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最早撰文报道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并不是事先有一个完整的行军和作战计划的主动行动,而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陷入被动以后,为争取恢复主动地位的一个战略行动。1934 年 10 月 10 日由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签发了红军撤离苏区,开始转移的命令,16 日先头部队就出发了,可以说作出决策和行动都十分仓促。

这次转移又是十分秘密的,转移到什么地方去,行军距离有多远,以后还回不回到中央苏区,连当时的军团领导人都不知道。中央军委也只是打算转移到湘鄂西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并无长远打算。

正是由于保密的缘故,对红军转移(长征)的动员不成熟,宣传又少, 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残酷摧毁,大肆进行反动宣传,各苏区的人民群众不明真相,不知道红军究竟怎么样了,自己的亲人怎么样?一点信息没有, 忧心忡忡。

长征开始以后,又与共产国际中断了无线电联系。中央机关行止不定, 交通不便,又要保密,书信和人员往来也中断了。中共中央得不到共产国际的信息和指示,共产国际也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这支革命队伍怎么样了。

国内和国际上正义的人们,也十分关注着中国的形势,曾经活跃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怎么样了。

国内外人民的关心,当时只能通过国民党政府掌握的宣传媒介得到一些令人扫兴的消息。他们大肆鼓吹“围剿”的胜利,称朱、毛领导的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宣传辉煌的胜利,他们对红军总也消灭不完。人们很自然对国民党军的“胜利”产生怀疑,但是怎么也弄不清事实真相。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以后,中共中央一方面领导红军发挥自己的优长,

英勇作战。另一方面也感到有必要把红军的正义、英勇的行动,向共产国际报告,争取支持。

1935 年 5 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云同志赴莫斯科,作为中国共产党常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并代表中共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长征时是中央派往红军红五军团的代表, 他帮助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指挥所部打了许多漂亮仗, 对红军战略指导上正误得失非常了解,也熟悉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并参加了遵义会议。所以他是常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理想人选。

陈云经过辗转波折,于 1935 年 8 月 20 日到达莫斯科,那一天正好是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各国共产党特别是苏共代表对中国的苏区、红军的情况十分关注,对他的到来都十分高兴和欢迎,大家急切地想知道盼望已久的消息,陈云简要地介绍了情况,代表们对他的到来和介绍的情况十分高兴。

为了让各国共产党和世界更多的关心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他于 1935 年秋写出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

1936 年初发表在巴黎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全面月刊》上,不久就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中央红军指战员们坚毅不拔、克服困难、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指挥灵活、战法巧妙,从而创造了许多战争史上的奇迹。文中还介绍了红军领导人,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的坚定革命意志,谦虚朴实的作风,充满智慧的指挥艺术。文章对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指战员表示了崇敬、赞美的情意。

为了使文章既能在国外发行,回答共产国际和各国人民所关心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的情况,也同时还要使这篇文章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表,回答各苏区和全国进步人士对红军的关心,揭露敌人的造谣,陈云同志以廉臣为笔名,表述的方式是以一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的军医身份陈述。

1936 年 2、3 月间,陈云又以施平的笔名在《共产国际》杂志发表《英勇西征》一文,更详细地介绍了红军长征前的形势、预见和准备工作。例如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为推动抗日工作,减轻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于 1934 年 7 月就派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的红

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于 7 月 7 日从瑞金出发,首先进逼福州,尔后转战于闽、浙、赣、皖地区。还介绍了任弼时、王震、肖克率红六军团西征湖南中部,创建新的苏区,以策应中央红军长证的情况。还介绍了红军进行干部训练,扩充兵员,补充军需物资和弹药的情况。

关于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严酷的自然条件的困难和冲破敌人的层层阻截, 击退敌人的尾追,也作了充分的阐述。文章高度赞扬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这篇文章发表得及时,用生动的事实,有力地揭穿了国民党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介制造的各种谣言,使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对红军的长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真实的了解,从而赢得了更多的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红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