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长征过乌蒙

1936 年新春时节,真是天从人愿。当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在农历正月初十犹如天兵降临,浩浩荡荡,渡过波涛滚滚的乌江上游鸭池河后,地处乌蒙山脉千里冰雪的黔西北大地,骤然气温回升,冰消雪化, 春意融融,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红军在这片古老边远、高寒贫瘠的土地上,新开辟黔(西)大(定)毕

(节)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这里破天荒地出现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稀奇事:近百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于黔西北广大城乡;苦大仇深的挑水夫朱绍清当了毕节县县长(县苏维埃主席);花甲老人周素园先生挺身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参加红军,又离乡别亲,坚决地与红军一道走上长征路;穷苦人争先恐后加入红军,有 5000 多名当地青年参军,跟着贺龙踏上万里征途。

整整 60 年过去了,贺龙在黔西北创建根据地的丰功伟绩和许多神奇佳话,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其中最为精彩的有以下几桩:

1935 年,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 22

个师 5 个旅 130 个团共 20 余万大军,集中对掩护、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贺龙、

肖克所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进行疯狂“围剿”。在 10 倍于己的强敌面前, 为保存革命实力,红军不得不放弃湘鄂川滇革命根据地,挥师西进国民党统治较薄弱的贵州,新建苏维埃政权。

1936 年 1 月 12 日,红二、红六军团攻占贵州石阡。19 日,贺龙、任弼时在县城召开由两个军团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作出进军黔大毕的决定。转移途中,贺龙接到中革军委向红二、红六军团发出的“应以佯攻贵阳姿势,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作暂时根据地”的电报。这更加坚定了贺龙等人在黔大毕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决心。命令下达后,全军上下斗志昂扬, 突破敌军重重封锁线,用 9 天时间,接连攻下猴场、瓮安、平越、龙里及离

省城贵阳只有 30 多公里的洗马河。在兵临城下之际,刚刚飞到贵阳督战的国民党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如热锅上的蚂蚁,慌了手脚,急忙宣布全城戒严, 一面强迫贵阳的居民出城修筑碉堡,一面星夜派人向桂系军阀求救,同时十万火急地将原在鸭池河布防的第 99、第 23 师调回贵阳保驾。

1 月 30 日,贺龙决定趁敌混乱之机,抓紧时间强渡鸭池河。在进至贵阳

郊区新铺时,从电台中得知敌郝梦龄纵队的 3 个师已奉命由遵义南下,准备拦截红军。贺龙说:“不能让郝梦岭南下,必须把他滞留在江北。”李达参谋长按照贺龙的意图,即命令各部队:折向黔北,攻扎佐,占修文,打息烽, 进遵义。这一突然变化,顾祝同真以为贺龙要走去年毛泽东率中央红军渡赤水河所走过的路线,立即通知郝梦龄停止南下,死守遵义。当郝梦龄勒令所部拚命挖筑工事时,贺龙突然令传红军各部队:“后卫变前卫,目标镇西卫

(现清镇县卫城镇)!”红军行进中的队伍刹时间来了一个 180 度的大转弯, 兵锋直指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而去,把国民党军拖得晕头转向。

贺龙把郝梦龄一甩,便跨上骏马,率领红二、红六军团风驰电掣般夜以继日向鸭池河渡口奔去。

鸭池河位于清镇、黔西两县之间,是贵阳通往黔西北的要津。河宽 100

余米,深达 10 余米,水流湍急,暗礁险滩遍布。两岸山高林密,悬岩峭壁, 十分险峻。来往行人、物资,全靠木船摆渡。此时,守卫在鸭池河一带的国

民党军,几经贺龙的“调遣”,正规军已基本走光,只剩下少数的地方保安团把守。

为确保渡河万无一失,贺龙令红 6 师为先导,并从各师抽调 120 多名侦察员组成先遣队,由队长王绍南率领,每人 1 支手枪、1 只手电筒,换上便衣,在毛毛细雨中,一天以 90 多公里的急行军,从镇西卫赶到离鸭池河渡口

5 公里的茶店。时天还未亮,驻在关帝庙内负责守卫渡口的 60 余名敌兵还在睡大觉。红四师侦察参谋胡克忠带尖刀班摸掉敌哨兵,尔后,王绍南率先遣队冲进庙内,对睡梦中的敌人大吼道:“不准动!”“举手投降!”“缴枪不杀!”这时,敌连长“唰”的一下站起来,连声大叫:“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红军!”随着王队长这一如雷贯耳的回答,所有的敌人都举起双手,当了俘虏。接着,红军飞兵直奔鸭池河渡口,赶到河岸时,天已大亮。同时,贺龙派到鸭池河下游强过索桥的红 18 团部分指战员,也插到守敌背

后,截断他们与黔西敌军的联系,同先遣队及红 6 师形成河东、河西两面夹攻之势。敌人见状,如惊弓之鸟,大声惊叫:“共军来了!”胡乱打枪,四处逃窜。此时,红六师紧随先遣队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一面抓紧强渡,一面用缴获的电话线、铁丝,拧成缆索,拴在河东岸的巨石和西岸的大树上, 再用 4 只船在水中固定住缆索。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搬来门板、木料

架成浮桥。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策马率领红二、红六军团 1 万多人

过河,仅 3 天时间,顺利渡过乌江天险鸭池河,打开通向黔西北的大门。当原守鸭池河的国民党军第 23、第 99 师从贵阳赶回来时,红军已将所

有船只封锁,拆掉浮桥。贺龙留下来守卫黔西北大门的红 18 师指战员,严阵以待在河对岸。国民党军面对波涛滚滚的鸭池河,只有垂头丧气,望江兴叹。

红六军团的宣传队员陈靖即兴为战士们编唱了这样一首妙趣横生的歌曲:

“远看像条索,近看鸭池河。 你在那边拼命堵,红军硬要过。

要过,要过,这就过,你来送行满不错。你在那边站岗哨,我在这边来洗脚。”

1936 年 2 月 3 日拂晓,红军先遣队发出的信号弹划破宁静的黔西县城上空,把全城照得如同白昼。就在这一刹那间,红六师从东西南北各城门一齐攻入城内,胜利占领黔西县城。然后,其它各师也先后开到黔西集结。

为贯彻中革军委 1 月 23 日、28 日先后两次向红二、红六军团发出的关

于在黔大毕创建川滇黔边区根据地的电报指示,贺龙、任弼时于 2 月 5 日在总指挥部驻地黔西城新川祖庙,召开了有关向应、肖克、王震、夏曦、李达等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黔西会议”)。会议除讨论和布置在军事上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迅速解放大定(今大方)、毕节等黔西北为中心的广大川滇黔边区外,还作出了两项重大决定:一、撤销原中共湘鄂川黔省委, 正式成立以任弼时为书记的中共川滇黔省委,领导红二、红六军团和川滇黔边区根据地的全面工作;二、成立以贺龙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统一领导以黔大毕为中心的苏维埃政权各项工作的开展。

2 月 8 日,任弼时在大定县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向群众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当宣布贺龙任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的命令时,会场上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任弼时告诉大家:“今

天,贺龙主席正在前方同敌军万耀煌部作战,不能前来同大家见面,他请我代向各位乡亲父老们问好,⋯⋯”台下的老百姓当时虽未见到贺龙,但一听说是由这位传奇英雄担任省主席,倍感亲切。会后,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城乡到处贴着印有贺龙主席署名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布告》(第 4 号),其中写道: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是川滇黔省广大民众的临时革命政府,它的紧急任务是发动团结全民族,打倒中国民众当前最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和封建地主阶级,求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创造抗日的苏维埃区域和抗日反蒋的根据地;号召广大工农民众自动加入红军;解除民众痛苦,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改善民众生活,实行土地政策,没收地主阶级和一切卖国贼、汉奸的土地财产,分给雇农、贫农、中农、士兵、失业者和难民;惩办一切反动分子,镇压豪绅地主。老百姓看到布告后,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有贺龙给我们撑腰,还怕哪样?走,干革命去!”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抗日反蒋,扩红,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财物,镇压反革命为中心的运动,以燎原之势在黔西北大地上熊熊燃烧。

这年,黔西北各族人民在中共川滇黔省委和贺龙主席的领导下,全区有毕节、大定两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黔西、大定、毕节 3 县建立了抗日大

同盟;滥泥沟、瓢儿井、响水、海子街、鸭池、朱昌、何官屯、长春铺等 8

个区建立了苏维埃临时政权,95 个乡、镇、村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共有 103

个区、乡、镇、村组建了人民武装组织——游击团(队);全区共有 5000

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红二军团第 5 师第 14 团和红六军团第 18 师第 52 团就是在毕节地区新组建起来的。很多地方整村整寨的青年参加红军,还出现了父子、兄弟争着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黔西县沙窝游击大队近百人除老弱幼小队员外,全队走到城里集体加入红军;大方县瓢儿井游击队队长杨子君带领全队 82 名队员一起参加红军。当时黔西北到处都传唱着这样的歌声: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 打倒土豪分田地,要耕田来有田耕。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 长官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2 月 18 日,贺龙在大定城总指挥部得知敌郝梦龄纵队有向煤硐场进六龙

的动向后,急令红 6 师立即从大定出发,到黄家坝一带阻击敌人。根据群众

送来的情报和侦察队的侦察,郝部第 54 师、新 8 师已到达黄家坝老街一线。贺龙立即策马驰赴战场,把指挥部设在离郝敌仅隔一个小山头的梁子街上。即令红 6 师分为 3 路从草左梁子、红岩丫口、箐脚 3 个方向,趁黄昏时刻, 出其不意地向黄家坝之敌发起猛攻。

红 6 师一出击,就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迅速占领跑马坝,突破了敌第

1 道防线。在继续向第 2 道防线发起攻击时,敌人拼命顽抗,老街的援敌也堵上来,进攻受阻。这时天已黑尽,正在指挥部的贺龙把几个指挥员叫在一起,面授诱敌机宜。之后,跑马坝、神道碑一带战场林间树杈上,突然间挂满闪着红光的灯笼和打开开关的手电筒,红军大队人马却在急促的枪声中, 悄然撤离战场,分两路绕道向敌人的两侧包抄。被迷惑的敌人,集中火力, 向树林中的红灯进行猛烈射击。就在这时,绕至敌背后的红军突然杀入敌阵。敌人哪来得及还手,就被红军全部歼灭,敌团长被击毙。此后,红军又按贺龙的部署,有计划地悄悄撤离战场。从各个方向增援上来的敌人在夜暗中不

明对方情况,互相射击,一直打到天亮,他们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又上了贺龙的当!

这次战斗,红军大获全胜,敌郝梦龄部损失了 1 个团的兵力,红军缴获

长、短枪和轻机枪 60 余支(挺)。

孟春三月,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峡谷中,经常有漫天浓雾出现。

这个月,国民党军察觉到红军要从赫章以则河一带进入云南奎香,认为红军一定会从彝良、盐津北渡金沙江。代理蒋介石督战的顾祝同急令樊嵩甫、郝梦龄、万耀煌 3 个纵队急转西北方向追击,又令川军进行阻截,企图围红军于高寒贫瘠、人烟稀少、给养极难的乌蒙山峡谷死地。

面对强敌,红二、红六军团在 3 月 8 日决定红 4、红 17 师由贺龙率领, 从奎香返回以则河一带伏击尾追的敌樊嵩甫纵队,坚决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

贺龙回师以则河后,在苗营、白雨洞、倮依、荒朗沟、舍虎梁子、聂家丫口、偏坡寨等 10 多处有利地形设伏,兵分三路阻击来敌。

是日拂晓,战斗先在聂家丫口打响。敌军发现红军已全部控制有利地形, 便仓皇向山下撤退。红军乘胜追击,敌军遭到大量杀伤。此时,站在苗营指挥所的贺龙,看见可乐方向的群山正在被低空飘浮的乌云浓雾笼罩,自言自语地笑道:“樊嵩甫,这回有你的好戏看了,准备向你的主子邀功请赏去吧!”说罢,急令各路红军将樊敌先头部队向可乐方向浓雾弥漫的群山峡谷中追赶。

这天,浓雾之密,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拚命逃入雾区的敌人,正与樊嵩甫亲率的援军在迷雾中相遇。他们一听对面枪响,也就不顾一切地打起来, 直杀的尸横遍地,还不罢手。

这时,贺龙率部在当地群众的带路下绕过雾区,又在白雨洞、飞来石一带设阻,痛击外逃之敌。

以则河之战,从拂晓打到下午 6 时,以贺龙所率红军的胜利和樊敌的惨

败而告终。此次战斗,红军共击毙、杀伤和俘敌 600 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战斗一结束,贺龙为防备敌人在雾散后乘机反扑,给红军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立即收兵,率部撤离阵地,潜入巍峨的乌蒙群山中。等大雾散去,敌人增援部队赶到时,红军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则可战斗后,贺龙率红二、红六军团在乌蒙崇山峻岭中再次寻机歼敌, 恰好从刚捉到的两名俘虏口中得知,敌纵队司令万耀煌将亲率第 13 师,在 3

月 11 日前后从赫章路经哲庄坝到镇雄一带指挥“围剿”红军。于是,贺龙当

即决定派红 4、红 5、红 6 师兵分 3 路抢先赶到哲庄坝伏击敌人。第 1 路由巴

基梁子至三锅庄设伏;第 2 路负责封锁从巴基梁子、哲庄坝到黄家营盘一线;

第 3 路担负阻击从大屋基梁子和桃园丫口的来敌。安排就绪后,贺龙坐镇桃园丫口指挥。

3 月 12 日清晨,万耀煌果然从赫章方向而来。他骑着高头大马,佩带“中正剑”,耀武扬威,率部向哲庄坝行进。待敌军全部进入红军伏击圈后,贺龙一声令下,将敌截断分割包围,把 1 个旅围于桃园:另 1 个旅围于哲庄坝; 阻万耀煌在黄家营盘一带,使之不能首尾相顾。红军指战员从四面八方一齐开火,在震撼山岳的冲锋号声中,如猛虎下山,冲向敌人。

“活捉万耀煌!”红军指挥部中传出贺龙洪钟般的声音,红军指战员也

高喊着这一口号冲下来。

万耀煌被吓得魂飞魄散。他连忙从士兵身上抢来一套破烂军装,将身上的将军服一脱,大檐帽一甩,化装成马夫,混在四处逃跑的士兵中,拚命外窜,后在赶来救援的第 99 师保驾下,方才逃脱。由此,“贺龙一声喊,敌司令变马夫”的故事,在黔北大地迅速传开。

哲庄坝战斗,整整打了一天,红军大获全胜。敌第 13 师被打得溃不成军,

被毙伤 900 余人,俘 400 余人,缴获轻、重机枪 30 余挺,步枪 400 多支和大

批军用物资。红军也有少量伤亡。红 6 师第 18 团政委余秋里在这次战斗中手臂负伤,后实施截肢手术;连指导员田华堂因保护余政委而光荣牺牲。这次战斗的胜利,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进一步夺取突围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粉碎强敌的围追,实现战略转移,红二、红六军团撤出毕节城后,进入乌蒙高原。红军既要与围追堵截的敌人作战,又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贺龙惦记着同行的、年迈的爱国志士周素园老先生,担心艰苦的行军会把周老的身体拖垮。因此,贺龙一面指挥部队作战,一面千方百计设法妥善照顾周老。

有一天,红军急行军来到云贵两省交界的镇雄时,部队已十分疲惫。贺龙把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周素园的挚友邓止戈找来,请他代做周老的说服工作。贺龙说:当前红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再拖下去怕他老人家的身体吃不消,我们想方设法送他到香港作寓公,帮助共产党做上层人士的工作。如他愿意,我们可将打土豪缴获的黄金给他一些做生活费用。

当邓止戈把贺龙的这些话向周素园老人转达后,周老却坚定地说:“请邓参谋长立即回答贺军长和王震政委,我今年 60 多岁了,60 岁以前我没有找到光明,现在终于找到了光明,参加了红军。这正是我一生最光荣的时刻, 我死也要死在红军里,我不愿离开红军。”

当贺龙听完邓止戈的汇报后,情不自禁地把大腿重重一拍,举起大拇指赞叹道:“好!好!我们把他抬着走,这样坚强的老人,难找啊!

贺龙的这段话,周素园闻知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们并肩行进在长征路上,肝胆相照。周素园随着红军大部队,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 10 月胜利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