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共发展了几代?

攻击型核潜艇的最早发源地是美国,它于 1954 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鹦鹉螺”号攻击型核潜艇,至今已发展了六代、13 级共 100 余艘。

第一代是“鹦鹉螺”级和“海狼”级,1954 年服役,各建 1 艘,主要是试验用。“鹦鹉螺”级长 97.5 米,水下排水量 4040 吨,水下航速 40 节;“海

狼”级水下排水量 4110 吨,潜深 200 米,艇员 105 人,装 6 个鱼雷发射管。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级

第二代为“鳐鱼”级,共 4 艘,1958 年服役。该级艇是第一型批量建造的核潜艇,其水下排水量 2861 吨,水下航速 25 节,潜深 220 米,艇员 87

人,装 8 个鱼雷发射管。

第三代为“铿鱼”级,共 6 艘,1961 年服役。该级艇是第一次使用水滴型线型的艇体,第一次采用装在指挥台围壳两侧的水平舵。该艇水下排水量3513 吨,装 6 个鱼雷发射管。

第四代为“长尾鲨”和“鲟鱼”级,分别造了 13 艘和 37 艘。“长尾鲨”

级 1968 年服役,水下排水量 4300 吨,潜深 300 米,装 4 个鱼雷发射管,可

发射反潜导弹、反舰导弹;“鲟鱼”级 1975 年服役,水下排水量 4640 吨,

潜深 400 米,装 4 个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这一代潜艇的主要特点是:建造数量多,达 50 艘;首次采用 HY— 80 钢,使潜深增大 1 倍,达 400 米;首次采用主、辅和应急三套推进装置; 首次将鱼雷发射管从艇首移至中部;首次装有多用途综合声纳和水下射击指挥系统;首次装备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从鱼雷管发射),使潜艇具备对舰和对地攻击能力。

▲美国“洛杉矶”级“奥古斯塔”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时的情景

第五代为“洛杉矶”级,1976 年服役,到 1990 年已有 43 艘服役,另有

20 艘订货,准备建 60 余艘,是世界上同级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核潜艇。该

级艇水下排水量 6900 吨,逛长 109 米,水下航速 30 节,潜深 450 米,艇员

127 人,装 4 个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该级

艇的主要特点是:噪声小,安静性好,隐蔽性强;水下航速高,潜深大;从1989 年起,首次装备“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装弹量达 12 枚,另

外还可装 12 枚备用导弹或鱼雷。

12 具导弹发射管位于艇首部内外壳体之间,由位于非耐压艇体中的水密发射筒发射,海湾战争中该级艇成功地发射了十几枚“战斧”导弹。此外, 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从第 34 艘艇起又把水平舵从指挥台围壳改回到艇首,并可以收放。

第六代是“海狼”级,1989 年建造,90 年代中期服役,拟造 30 艘。该级艇长 99.4 米,水下排水量 9150 吨,是美国性能最先进、耗资最大、吨位最大的一级艇。其主要特点是:艇体设计独特,长宽比较小,能穿透较厚的北极冰层;安静性较好,艇体装有吸声涂层;水下航速高,可达 35 节;作战

指挥控制系统先进;武器装载量大,鱼雷和导弹的携载量可达 50 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