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大战之间航空母舰有哪些重大发展?
1919 年到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 20 年间,航空母舰的数量增
长了 1 倍,拥有国也有 4 个扩展到 6 个。
1922 年,英、美、日、法、意五个海军大国签署了《华盛顿海军协定》, 企图通过限制各国海军舰艇总吨位来限制其军备发展。1930 年又召开了伦敦海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英、美两国海军各保持 52.5 万吨、日本海军保持
31.5 万吨海军军备总规模的所谓 5:5:3 的五五三比例。
正当英、美、法、意四大海军强国醉心于发展 35000 吨级超级战列舰、企图夺取和控制制海权的时候,日本海军却采取了发展航空母舰、夺取海上制空权的战略,并干 1934 年单方面废除裁军协定,突破 27000 吨的单舰限定
吨位,开始建造大型攻击型航空母舰。到 1941 年时,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数量已跃居世界首位,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比例已达 1010;而当时英、美海军的这两个比例却还仅有 7:15 和 7:16。强大的航空母舰兵力为此后日本海军贸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1922 年,日本历时 4 年专门设计和建造的肚界上第一艘攻击型航空母舰“凤翔”号正式服役,从而揭开了航空母舰发展的序幕。1 年后,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服役;两年后,美国“突击者”号航空母舰服役。到 1939
年 8 月 31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英国已专门设计和建造了 7 艘航空
母舰,最大的“皇家方舟”号己达 28000 吨,载机 60 余架。美国也建成 7
艘航母,最大的“列克星敦”号已达 36000 吨,载机量超过了 100 架。当时
日本航空母舰已建成 6 艘,最大的“赤诚”号也达 36500 吨,可载机 90 余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母舰载机重量一般为 1~6 吨,时速在 15~500
公里之间,所以,航空母舰一般都采用通长甲板形式,并装有长 47 米、宽
25 米的飞轮式和液压式弹射器,以给出 48 节以上的初速。当时舰载机的着
舰速度很低,只有 35 节左右,和航空母舰的速度差不多,所以用摩擦式闸片和液压阻拦装置便可拦阻着舰。
两次大战之间的 20 年,虽然各海军大国多次限制、裁军和削减军备,但并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维多利亚”式的和平时代,相反,却孕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危机。
▲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