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简称红 4 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由井冈山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和南昌起义军余部以及湘南农军合编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无产阶级骨干武装。

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军到达江西宁冈

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合师后,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 4 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王尔琢任参谋长。不久,毛泽东任湘赣边特委书记,军委书记由陈毅接任。5 月下旬,由湘南农军编成的第 30 团和第 33 团返回湖南开展游击战争。军部所辖的部队,有以南昌起

义军余部、宜章农军、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和袁文才、王佐部分编的第 28

团、第 29 团、第 31 团和第 32 团 4 个团,全军 6000 余人。接着,第 4 军奉

命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当时称 4 军,是为了保持国民革命军第 4 军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和“铁军”的英名。

红 4 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创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利用国民党湘赣两省军队间的矛盾,对反动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反动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实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在人民群众和赤卫队等地方武装积极支援下,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多

次“进剿”和“会剿”,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 4 军在斗争中, 不仅创造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而且掌握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和运动歼敌的手段,龙源口一战,曾取得歼敌 1 个团、击溃 2 个团的重大胜利; 同时,还提高了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及党的组织等项本领;并且在“三湾改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领导、民主制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宽待俘虏等建设新型无产阶级军队的建军原则。11 月, 红 4 军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

1929 年 1 月,红 4 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地区,向赣南、闽西进军。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和拦阻,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歼敌第 15 旅大部分,翻过武夷山。3 月中旬长汀一战,歼灭福建省防军第 2

混成旅,打开了闽西斗争的新局面。这时红 4 军整编为 3 个纵队,以后又成

立了第 4 纵队。此后,红 4 军利用蒋桂战争爆发和江西、福建国民党军力薄

弱,党和群众的基础较好等有利条件,执行前委提出的开辟赣南、闽西 20 余县的方针和争取江西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在武夷山东西几十个县的广大区域内,以高度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和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为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而斗争。4 月,红 4 军攻占兴国、宁都后,赣南苏区初步建立。5 月下旬,红 4 军再次入闽,取得了三打龙岩和上杭战斗等胜利, 歼灭福建省防军第 1 混成旅和暂编第 2 旅。闽西苏区迅速建立。在这个过程

中,红 4 军还曾有过闽中行动和广东东江行动。在此期间,军设政治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朱云卿任参谋长。

1929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 4 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项决议,确立了无产阶级建军路线。古田会议后,红4 军建设有了新的发展。1930 年初,红 4 军在吉安的水南、值夏地区歼灭国

民党独立第 15 旅大部。此后,红 4 军以 3 个月为期,实行分兵,按照前委提出的“同时扩大,同时深入”和“傍着发展”的方针,大力经营赣南、闽西苏区,取得很大成绩。3 月,包括赣西、赣南和湘赣边的赣西南苏区成立。赣西南苏区和闽西苏区后来发展为统一的中央苏区。6 月,以红 4 军为骨干, 与赣西南地区 1 月成立的红 3 军和闽西地区 4 月成立的红 12 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军团的成立为红军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和反“围剿”,准备了条件。

红 4 军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正确领导下,在作战、建军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取得了辉煌成就,它是中国红军中的劲旅和榜样。

此外,湘鄂边和鄂豫皖边也各有红军第 4 军。1928 年 7 月,湘西北桑植

起义保存的部队发展到 1500 余人,编为工农革命军第 4 军,贺龙任军长,在

湘鄂西坚持游击战争。1930 年 7 月,该军与红 6 军会合,编为红军第二军团,

红 4 军改称第 2 军。1931 年 1 月,鄂豫皖苏区红 1 军和红 15 军会合,合编

为红 4 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下辖 2 个师,1.2 万余人。

后几经改编,红四方面军中一直保留红 4 军番号,并参加了苏区反“围剿”, 反“围攻”和长征等重大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