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以来常规潜艇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

战后以来,现代常规潜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争结束至 50 年代末期,此间常规潜艇发展的特点是吸收德国潜艇的设计思想,重建现代常规潜艇舰队。战争后期,德国建造的 XXI 级潜艇水下排水量 1827 吨,航速 17 节,水面续航力以 10 节速度航行时可达

16500 海里,水下以 5 节速度航行时可达 365 海里,自给力 70 昼夜,潜深 20D

米,艇长 76.6 米,宽 6.6 米,艇首装 6 个鱼雷发射管,另配两座双联装高射炮。该级艇武备强,艇形好,潜深大,航速快,采用了通气管装置,加装了电子侦察仪器,因而是一级性能较好的常规潜艇。此间,尽管美、苏、英等国都分别建造了一些潜艇,但建树不多,除美国的“大青花鱼”号实现水下最高航速 33 节之外,其余战术技术性能并无重大突破。

第二阶段是 50 年代未至 60 年代后期,此间常规潜艇的主要特点就是装备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改进了电子设备和动力装置,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方面仍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

▲德国 209 型潜艇

第三阶段是 60 年代未以后,这一段时间比较长,常规潜艇发展的主要特

点是:采用高强度钢提高壳体的耐压性能,使潜深达 300 米左右;装备战术反舰导弹和近程潜空导弹,提高远程反舰攻击能力和点防空能力;装备新型动力装置,提高水下续航能力等。此间,尽管常规潜艇仍处于大发展的势头, 但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并无多大提高,艇长仍在 50~100 米之间,艇宽 6~9 米,排水量 1000~2000 吨左右,少数在 2000 吨以上,水下最大航速一般为16~20 节,个别可达 20~25 节,潜深仍在 100~200 米左右,水下动力源主要还是用 1890 年开始使用的铅酸电池。

面对核潜艇的挑战,常规潜艇的发展虽一度受到冷落,但毕竟因为它具有建造周期短、造价低、操纵简单、水下噪音小和便于在浅水海域活动等优点而仍受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青睐。随着新能源、新动力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常规潜艇在现代战争中仍能发挥重要作用。