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正式成立于 1936 年 6 月,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任训练部部长。主要训练经过长征的工农出身的红军指挥员,提高他们的军事水平和指挥艺术,学习革命理论,总结自身的带兵、用兵经验。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是在各方面军、革命根据地红军学校、红军大学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合并、升格组成的。

最早成立的是红一方面军红军学校。1927 年 11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以后,为培养骨干和干部,就创办了教导队,赤卫队队长陈伯钧任党的书记。后升格为教导大队,陈毅兼任大队长,后由梁军任大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主要训练基层干部和骨干。以后由彭德怀任校长的井冈山红军学校,由石迟峰任校长、邓子恢任党代表的红军随营学校、由谭希林任校长的闽西红军学校相继建立。1930 年 4 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各军、军团建立起随营学校。

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培养更多的干部,193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以上学校合并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先后由肖劲光、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任校长。1933 年 10 月,又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别编为中央红军大学和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以及通信、特科、卫生、供给等 4 个专科学校。1934 年 10 月长征开始以后,中革军委决定将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合并为中央红军干部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1935 年 6 月,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组成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何畏任政治委员、李特任教育长、刘少奇任政

治部主任,设立高级指挥、上级指挥、上级政治 3 个科,编有 1 个步兵团。

红二方面军的红军学校,始建于 1929 年春,湘鄂西红 4 军在建阳办起学

生队,以后改称教导队、教导大队。1930 年 6 月红 6 军教导队在湖北监利成

立。随着形势的发展,红 4 军和红 6 军教导大队合并,组建湘鄂西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先后由孙德清、赵奇、唐赤英、刘鸣先任校长,胡光霞任政治委员,后更名为湘鄂西赤色军事干部学校。1931 年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1932 年春红 7 军教导大队到达湘赣地区,改称为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后并入红二、六军团教导营。1936 年 9 月,红二、六军团教导营合并,编成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陈伯钧任副校长, 陈外欧任教育长,李干校任政治部主任,设有上级指挥科、第 1 营、第 2 营、

第 3 营。后这所大学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第四方面军的红军学校成立于 1930 年 9 月。鄂豫皖红 1 军在河南正阳成立随营学校。1931 年 2 月,改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5 月改称红四方面军彭杨学校,1932 年停办。1933 年 7 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发展壮大,又恢复彭杨学校,倪志亮任校长,傅钟任政治委员。1934 年 12 月,这所学校扩编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亮任校长,李特任副校长, 设有高级、初级、特科、政治等 4 个班和教导队。1935 年 6 月,这所学校与中央红军干部团合并。9 月张国焘分裂红军,擅自率部南下,红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分开。后红四方面军在卓木碉再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1936 年 6 月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军委决定将红一方面军干部团与陕北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周昆任校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 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1936 年 2 月,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改称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6 年 6 月 1 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军学校为基础, 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设有三个科,第一科科长陈克,政委罗荣桓,第二科科长周士第,第三科科长兼步兵学校校长周昆,政治委员袁国平。1936 年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以后,红二、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2 月,由林彪任校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和刘亚楼先后任教育长,傅钟任政治部主任。分设第一分校,林彪兼校长, 罗瑞卿兼政委,傅钟兼政治部主任。第二分校,刘伯承兼校长,袁国平为政委,周昆和郭化若先后任教育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

红军大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 少而精的方针。培养了大批高级指挥和中下层干部。以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