看,“三世说”的诬妄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