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美物候新,五百方圆无纤尘。革命摇篮根不动,人民永远掌乾坤。
这首小诗,充分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以及革命者对它的仰慕。
井冈山地区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莲花、永新、宁冈、遂川和湖南酃县、茶陵等县。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为落脚点?这是毛泽东雄才伟略的决策。
根据革命屡遭失败的教训,毛泽东认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决定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在反革命力量比较强大、占据着中心城市的形势下,搞城市起义一举取得革命成功是不可能的,必须把革命重点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为此,在军事战略上必须在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找革命的落脚点,形成武装割据的态势,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而井冈山对实行这种割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第一,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地处湖南、江西两省的边界,远离国民党控制的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两省军阀各属不同派系,互相提防, 行动较难统一。第二,该地区革命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这里大部分县都有过共产党的组织,建立过农民协会和农军,毛泽东赞扬过的被反革命诬为“痞子运动”的农民革命,这里都进行得轰轰烈烈。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革命虽遭破坏,但党的力量还存在,在井冈山,还保存着王佐、袁文才两支农军。第三,从军事上考虑,井冈山方圆 270 余公里。它位于江西宁冈、永
新、遂川和湖南酃县 4 县之交,北麓是宁冈茅坪,南麓是遂川黄坳,东麓是永新拿山,西麓是酃县水口,山上重峦叠嶂,深涧纵横,林海莽莽,云雾缭绕,巍峨险峻。井冈山上有险关要隘五大哨口黄洋界、桐木岭、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是上井冈山必经之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除主峰井冈山外,还有莲花、茶陵交界的九陇山等要地,山岭连绵,林木茂密。井冈山地区在军事上退可守,进可攻,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地区。这里物产较丰, 红军在此地落脚,也便于积蓄和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使革命从遭受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到茅坪后,随即领导部队在井冈山及其周围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这时,国民党新军阀李宗仁、唐生智两集团间爆发战争,两湖及江西的国民党军大多都卷入了这场混战。井冈山地区敌人仅有地方保安队和挨户团等。毛泽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打击反动武装,发动群众。
1927 年 11 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 1 营由井冈山前出茶陵,攻占了县城, 建立了中共茶陵县和县工农兵政府。12 月,因强大敌军进攻主动撤出。
1928 年 1 月,工农革命军第 1 团又攻占了遂川县城,建立了人民政权。同时,毛泽东派人与边界各县地下党取得联系,帮助恢复了中共永新、
宁冈县委,在井冈山教育改造了王佐、袁文才两支农军等,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2 团。
1 月上旬,万安农民占领了万安县城。中下旬,敌军一部向万安“进剿”, 占领了宁冈县新城。毛泽东得知此情报后,率工农革命军主力由遂川返回井冈山。经充分准备,于 2 月 18 日,由南、北、东三面对新城之敌发起突然进
攻,在赤卫队配合下,全歼守敌,攻占新城。到 2 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各一部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便初步建立起来。
1928 年 4 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4 军。1928 年 10 月,彭德怀、滕代远率
领平江起义部队红 5 军突破敌军重重包围,于 12 月 10 日到达井冈山宁冈,
同红 4 军会师。井冈山成为了革命力量的落脚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它标志着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 使中国革命走向光明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