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一个炊事班
这个故事是根据谢方祠的《九个炊事员》一文改写的,其中的人物由于年深日久,不知其名,甚至忘其姓了,然而他们的思想境界,言行举止,却至今教人永志不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长征的时候,红三军团的一个连队里的炊事班中有 9 名炊事人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血和生命,谱写了动人的史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炊事班长姓钱,面皮黝黑,个子不高却很结实,平时不大言语,干起活来像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江西吉安人。副班长姓刘,中等身材,爱说爱笑,江西兴国人。挑水的老王,为人忠厚老实,江西吉安人。其余几个人,虽然年纪不大,但个个争强好胜,从不给自己的集体抹黑,总是为它增光添彩。
那时候,部队天天行军打仗,上级为了减轻炊事员的负担,规定他们每人只准挑 40 斤,可是他们都打埋伏,把粮食藏在饭锅里,打进背包里,每人都挑有六七十斤。开党小组会时,他们还提意见,说连里领导和司务长只知道照顾炊事员,不关心排里的战士,万一途中征集不到或买不到粮食,人生地疏,部队吃什么?因此,他们为连队着想,为胜利打算,总是千方百计地多挑些粮食。领导上明知如此,也不好制止。
行军途中,炊事班锅碰碗,刀碰盆,叮当作响,好不热闹。副班长老刘有时还讲个笑话,唱支山歌,逗得大家前俯后仰,捧腹大笑。全连战士一见到他们就喊:“瞧,咱们的戏班子来了,可以随时随地登台演出。”有时高兴了,他们还打着呼哨飞奔,似乎六七十斤重的担子不在自己的肩上一样。可是,有点军事生活的人都知道,炊事员的工作是最繁重、最辛苦的,
尤其是行军打仗时更不消说。中途部队休息,他们要拾柴烧水给指战员们喝; 宿营时,他们放下担子又安锅灶,又劈柴,又做饭,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每夜只睡两三个小时,又忙着起床做饭。
部队进入广西后,山区地瘠民贫,人烟稀少,粮食供应困难。炊事人员经常要翻山越岭,到前面去买稻谷。稻谷还要碾掉皮,为此他们还专门买了个小石磨。这样,他们又增加了一百三四十斤重的笨家伙。后来,副班长又在路上拾到一个破筛子一个旧簸箕,便又多了两件家当。从此,“戏班子” 成了“小磨坊”。
不久,部队在贵州土城东南山阻击敌人,这个连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炊事班被隔在后面,几次往前沿阵地送饭都未成功。战友们打了一天一夜仗没吃上一口饭,炊事班副班长急得围着锅台直转圈。他和几个炊事员合计了一阵,对司务长谢方祠说:“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着他把饭背在身上, 同老王一起走了。站在山头的司务长看着他们,只见他们一前一后,飞快地从敌人的封锁线上跑过去。可是,敌人的机枪发疯似地吼叫起来,老王一个跟斗栽倒在地,紧接着,副班长也倒了下去。同志们以为他俩牺牲了,心中十分难过。谁知到了半夜,他俩又回来了。副班长开玩笑说:“我们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可他手下一些人不让我们进门,说我俩还不够格!”原来他们是为了欺骗敌人故意跌倒的。靠他们的机智勇敢,到底把饭菜送上了阵地。
一出贵州,炊事班长就闹眼病,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子,但他还是挑着 70 多斤重的担子,拄根棍子跟着部队行军。开始,他的眼睛还只是流泪,慢慢流起血水来,可他总是闲不住。
爬雪山之前,上级通知连队轻装。他们不得不把一些炊事用具甩掉,只挑着可供全连吃一两天的粮食。另外,每人还带了一些辣子、生姜和 10 多斤柴火。
雪山很高,一座雪山整整爬了一天。山上空气稀薄,到处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爬到山顶,有人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地上休息,可是一坐下来靠自己的力量就很难再站起来。炊事员便赶紧上前去喂生姜,灌辣椒水,把战友拉起来。这时,炊事员又成了卫生员。炊事班的口号是:“不让一个战士牺牲在山上!”这口号只是反映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和友谊,事实上是办不到的,就在抢救战友时,有两个炊事员却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夺去了生命。
到了毛儿盖,休整了一个星期。在这里每人又准备了 10 天干粮,炊事班还多准备了一些青稞麦。
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又向司务长建议,要烧热水给战士们烫脚。司务长怕他们太辛苦没有同意。可是一到宿营地点,他们就把水烧好了。他们烧水用的燃料,是他们从草地上捡来的牛粪。全连同志都异口同声地赞扬炊事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情况越来越严重,部队断粮了,只得靠野草充饥了。有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着锅行军,忽然身子一歪倒在地上,一声不响地就牺牲了。另外一个炊事员铁青的脸上流着眼泪,拾起铜锅挑起来又继续前进。
草地的天气和环境极坏,时阴时雨时风时晴,地面上连一块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也难以找到。风雨大了,部队停下来休息,炊事班赶快支起锅, 烧姜汤、辣椒水给战士驱寒。姜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友手里送,刚把碗递给战友,便一头栽倒在地,停止了呼吸。
第五天晚上宿营时,连长要给炊事班补充几个战士。炊事班长听说后找到连长说:“连长,绝不能在连里抽人给我们,那会影响战斗力。牺牲同志的担子,我们担得起!”连长考虑一下,觉得这话有道理,就放弃了这个打算。那时,长征开始时 100 多人的连队,只剩 30 多人了。
这天刚交后半夜,班长老钱带病偷偷地为战友们烧开水,突然身子一斜倒在地上不动了。司务长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可任凭怎么呼唤,老钱紧闭的双眼再也没有睁开。灶膛里火光熊熊,把老钱蜡黄的脸映得通红。人固有一死,有的牺牲在战场,有的就义于刑场,有的死于病床,而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他也是为革命而死,是死得其所的。
第二天,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每天宿营,部队还照常有开水喝,有洗脚水用。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转到了司务长谢方祠的肩上。因为,这时炊事班的 9 位同志全部为革命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朋友,这个故事虽小,可它是多么悲壮而又惨烈的一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